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2014-03-29 02:08:48陈孟元陈跃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创新型安徽

陈孟元,陈跃东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省电气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安徽 芜湖 241000)

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陈孟元,陈跃东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省电气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安徽 芜湖 241000)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关键环节,通过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教育体系,使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创新性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依托,将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产学研;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学研为依托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于2010年4月由安徽工程大学批准立项为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09yjy01)、2010年10月由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0738),2012年11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cgj156),2013年该项目被批准为“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推广项目”.本项目根据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经过多年的深入探索、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项目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地方工科院校,采取多项举措保证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的开展,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及本质,抓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确立了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紧密衔接、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培养体系.并逐步构建起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把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在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初步建立了适合地方工科院校办学特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项目以“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建立具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构建并制定多样化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有效的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加大指导力度,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从事科研活动和探索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2 办学层次得到明显提高

项目的实施为电气工程学院办学层次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批多项教学改革平台建设项目:2011年自动化专业入选安徽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皖教高[2011] 5号);201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教高司函[2013]8号);2012年获批安徽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皖教高[2012]14号);2012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安徽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皖教高[2012]14号);2013年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高司函[2013]56号);2013年“安徽工程大学-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高司函[2013]48号).

3 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取得较好成绩,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将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常规教学体系相结合,树立“依托科研优势,突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教师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使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层次的“挑战杯”等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3年6 月陈孟元老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基于可重构模块化交流伺服运动的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获得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及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该项目基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与苏州中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横向课题“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开发”,项目针对分布式多轴联动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特点,设计与实现了基于IPC+DSP+IPM的分布式多轴联动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基于Visual C++语言开发的上位机主显示界面、系统配置界面和数据库查看界面实现了IPC和多交流伺服控制器之间的良好通讯.项目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其研制的样机已在工业现场试运行了几个月并通过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检验,同时该项目成果除用于电火花的数控加工外,还可用于其它类型的数控加工,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取得的成果,解决了我国部分中小企业数控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且通过模块的组合,可重构的开发设计,缩短了新设备的开发周期.

我校在2012年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共获批224项(教高司函[2013]8号),立项数居全省高校第一,其中电气工程学院获批32项,立项数居全校前列.

4 建立了一支创新型的教师团队

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通过产学研结合教学,通过进修培养、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已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获安徽省和安徽工程大学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奖.本项目实施的四年间,教学团队成员共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100余篇.目前承担了5项教学改革课题、20余项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课题组成员有多人入选安徽工程大学学术骨干,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皖教高[2010]28号).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尝试使用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工程教育模式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课程教学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将创新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教育体系,使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创新性能力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实现从学生向工程师角色的顺利过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教学改革和研究带动师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取得了高水平的教研成果.对推动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性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项目的开展,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容及本质,抓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确立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紧密衔接、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培养体系.逐步构建起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把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为现有的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国家级“安徽工程大学-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教学改革平台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为申报新的省级、国家级教育改革建设项目打下基础,为学校博士点建设做出贡献.

〔1〕陈孟元,陈跃东.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谈工科院校青年教师非工化趋向和创型人才培养-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7(2):20~21,23.

〔2〕陈孟元,郎朗.工业控制网络、组态技术在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中的交互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 129~131,135.

〔3〕陈孟元,郎朗.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7.

〔4〕郎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程[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5.

〔5〕陈跃东,孙新柱,郎朗,等.《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程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0,3:98~101.

〔6〕陈跃东,陈孟元.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题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18~120.

〔7〕陈跃东,陈孟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学研为依托的工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6(2):6~6,16.

〔8〕郎朗,陈跃东.PLC课程体系的多层次实验结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2):70~72.

G642

A

1673-260X(2014)10-0213-02

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推广项目(2013cgtg015);安徽省“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基地”(2012sjjd022)资助;安徽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精品课程(安徽省教育厅教高【2009】9号)资助;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11)资助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创新型安徽
福建工程学院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福建工程学院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20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