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杭平
珠海航展大步前进的中国
■赵杭平
11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圆满落幕。本届航展内容丰富,不仅有多款新型武器装备首度公开,同时结合近年的开发成果,形成系列化“产品链”,展现出中国军工业的勃勃生机。观察珠海航展的变化,犹如中国在过去10余年间的发展缩影,从航展规模、内容、交通、治安,再到珠海城市变迁、酒店、物价指数,乃至中国军迷们使用的照相设备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某种角度说,看航展,实际是在看大步前进的中国。
过去10余年来,中国与美俄欧在军工科技方面的力量消长,呈现出强烈的对比。笔者曾于1998年首度观摩珠海航展,当时珠海的天空几乎被俄制战机所垄断,中国军方和航空工业所能拿出的机型,只有二代水平的强-5、歼-7、歼-8,首度公开的歼轰-7基于保密原因,被当成秘密武器停在机场角落里。
但只过了十来年的光景,中国第三代歼击机翘楚——歼-10的相关技术细节在航展上被陈列出来,外界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关注焦点已上升到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FC-31隐形歼击机、无人攻击机等前沿概念机型身上。相形之下,老牌欧洲航展却还是“台风”“阵风”、JAS-39战机等十几年前的老面孔。
当然,这不能证明中国航空及军工技术已全面超越美欧俄,中国要想全面达到世界顶尖国防技术水准仍须持续多年的努力,特别是中国在高性能喷气发动机方面存在短板。尽管如此,中国军工业(含军用航空)总体发展格局非常乐观,像本届展览上出现的海防体系、导弹防御体系、对地作战体系、指挥控制通情体系、无人机作战等区块,已形成“功能互补、攻防兼备”的系列化武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系列化武器装备都是近10年来结出的硕果,像中国传统强项——弹道导弹、远程火箭炮等领域,诸如AR-3、SR-5远程制导火箭炮等已能结合空对地导弹、无人攻击机等装备,外加日趋成熟的指挥控制通情监侦系统的辅助,足以对战区目标实施多重有效打击。
作为珠海航展的“一等主力”,中航工业集团今年可谓“超级给力”。开展首日,自用外销皆相宜的运-20“鲲鹏”和FC-31“鹘鹰”两大原型机均大尺度地进行了飞行表演。
运-20昂起雄伟的身躯腾空而起,尽管论姿态比不了歼击机,但“大运真帅”的赞叹声频频从人群中传来。曾在莫斯科航展上搭乘过安-124运输机的俄罗斯《起飞》杂志作者格利高里·奥梅利琴科称:“运-20的超临界翼型获得良好的增升效果,飞机在实施大迎角转弯和飞行包线机动时都能确保操纵准确、机体平衡,即便该机为了保证货舱有效高度,不得不选择容易形成风阻的中央翼盒布局,但从现场飞行环节的流畅程度看,运-20的整体表现不亚于世界主流运输机。”
毫无疑问,从空中表演效果来看,运输机不如歼击机灵活,但其稳重富态的身姿就代表着力量,正如现场的一位资深军刊编辑所言:“重型运输机是个不事张扬的角色,花哨的动作,变换的航线,都不符合其个性,它要表现的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像驽马一样忠诚而可靠。”
此前,有人指称运-20“山寨”俄罗斯伊尔-76和美国C-17运输机,航展主办方将后两款“大运”安排停放在运-20附近,似乎是想告诉大家“咱仨都是有个性的”,伊尔-76总设计师诺沃日洛夫早年透露过,他的团队仿效过美国C-141“运输星”的思路,但伊尔-76完全基于苏联武装力量的作战需求和工业能力诞生。同样的道理,航空设计和开发领域并不拒绝“拿来主义”,关键是自身需求定位和工程开发领域能否达到完美的结合。
航展期间,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推荐的FC-31“鹘鹰”歼击机也实施了多轮飞行表演,它采用两台RD-93涡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接近17.5吨,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作战半径740千米,最大航程3500千米。从外观分析,“鹘鹰”明显采用低可视度气动布局,机身普遍采用菱形设计,尤其机头两边的“折角线”非常突出,两侧的进气道为船形,机腹平坦,与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有明显区别。
鉴于沈飞为“鹘鹰”选择出口型战机编号FC-31,因此,关于该机的外销可能充满了悬念。香港军事观察员泉南海认为,军机外贸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较量,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都得考虑进去,“从性价比角度来看,FC-31的主要对手除了大名鼎鼎的美国F-35,更多的还应该是二手升级的F-16”。
