杨波
预制语块心理表征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以汉语新词的英译为例
杨波1,2
(1.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2.常州工学院翻译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2)
预制语块除了能存储信息,简化交流,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使用者的特定意图和心理期待。因此,通过探讨预制语块的心理表征对译者汉语新词翻译策略的影响,来实现在领会交际意图基础上真实再现原作精髓的跨文化交际目的,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预制语块;心理表征;翻译策略;交际意图
心理语言学家把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词汇知识称为心理词汇。在心理词库中,语块往往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进行存储和提取,并且以整体形式进行表征。它不仅具有存储和提取的优势,还可以减轻译者的解码压力,从而提高语言处理的流畅性和准确性。语言学家认为:翻译过程的实质是心理的而非物质的,人们对语言的最终理解就是建立相应的心理表征,这样译文读者就可以从陌生化的语言表征中体验他民族认知世界、社会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心理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而围绕语块的心理表征,即在心理词库中进行词项选择时的心理活动,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文章将预制语块的心理表征与汉语新词翻译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探讨预制语块的心理表征对译者汉语新词翻译策略的影响,这对于翻译过程中的词汇提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会给相关的翻译教学与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语言学家们早就认识到,语言使用中存在着各类程式语。早在19世纪中期,就有语言学家发现,一些不能构建新话语的失语症患者却能流利地背诵韵文、祷文和日常寒暄语。直至20世纪早期,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开始认识到程式语对正常说话者的作用。他们经过研究指出,大脑可以通过将常见的语言片段捆绑为非分析性程式语来减轻语言产出的负担。这些被捆绑的非分析性程式语,通俗地讲,即预先储存在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可以即取即用而无需进行复杂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语言片段,就是预制语块。
心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即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为了能够更好地互动和沟通而通过认知、交流和共享知识等途径来表达对一定社会性客体的集体性理解和认知,从而使知识在社会群体头脑中具有了相对固定的存在形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心理表征。由于其多来自客观真实世界,并通过媒体和大众的精炼而形成,所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生活,认识和理解世界图景,以实现群体成员间更为有效的交流。
由于预制语块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往往独立于实际语篇,形式较为固定,对使用者的理性思维与逻辑判断强度要求不高,在输出过程中的具体涵义更易于受到语言使用者年龄、性别、阶层、文化和个人经历差异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而反映出使用者不同的心理取向,所以它不仅能存储信息,简化交流,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使用者的特定意图和心理期待,是联系语言表达与心理活动的中介,是语言使用者心理表征的外在体现。因此,研究预制语块的心理表征就能够透过预制语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来探讨信息或知识在语言使用者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方式,并就不同人群对预制语块的心理加工与表征形式进行比较,以体会语言表征作为心理表征的外在表现形式所折射出的多样化特点。
翻译过程是译者的特殊思维活动过程,这一过程虽然极其复杂,但其表征是可以有效探索和描述的。逻辑推测及心理学实验证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表征涉及对源语文本的分析、联想、推断和翻译等策略的综合使用。在心理表征形成的过程中,译者的已有知识不仅要有助于言语理解,有时甚至对具体的翻译策略起决定性作用,并在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得以体现。
