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兵,诗人、音乐人、作家。1993年,诗歌《晚钟》入选《中国诗歌年鉴》。后从事流行音乐制作和演唱,发表作品五百余首。代表作:《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梦里水乡》等。数十次获全国十大金曲奖、最佳作词或作曲奖。出版小说及散文百余万字。
书名:《我的音乐江山》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冬天,很冷。我没有工作,但是我不能回成都。话都说死了,死也要死在异乡。
几经介绍,我见到王晓京。一天下午,王晓京让我去办公室。一会儿罗琦要来,王晓京神秘地说,你要是给她写好了,肯定就火了。
火不火无所谓,我年轻气盛,还有点大咧咧:关键要唱出这个时代的感受。
门“当”的一下,生生被撞开。一个浑身墨绿的女孩冲进来,很有活力,眼神却很冷漠。
这就是我对罗琦的第一印象。
那时候,东直门外的外交人员大酒家每周都有火爆的摇滚场,是乐队的天堂。
王晓京对我说,你听听看,他们技术多好啊,都是音乐天才,但没有你成熟,你要在歌词上帮他们一下。
四处都很拥挤,人头攒动。灯光突然黑下来,大家也跃跃欲试地期待着什么。
一声高亢的女声在烟雾缭绕中喷薄而出:我的泪水已不再是忏悔——
我一惊,急忙向台上望去。
罗琦没有穿那件墨绿的外套,而是一身黑皮摇滚劲装,长发蒙面,双手紧紧握住话筒架,看上去完全不像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
我很晕乎,台下无数看不清的脸庞欢呼四起,无数手臂疯狂挥舞,气壮山河。我被深深的感染了。我或许真会出名,有这么好的歌手,有这么好的乐队。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过一个中国歌手有这么天才的嗓音。
指南针所有人都被一种光辉的前景激励着。我们很快找到了灵感的宣泄口。于是,就有了第一首作品《不想是小孩》,以及源源不断的《随心所欲》和《回来》。
《回来》无疑是乐队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从词曲到编配,演奏到演唱,让我们洋洋自得,回味不已。它仿佛早已存在于某个神秘处,我们很幸运地,不是创造,而是发现了它。
那时的生活很艰苦。王晓京提出,为了更好促进创作,应该住在一起。于是,我们在三元桥那几间小平房的居住条件是:罗琦住一间偏房;乐队其他成员和我挤在另外两间屋子里。具体生活是:小碗喝酒,小块吃肉,有衣大家穿,有钱大家花。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唱片一定要大家听。几只蜡烛,一把箱琴,几个又狂妄又热情的小孩谈天说地,指手画脚,这一幕场景,曾经给我那么多的温暖。
后来罗琦出事,摘掉了一只眼球。有一年冬天,上海一家电视台要搞一个盛大的节日晚会,找到了王晓京。王晓京带着我、陈琳、陈红和罗琦去了。
那天下午彩排,轮到罗琦的时候,一个副导演模样的过来,对她挑三拣四,突然,他看见罗琦有一绺头发垂下来,遮住了额头,就说,把头发撩上去!
罗琦撩了上去,露出左眼上一块雪白的纱布。
导演很不耐烦地让把纱布摘了!
别,伤口还没好呢,王晓京急忙说,她眼睛瞎了……
什么?导演一蹦三丈高,你们怎么搞的,给我找了个瞎子!去去!下去!你取消了!导演毫不客气地推着罗琦,王晓京很尴尬,我急忙上去阻止他,也被他推了一个趔趄。
回到北京,大家心里都明白,必须拼命录好专辑,拿点真东西出来,让导演发现自己是狗眼看人低。
《选择坚强》是对罗琦的一种纪念,也是对我们共同岁月的总结。罗琦当时的坚强是女孩甚至男孩难以企及的,她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贪玩了,也不像从前那样漠然,而是眼睛放光,咬着牙,和乐队一起熬更守夜,成天泡在一起。
荣誉很快就铺天盖地而来。但是这个圈子也在仓促地变化着,讓我们难以把握。因为诸多因素,先是乐队,然后是罗琦,离开王晓京各自发展。
罗琦的音讯渐少,然而我始终留有一份对她的挂牵和担忧。她的天资,她的任性,她的孤独,最终会带给她什么呢?
据英国国家气象台报道,二零零二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我不敢出门,怕一踏上柏油马路,就会像水珠一样被蒸发掉。一个无聊的晚上,我把空调开得足足的,正在潜心写作,突然电话响了。
这里是德国,一个有些低沉,沙哑的女声说。
你是谁?我一瞬间就做出了判断,但是不敢相信。
我是罗琦。
我的手一抖,差点没能握住话筒。
我眼前浮现她当年一身墨绿,冲进办公室的场景。那时候,她才十六七,而我,也是风华正茂。我们一直在拼命保住什么,我们又保住了多少呢?就算我们保住了,但是岁月轻轻一伸手,就能把那些东西都拿走。
而此时此刻,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多保住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