航展上,不仅中国自己为“国货”自豪,连外国职业军人同样对“中国飞机”充满信心。在地面实机停放区,垂尾上绘制着中国和巴基斯坦国旗的JF-17“雷电”(中文名FC-1“枭龙”)歼击机被一圈先进的航空武器弹药所环绕,尽管它的身躯和造型在众多名机中不算突出,但并不影响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声望。
笔者见到,从专业日的第一天到公众开放日,该机制造商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制造厂和最大使用方巴基斯坦空军人员全都“在岗解说”,非常敬业。就在11日当天,巴空军少将阿什哈德·马利克·哈里德陪同埃及空军代表进行长达近半个小时的交流,埃及军官不仅仔细了解“雷电”的制造工艺和战技指标,还重点询问巴军使用情况和武器航电系统兼容、后勤保障问题。从双方表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充满专业特色的对话,一名埃及空军随员还始终拿着一部三星手机进行全程录音。
有意思的是,就在巴空军代表认真讲解之际,一位参加过2014年2月新加坡航展的中国军迷,认出哈里德就是巴方JF-17项目组副组长,并且曾与之进行深入沟通。据这位军迷透露,JF-17拥有开放式航电火控系统框架,很容易根据技术发展实施升级,其不仅能用各类中国和巴基斯坦生产的武器,如果客户有需求的话,稍加改动,让它使用西方武器装备并无难度,这恰恰是第三世界国家非常看重的地方。
专家指出,作为国家“硬实力”的象征,航空工业乃至整个国防军工战线已成为中国实施产业升级与推动“技术强军”运动的核心领域之一。从更大范围来说,谁拥有先进的军工业,谁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上就有更多发言权和更大示范效应。从本届航展透露的信息看,中国军工业已经迈出了产业升级转型的步伐,过去中国军工业主要以国防技术装备供应为主,但在此次航展中,中国航空工业果敢地打出“大飞机牌”,高调推出国产C-919大型干线客机,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将从以往单纯满足国防基本需要向成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迈出步伐,形成均衡的发展格局。
从国内外航展透露的信息看,未来5~8年将是中国军工业的决战时期,尤其在军用飞机领域,再过5年,中国周边国家将开始普遍换装美国和俄罗斯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中国航空工业能否在这一时间段内为解放军提供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确保空中安全,值得重点关注。同时,中国军用和民用大飞机也将在未来3~5年内进入量产期,进入量产期之后,这些机型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订单,实际上也决定着该项目最终能否成功。总之,中国航空工业能否在这一关键时间段杀出一条血路,创造出真正属于中华民族的“龙之风暴”,需要全社会和全民族的大力支持。
过去几届珠海航展靠的是旺盛的人气,而2014年航展组织者为了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前几天把普通观众拒之门外,尽管对热情的中国观众而言有些残酷,但由于目前全球性航展的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客商都疲于奔命,航展的价值便在于给买方和卖方提供一个做生意的场合,如果吸引不到客商,珠海航展便失去自身发展的源泉,于是在吃了以往“叫座不叫好”的亏后,只能向广大的观众说“不”。
就航展国际化程度而言,无论西方客机制造商还是俄罗斯军火大老板,都习惯性地拿来“二手货”参加中国航展,导致珠海航展的参展飞机十之八九是熟悉的面孔。一位欧洲公司代表此前在接受某位香港记者采访时说:“既然中国观众觉得欣赏到A-380客机已经心满意足,我们又何必再把敏感的A-400M(军用运输机)派去展示自身价值的高贵。当然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准备向中国展示新式军用飞机的话,我们向中国展出A-400M的时机也就成熟了,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恐怕这就是珠海航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之所在吧,人家是航展的“大主顾”,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来,看来今后珠海航展还得在提高参展飞机质量上多下功夫。
当大家走马观花地结束参观要离开珠海时,笔者在向一位在航展上认识的同好电话告别时,对方的祝福是:“再见,2016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