研究发现,心理表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由于拥有人类众多的相似生活经验,很多时候,原语读者及译语读者存在着基本相同的心理表征;有时由于不同的文化赋予同一概念不同的属性,原语读者及译语读者对同一概念或现象的表征又有所不同,这时译者可采用明示化或者直译加解释等翻译策略弥补这种不同;有时由于知识结构背景不同,同一语言的读者对于同一概念也会存在不同的心理表征。译者的心理表征相对两类读者而言更加复杂,除了包括理解原文后建构的表层表征、命题表征、心理模型外,还包括原语及译语两种认知语境,即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语言图式及知识图式。因此,从心理表征视角出发,在充分了解三类主体的心理表征的基础上,译者所遵循的翻译标准应该是: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或最相似的心理表征。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译者可采取的策略为:理解原文作者意图时顺应原语认知语境,以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心理表征,在将此心理表征转换为译文语言形式时,顺应译语认知语境,以使译文读者阅读后建立与原文读者最相似的心理表征。这种基于心理表征对翻译活动实质的阐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创新性,可以作为翻译时尚用语、语义结构复杂的语句、诗歌等文体的指导性原则。
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势必会促使语言衍生出一些能反映社会新进展以及新生社会现象的词汇。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3000余条汉语新词。这些新词中有描述企业家创业过程中所赚得的第一笔财富的“第一桶金”等经济类词汇,也有与环境相关的“低碳、减排”等词汇,还有直观反映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及其特点的“香蕉人、蚁族、愤青、房奴”等词汇。而诸如形容拜金者盲目依附于权贵的“傍大款”,做了见不得光之事的人为防止被曝光而给记者的“封口费”,以及花钱购买职位的“买官”等词汇则反映了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给社会风气和人们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汉语新词的产生途径较多,下文笔者拟从新造、新用、缩略、网络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产生途径入手,分析讨论预制语块心理表征对译者汉语新词英译策略的影响。
(一)新造词语及其翻译策略
新造词语是依据汉语固有的造词材料和构词方式,伴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汉语新词产生的一条主要途径,如“禽流感、草根阶层、审美疲劳、人造美女、生态危机、手机套餐、留守儿童、空巢家庭”等等。不难看出,词根在这类新词中使用广泛。这里所谓的词根,指汉语中久已存在,形式、意义亦被认可,在造词时位置较为灵活,且具有高度概括、指示意义的字或词,即预制语块。汉语新词中常见词根有“……卡”“……虫”“……恋”“……疲劳”“……爆炸”“……套餐”“……家庭”“……危机”“草根……”等等。有些词根的含义已被引申,其象征、比喻功能更加突出,比如“草根”一词源于英文“grassroots”,喻指“平民”,被引入汉语后,进一步衍生出了“草根文化”“草根艺术”等派生词。“套餐”一词源于餐饮业,原指卖方根据预期目标组合不同规格的产品打包销售来满足顾客要求,或买方按个人的消费标准或口味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套餐品种。如今,该词已被广泛应用于其他服务行业,如“手机套餐”“旅行套餐”“购物套餐”等,其含义亦被引申为“顾客享受的包括主业务在内的一揽子指定优惠服务”。
观察发现,相当数量的汉语新造词语遵循“核心信息+预制语块”或“预制语块+核心信息”的搭配模式(如卡奴,房奴,车奴,证奴,闪婚,裸婚,裸考)。有些新词与译语文化间不存在认知差异,翻译时可采用异化策略,进行直译,如credit card(信用卡)、trade war(贸易战)、bird flu (禽流感)、homosexual(同性恋)、multimedia(多媒体)、multiple shop(连锁店);更多新词是利用预制语块在使用者头脑中相对固定、统一的意义取向,既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概念、新现象的精髓,又迎合了普通民众的语言使用与接受习惯,降低了他们对新信息理解与记忆的难度,极大地激发了汉语自我丰富、自我创新的生命力。同时,由于这类新词大多比喻色彩浓厚,实际指向往往不够具体和明确,因此,在对这类新词英译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对原文预制语块的心理认知程度,遵循归化原则,采用具有解释、说明性质的释译手法(必要时可使用分词或从句),对预制语块实质进行阐释,以寻求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间心理表征的最佳契合点。
以“熊猫血”一词为例。当国人看到“熊猫血”时,首先会联想到稀少、珍贵,这实际上是对“熊猫”一词心理表征的体现,即对“熊猫是中国的国宝,非常珍贵”的集体性理解和认知,因而,“熊猫=珍贵”这一概念在社会群体头脑中属于约定俗成的“共识”。那么,译者应紧密围绕原文读者的这一心理表征,采用转换手法将原信息解读为:珍贵的血。则“熊猫血”恰当的译文即为:a very precious blood type,i.e.,Rh-negative blood。显然,预制语块“熊猫”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山寨”一词无疑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预制语块。该词源于广东方言,原义是指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仿造化、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随着“山寨”产品的流行,似乎各行各业都有可以用“山寨”生动比喻的东西,比如“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新闻”等等。因此,“山寨”一词体现出草根族对主流社会或垄断话语权的反抗心理,它代表了与价格昂贵、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正牌产品”相对而言的“仿冒货”“便宜货”。但是在翻译相关词语时,又要具体“山寨”具体对待。如“山寨手机”译为“counterfeit cell phone”,“山寨春晚”译为“unofficial Spring Festival Gala”,“山寨货”译为“fakes”,“山寨版”译为“cheap copy”。
