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研究进展

2014-03-28 22:59:50安伊凡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足球学校后备教练员

安伊凡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研究进展

安伊凡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足球后备人才是影响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重要标志之一,是关系到我国足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由建国-至今进行概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中国足球献上一丝绵薄之力.

足球;后备人才;中国足球

“人才”在不同领域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样,体育科研工作者对足球后备人才的概念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贺新奇认为“足球后备人才即具有一定的足球运动知识与才能、经常参加训练和比赛、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1].郭海芳把足球后备人才定义为:“在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后,能够将自身的技术提高到一定高度,为足球的发展提高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2].钟复春认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是指:“具备足球运动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能掌握较高水平的足球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可能对足球运动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3].我认为足球后备人才是指: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后,具备一定程度的足球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有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的青少年群体.

1 关于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的情况

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以“足球”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有19832篇.以“足球后备人才”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有196篇,约占总数的1%.从文献年份分布来看1979-1999年发表该方面的文章11篇,2000-2012年发表该方面的文章185篇,约占该类文章总数的94%,在这些文章中,有87篇是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有19篇是关于足球后备人才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有4篇是关于足球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的研究,有2篇是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地域地域分布调查的研究,说明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已经加大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力度.

2 有关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2.1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现状以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在杨一民的《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提到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年至2000年,下滑为61万人;2000年至2005年,降至仅仅18万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仅只有5万多人”[4].后备人才的减少使选材范围受到了限制,势必会影响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足球作为集体球类项目,它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就决定了需要众多选手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众多球队相互交流,相互提高.这种特点也就决定了要想提高运动水平就必须拥有大量足球人口,但是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青少年的参与,就不会出现优秀的后备人才,我国的足球水平也不会提高.但是,中国平均10万人中才有一名业余球员,相比之下,“在日本小学约有10000支足球队,中学约有8000支,高中约有6000支,注册的球员约为60万人”[5].而日本足球的发展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从1998年的世界杯开始连续4届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在2002年的世界杯上,打进了16强,日本足球的快速发展是与本国雄厚的足球后人才资源是分不开的.沈昕平认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要想发展就要做到,“扩大后备人才的基础、建立全国统一的训练、比赛体制、提高青少年及教练的素质、创造良好的足球环境”[6].我国职业比赛中存在的假哨,黑哨,以及球员的赌球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时期,球员还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一个好的足球环境对青少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是前进的动力,我国现在也加大对足球的投入,但是我国足球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后备人才缺乏,底子太薄,所以扩大足球后备人的基础才是我国足球发展的关键.

2.2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2.1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现阶段,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是以中小学代表队为底层,以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俱乐部二三线队和业余体校为中层,上层为职业和半职业的俱乐部最后是国家队.但是不论足球学校还是俱乐部的二三线队都不能输送具有相当质量和数量的后备人才.曾艺也认为“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俱乐部梯队,二是足球学校.但这两条渠道均面临严峻的形势”[7].樊晓东、苏红鹏认为“三级网络训练体制对足球人才的培养仍然是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人才的主要来源;体制的缺陷是制约我国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的主要因素”[8].

2.2.2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

岳正稳,沈源生认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有“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和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为主,各足球职业俱乐部都把联赛放在第一位而无暇顾及后备梯队的培养,中、小学在培养足球后备人上发挥的作用很不明显,青少年足球教练员队伍存在人员缺乏、整体水平偏低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学专职足球教练少之又少”[9].由于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材率低以及投入多,导致俱乐部不愿将精力放在梯队建设上,加上一些俱乐部的投资人以利益为重,只看短期利益,所以后备人才的训练设施及条件都不是十分理想.韩勇,王蒲认为:目前我过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高收费﹑粗放型经营﹑学生的出路问题以及出现“泡沫经济[10].我国的足球学校在90年代中期呈爆炸式的增长,但是由于培养质量不高,且学生在这一时期过于集中,有些学员素质不高,文化学习成绩差,青少年进不了职业队,除了踢球并没有别的技能,这样就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且又由于足球学校收费过高,阻碍了一批具有足球天赋但家境困难的青少年,这样就缩小了选材范围.