类似新词及其对应译法还有:
(1)装嫩:to pretentiously act young
(2)空巢老人:elderly parents whose child or children have left home
(3)房奴:house owners who are burdened with mortgage
(4)闪婚闪孕:to get married and pregnant quickly
(5)裸考:to take a test without making preparations
实践证明,从读者对预制语块的心理表征出发来处理汉语中“喻意深厚”的新造词语,不仅能大大降低译者的解码难度,保障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弱化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间认知水平的差异,以利于译文读者阅读后建立起与原文读者最相似的心理表征。
(二)新用词语及其翻译策略
新用词语指汉语中原有词语由于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色彩而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中呈现新“面孔”的词语,即被复活、翻新并重新流行起来的旧词,如“小姐、老师、老板、透支、阳光、对接、漫游、打造、磨合、出台、充电、黄牛”等等。其中“小姐”一词,旧时指生于富贵之家,精通琴棋书画,养尊处优的女子,属中性词语;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小姐”多指那些好逸恶劳,注重打扮的女子,多含贬义色彩;改革开放之后,“小姐”由最初专指从事服务行业的年轻女子,发展到后来特指从事色情服务行业的艳妆女子,甚至成了“卖淫女”的代名词。另一个典型的新用旧词是“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旧时的“老师”一词专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而如今,“老师”除仍沿用本义外,还可指代任何为自己提供指导与帮助的长辈,甚至同辈,譬如,把比自己年长或资历久的同事称为“老师”,以表达尊重与谦卑。如今新闻报道中经常提到的“黄牛”一词,昔日指在上海滩从事被过度分化的中介行为的“黄牛党”,它们解放前倒黄金,“文革”时倒诸如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等各类票证,进入新世纪,开始倒大剧院戏票、热线火车票,甚至世界第一的磁悬浮列车车票。“黄牛”历经两个世纪的沧桑,依然长盛不衰。
这些新用旧词,就是预制语块,它们之所以能够再度流行,主要得益于其在漫长岁月中对人们价值观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基本价值取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拓宽词语的应用范围,引申词语的指向深度,显然比另辟蹊径,利用百姓毫无认同感的新面孔来传情达意要简单、有效得多。新用旧词保留并发扬了语言文化中的精华,避免了信息传递中可能出现的误判、误会现象,从而大大缩短了新词问世之初与使用者之间的“磨合期”,生动体现了预制语块厚积而薄发的强大生命力。因此,在翻译这类词语时,首先要依据上下文判断该词所指为旧义还是新义,继而审慎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一般而言,由于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留久远,新用旧词在现代汉语中鲜有对应的表达方式,但其旧义、新义在英文中多存在各自对应的表达法,所以译者不仅需要凭借自身深厚的语言功底参透词语的实际指向,还要设法克服文化障碍,领悟其所映射的社会心理表征,若有对应英文表达法就采用直译手法,否则,宜使用阐释性手法对预制语块(即新用旧词)的实质进行说明。
例如“笔记本”一词,原来仅指纸质学习用品,现在也可用来指电脑。翻译时译者可依照具体语境将其译为“notebook”或“laptop”。“病毒”一词原指一种寄生于生物体内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现在还可以指电脑病毒,译者可以依据自身的理解判断将其译为“virus”或“computer virus”。类似的例子还有:
(6)充电:to charge battery or battery charging(原义);to enrich one's knowledge by further study(新义)
(7)阳光:(noun)sunshine(原义);(adj)dynamic and vibrant,full of life(新义)
(8)漫游:roam,wander(原义);mobile phone roaming(新义)
(9)打造:to make or forge(metal works)(原义);to build or design…as a model(新义)
(10)出台:to appear on the stage(原义);to unveil fresh policy(新义)
(三)缩略词语及其翻译策略
美国语言学家齐夫曾指出:“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也就是最短的词。”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人们对语言表达“简洁、经济”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要求更加迫切。另外,受发音习惯的影响,汉语词本身的双音节化趋势也日趋明显,很多音节较长的词或词组在使用过程中缩减为双音节词语,以使表达更为简练、高效,便于人们记忆与理解。观察发现,汉语缩略词语要么保留数字,如“国六条、十五细则、三支一扶、十八大”等,要么保留音节,如“江选(江泽民文选)、东盟(东南亚国际联盟)、民警(人民警察)、公安(公共安全)、高铁(高速铁路)、动车(动力机车组)、果粉(苹果公司产品的粉丝)”等。
经缩略的词语不仅保留了足以激活受众头脑中预制语块并借此产生共鸣的信息片段,而且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使得信息传递呈现出深入浅出的高效一面。
但是,对待缩略语的英译却决不能仅仅着眼于以“简约”来促“明了”。汉语善用简短含蓄的手法来制造“意味深长”的高信息度语境,这对于深谙此种语用习惯的原文读者来说不会构成认知与理解障碍,但鉴于译文读者的认知习惯迥乎不同,译者不仅决不能忽视任何原文中未尽的只言片语,还要考虑到原文所涉及的相关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力求信息传递的完整、准确、流畅。确切地讲,译者在翻译时应着眼于原文中起到“提纲挈领”作用且往往具有高信息度的预制语块,从原文读者对这些预制语块的心理表征出发,在译文读者心中架设起共鸣的桥梁。
以“八荣八耻”一词为例。如果仅仅依照字面信息将其译为“the Eight Honors and Eight Disgraces”或简而概之为“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前者虽有“形似”,但译文读者会因为缺少相关背景知识而对原文的“精神内涵”无法领悟,后者虽然实现了简洁明了的“神似”,却可能因“大刀阔斧”的任意重组造成信息传递的偏离、失实,从而极易引起误会、误解。因此译者应着眼于“荣”与“耻”这两个信息度极高的语块,既要考虑保留原文简洁的“外形”,又要设法通过巧妙转换来再现其深刻“内涵”,该词恰当的译法为:“Eight Dos and Don'ts—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对待汉语缩略语,最常用和最适用的译法是:从预制语块入手,对原概念先直译,再通过从句或分词进行阐释。此法虽看似迂回曲折,却能实现“殊途同归”的表达效果,其实质是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完美融合。
类似的例子还有:
(11)三限房:three-limit housing—a generic term for economically affordable housing,cappedprice housing,and low-rent housing,which are normally restricted in layout,price,and sales target when being sold
(12)低保:basic living allowances for low-income people or family
(13)国五条:f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mul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on February 20th,2013 for tightening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real estate market
(14)三下乡: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program—a program under which officials,doctors,scientist and college students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spread scientific and literacy knowledge and offer medical service to farmers
(15)三支一扶:the policy of three supports and one assistance,i.e.,to provide assistance in agriculture,teaching,medical service,and poverty lifting
不可否认,汉语缩略语采用“直释结合”方法英译后尽管可以将英文译得通顺达意,且最大化地减少了信息的遗漏,却因使译文失去鲜明的文化色彩而与原文读者的感受相去甚远,不能不称之为一种无奈的遗憾。但这恰恰反映出预制语块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汉语中能够令读者心领神会的只字片言却无法同样轻而易举地在译文读者心中激起共鸣,因此只有设法揭开这些预制语块的神秘面纱,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准确、高效。
(四)网络词语及其翻译策略
网络是汉语新词产生的最活跃的途径。网络语言具有“新、活、杂”的特点,是汉语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诸如“下载、复制、链接”等网络词语早已成为现代汉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网络这样一个不受世俗道德约束的无形界面上,人人得以畅所欲言,网聊者多选择简练、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各种谐音字亦被大量使用,以求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如“给力、hold住、有木有、鸭梨山大、神马都是浮云、吐槽、蛋定、打酱油、屌丝、坑爹、雷人、高富帅、伤不起、纳尼”等等都是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新词语。