2.2.3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的研究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任命贺龙为委员会主席.随后于1955年,成立了中国足球协会.以苏联体育经验的学习与推广为依据,我国的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金字塔式的.即塔基是业余体校的足训班和基层足球队,中层是重点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塔尖是各省市和国家队的成员.为了提高我国足球水平,在1954年我国先后派出25名足球选手去作为当时世界足坛霸主的匈牙利学习和训练.这一时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体系初步完成.从1959年起,我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苏联政府停止援助,催逼还贷的影响.使我国陷入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体育经费也被严重削减.国家体委也做出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中心思路,减少了国内国际赛事.196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经济形势好转.所以在1964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要办好青少年业余体校,培养后备力量.同年,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足球训练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开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由于足球特有的魅力,加之我国经济状况的好转,足球运动很快普及起来.同年,下发了《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委关于灾难少年中开展小足球活动的联合通知》,很多中小学开展了足球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遭到了严重地破坏,整个体育事业言语瘫痪,足球运动也不能幸免.1966年后足球的训练和竞赛就遭到中断.“47支省市足球队被解散,有1124名优秀运动员和115名专职足球教练员离开了球场”[11].使我国刚要发展的足球事业遭到了破坏.从1972年起,我国政治局势发生了好转,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大多数体育工作者回到了工作岗位.“1973年恢复了全国足球联赛、全国青年足球比赛、全国足球分区赛和11个单位小足球赛.随着运动队伍青黄不接矛盾暴露,在1972年全国青少年业余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组织建设”[12].我国的足球后备人才进入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取得了合法席位,是我国的国际体育交往范围和能力迅速扩大.党的事业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将注意力集中到高速发展的体育事业上来,使体育开始迅速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管办足球,这种体制解决了足球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可以让其专心训练和比赛,在这一时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规模巨大,我国的足球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在第12届世界杯足球赛亚大区第四组的预选赛上,获得小子第一.在1987年第24届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上获东亚区第一名,取得了决赛的资格.但是随后我国确立的奥运会“金牌战略”使足球成为了受害者.因为足球人数多,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且资金投入大,被列为最不经济的项目.“在1979年~1992年35年间,足球优秀运动员人数下降8.3个百分点,在“金牌战略”实施以后的1985年~1992年7年间,足球优秀运动员在队人数下降了4.6个百分点.到1992年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降低到文革以后的最低水平”[13].

1994年4月17日,万宝路被全国足球甲级联赛正式揭幕,中国足球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足球俱乐部为主题的职业化的管理体制.进入1996年以后,我国开始构建新的体制,但是新的体制无法控制足球运行的总态势,足球后备人才的短缺使球员转会费居高不下.俱乐部也在努力提高球队水平,以保证足球市场的繁荣.所以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球队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在1993年“健力宝”集团资助的青少年足球队去巴西学习后,中国足协和地方足协也派出了多支青少年球队去欧美学习.同时我国各地区也相继建立足球学校和足球俱乐部,以期培养更多的足球后备人才.

2.3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地域分布的研究

地域的差异会使人们在生活习惯、身材、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差异.在足球上也存在这地域差异.比如美洲足球,技术细腻;欧洲足球大开大合,讲求身体的对抗.同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人也存在这差异,如南方人相对于北方人在身材上相对较小,在足球后备人才中也存在地域的差异.陈冲认为“我国U-17男子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即在汉族、城市、东部较发达地区分布优势较为明显”[14].例如,现在的辽宁省,山东省就是足球后备人才的大省,而新疆,内蒙古等地输出球员较少,这里除了经济因素外,也与地域有关.但是,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研究后备人才与地域关系的很少.我认为我们应重视此方面的研究,均衡开发不同地区的足球后备人才,发挥人数优势,促进整体足球发展水平.

2.4 关于足球后备人才文化知识的研究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基本是采用“三集中方式”,既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生活.但是由于受成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没有重视起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研究发现,中国足球学校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全国常模,而且差异极为显著,只有“焦虑”一项与全国常模没有明显差异,可见,文化课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密不可分[15].当今足球比拼的不仅是身体的对抗,更重要的是在激烈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在青少年的培养时期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对足球以及教练员意图的理解能力.而且,大多数足球后备人才将被分流淘汰,进入社会其他领域再就业或继续升学,但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为基础[16].但是从近年来体育科研工作者对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方面来看,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显得很薄弱.足球运动不仅是身体的对抗,还有智慧的碰撞,我们已经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就应该让教练员和青少年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走体教结合”的道路,才是中国足球的可行之路.

3 关于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认识和建议

我国足球近年来成绩总是差强人意,很大程度是在于后备人才的缺乏,新鲜血液的及时输送才能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邓小平说过,“足球应从娃娃抓起”.可见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关于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着重做好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并提出三点建议.

3.1 校园足球应成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

后备人才以校园为主要渠道的培养模式在世界各国早已有之,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其队员大都是大学生,也有其少数天赋异禀的有高中生直接进入其联赛.所以我认为让足球回归学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对比我国的足校和俱乐部的梯队培养足球人才,校园足球可以让青少年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在足校和俱乐部的梯队基本都是封闭式管理.校园足球可以让青少年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下生长,即便将来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也可以凭借在学校学习的文化知识在社会中生存.而且足球运动是一项将自我个性与集体完美融合的项目,较高的文化修养可以提高对足球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例如,“日本足球的飞速发展就是开展校园足球很好的范例.日本青少年足球运动主要是在中小学开展,把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完全纳入教育系统,参加训练的学生都是在完成和普通学生同样的文化学习后开展业余训练活动”[17].日本足球在上世纪90年代连亚洲的一流都算不上,但如今,日本已然成为亚洲的强国,其细腻的技术风格也赢得了一片赞扬.从1998年至今,日本已经连续4届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并且在2002年的世界杯上打进了16强.“由于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现在日本职业俱乐部成年队中,有70%队员都是来自大学院校”[18].

其次,校园足球可以降低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成本.“以1998年为例,八一足校学费2.2万/年,建校费2万/年;北京龙力学费3万/年;中国足球学校学费1.8万/年;西安唐信学费0.8万/年,赞助费3万;国力足校学费0.7万/年”[19].而在校园踢足球缺不需要高成本,即便因此而花钱也不会动辄万元,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使热爱足球的少年不会因为训练的高成本而停止训练,防止了人才的流失.

最后,可以普及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一项运动的普及程度与大众运动水平与该国家的竞技水平有密切关系.如巴西的足球,我国的乒乓球都是如此.学生是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潜在足球人口数目巨大,因此足球回归校园是普及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人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2 加强规范足球学校,健全俱乐部梯队建设

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主要渠道是足球学校和俱乐部的梯队建设.随着1994年我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足球学校也像雨后春笋版建立起来.但是,一些投资人为了追求利益,广招生源,并没有统一的招生标准,学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次,随便聘请几个二三流的退役的球员,他们并没有从教的经历,低水平的教练必然带不出高水平的学生.大多数的足球学校多是建立在90年代中期,当学员大规模毕业时,有很多人进入不了职业队,学生和家长与足校的矛盾立即显现出来,所以有关部门应统一建立足球学校的标准,加强监管,杜绝乱收费,高收费的现象.对一些有前途的好苗子,而家庭有困难的青少年,国家应给与一定的支持,如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等.让更多的青少年来投入到足球的运动中来.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应该是俱乐部很重要的项目,但我国的俱乐部却对此热情不大,原因在于对于俱乐部来说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正比的.“组建一支30人左右的梯队,正常情况下要花费100万左右,而一支梯队每年的基本运作费用,则需要200万,到他们19岁左右梯队解散,俱乐部需要花费800万左右的总投入.而从现实的成材率来看,一支梯队到U19二线队,能够给俱乐部一线队提供的合格球员不超过5%.也就是2至3名球员能够基本合格,其他球员必须要被遣散或者作其他安置”[20].但是这些不能进入职业队的球员除了踢球再无别的技艺,又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每年都会有u15,u17,u19的比赛,但由于俱乐部,教练员受成绩等因素的影响修改球员年龄,让超龄球员打比赛已不再是新闻.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比赛的公正性,而且使适龄球员没有发挥的空间,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因此我认为,足协应设立专项针对俱乐部梯队建设的基金,达到专款专用,免除俱乐部因害怕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而消极对待梯队建设.俱乐部应加强青少年球员的文化素质,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这样做可以加强球员对足球的理解,对教练员意图的掌握,也可以使被淘汰的球员不会被社会淘汰,减轻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也应该加强青少年比赛的监管力度,加强科技投入.用先进仪器测试青少年的年龄,杜绝在比赛中“以大打小”的存在.对于违规球员的教练员和俱乐部应给予严惩,对青少年球员以说服教育为主,同时应改变教练员和俱乐部在青少年比赛的“唯成绩论”.将青少年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给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一个健康的培养环境.