分析发现,网络词语要么利用谐音字来舒缓氛围,营造幽默,以求异曲同工,如“鸭梨山大(压力甚大)”“蛋定(淡定)”“杯具(悲剧)”“纳尼(日语:什么)”;要么利用预制语块的心理表征来降低一些复杂生僻概念的表达难度,迎合网络世界简洁、明了的文风,从而产生抛砖引玉的表达效果,如“雷人”“卖萌”“晒”“打酱油”“劈腿”“吐槽”;还有一些网络词语是通过以上两法兼而融之产生的,如“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是浮云)”。
无论出自何种造词方法,网络新词的共同特点就是体现网络世界的自由随意、幽默通俗、与时俱进,所以,译者在对汉语网络新词英译时务必要考虑词汇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该时代背景下普通大众的心理特征、交流意愿和表达习惯。对于具有谐音字的新词,可参照其实际指向直译,如“蛋定”可译为to keep calm(即“淡定”),“美眉”译为a beautiful girl or lady(即“美妹”)。对于包含预制语块的新词,阐释的重点则应放在预制语块所映射的心理表征上,如“雷人”中的“雷”表征义为“使人震撼,令人吃惊”,则“雷人”可简译为shocking。“掌声雷动”“雷厉风行”中的“雷”字也具有相似的心理表征;“卖萌”一词中,“卖”有“使……公之于众”之心理表征,“萌”则取自“萌动”“萌芽”,蕴含“初始,起步”之义,其映射的心理表征为“幼小,娇嫩”,则“卖萌”可译为:to act cute in a pretentious way;“打酱油”一词的传统解释是“零买零卖”,自从流行于网络世界后,该词将“即来即走”的“打酱油”民俗与“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什么都不知道”的消极处事哲学联系起来,喻指“路过”“不关心”。包含预制语块的类似词语及其译法有:
(16)打酱油:to be a bystander or passerby,not caring about it
(17)吐槽:to disclose the fact or one's secret
(18)正能量:positive and exciting influence
(19)劈腿:to cheat on somebody
(20)晒……:to show or expose…
网络新词大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和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能记录某个特定年代的特定情绪或民众心理,因此,它们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心理表征最具代表性。透过网络语言这一小小窗口,我们可以从最广泛、最平凡的视角了解民众真实的心态历程,体会语言映射社会变迁的功能。
新词语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政治面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显示了新理念在百姓生活中的渗透。因此,翻译新词语时,译者先要熟悉原文所体现的百姓心态,即百姓的社会心理表征,了解原文读者的交际意图,再对比研究译文读者的社会心理表征,考虑双方的不同期待之后,确定适合该读者群的语体等语言特征,并对所需的交际准则进行排列,动态再现原词语精髓。
[1]陈琼.汉语新词英译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8-10.
[2]黄瑞丹.心理表征:翻译的一个新视角[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32-34.
[3]孙利.汉语新词英译与文化内涵的传递[J].中国科技翻译,2012(2):75-77.
[4]王金波.汉语新词语英译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4):52-54.
[5]杨波.浅论认知语境分析对商务英语语篇信息度的影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6):85-88.
[6]张京平.近二十年汉语新词英译探析: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异化趋向[J].怀化学院学报,2011(1):153-155.
[7]张燕,胡艳华.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新词英译[J].中外企业家,2012(4):23-25.
[8]张京平.媒体新词英译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 (5):181-184.
[9]周巧玲.浅谈汉语新词英译中的一些问题[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4-116.
[10]周蕾,李行.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英译[J].成功:教育,2009(23):296-297.
[11]周洪洁.跨文化视阈下的汉语特色新词英译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S1):115-117.
责任编辑:赵青
H315.9
A
1673-0887(2014)02-0058-06
2014-01-10
杨波(1976—),女,副教授。
常州工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J1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