3.3 加强教练队伍的建设

在青少年学习足球技能,理论时,教练员的教授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青少年的足球水平.教练员的教授水平受俩方面影响:一是自身所具备的足球技能和理论知识,二是传授技能的能力.一个好的教练这俩方面缺一不可.我国的教练员尤其是青少年教练员,往往具备一定的足球技能和理论,但是却缺乏传授技能的能力,同时他们也没有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定期开办教练员指导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不以成绩作为晋升的唯一因素.在日本,青少年教练员每年应至少教会一万个孩子踢球,这也是作为教练员升迁的重要条件,我国也应该借鉴日本的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我国的足球人口,而且有利于净化青少年足球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青少年教练员待遇不高,很难安心进行工作.正常情况下,基层青少年球队的教练员工资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很难让教练员安心于教球.“因为职业队梯队教练员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而职业队一线队助理教练的月收入在3万至5万,主教练就更不用说了”[21].因此应提高基层教练员的待遇,让教练员一心扑到教学上面.

4 结束语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其魅力不可小觑,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也是时时刻刻牵动亿万人民的心.当今世界的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保证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一直在探索足球后备人才的发展之路,但是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提高足球后备人才数量和后备人才高质量的培养应成为重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扩展足球人口,普及足球运动,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与责任感,规范体制,让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真正实现体教结合,呈现多元化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我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才指日可待.

〔1〕贺新奇.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2〕钟复春.长春市青少年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2-2.

〔3〕徐金山,徐国平.日本足球运动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1):30-34.

〔4〕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33-35.

〔5〕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33-35.

〔6〕沈昕平.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4):48-49.

〔7〕曾艺.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漫谈, 2010(182):191-192.

〔8〕樊晓东,苏红鹏.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2):55-57.

〔9〕岳正稳,沈源生.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6):137-139.

〔10〕韩勇,王蒲.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1):34-37.

〔11〕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175.

〔12〕樊莲香,李有香,王朝晖,谈丰田.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回顾与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72-75.

〔13〕樊莲香,李有香,王朝晖,谈丰田.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历史回顾与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72-75.

〔14〕陈冲.我国U-17男子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地域分布的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78-81.

〔15〕桂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3):114.

〔16〕桂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文化学习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3):114.

〔17〕张干先.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2010(6):76-77.

〔18〕张干先.日本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体育世界(学术),2010(6):76-77.

〔19〕王瑞麟,高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3):290-294.

〔20〕王瑞麟,高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3):290-294.

〔21〕王瑞麟,高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3):290-294.

G843

A

1673-260X(2014)01-0131-04

猜你喜欢
足球学校后备教练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新型足球学校不是一所真实的学校 而是一个足球学校的概念
校园足球(2021年7期)2021-12-02 03:23:35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雪运动(2020年2期)2020-08-24 08:34:22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取经”恒大足校,圆我省校园足球梦——恒大足球学校甘肃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园足球培训班记事
学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07
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与中国足球学校洽谈合作意向工作会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3:35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