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2014-03-28 22:03周德敏
地震科学进展 2014年11期
关键词:柯坪塔格造山

周德敏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西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周德敏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自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并再次隆升,成为欧亚大陆内部规模最大的再生造山带。GPS观测结果显示,跨天山(74°E~76°E)的现今地壳缩短速率约为20mm/a,几乎占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缩短总量的一半。据美国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系统(ANSS)及新疆地震目录统计,自1889年以来,中西天山地区(70°E~81°E)已发生MS6.0以上地震约百次。其中,MS7.0~7.9地震6次,MS8.0以上特大地震3次。类比2008年汶川MS8.0地震所处青藏高原东缘强挤压、缓变形的地壳运动和区域构造背景,推测作为内陆典型的挤压构造活动带和地震多发带的中西天山地区在未来仍具有值得关注的大震潜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PS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以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和全天候方式获取各种规模尺度的地壳运动、构造形变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革命性的观测手段。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机构已在中西天山地区开展了大量的GPS观测,并获得了高密度、高精度的地壳运动GPS速度场。此外,前人通过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流动地震台阵、深地震发射剖面及重磁联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中西天山地区岩石圈介质的分层结构。这些基础资料的积累为深入研究中西天山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特征,探讨地壳形变、构造活动与地震潜势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深刻地认知中西天山地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特别是对柯坪—阿克苏地区的中-强地震危险性评估创造了重要条件。本论文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中西天山地区多源GPS资料的收集、处理与融合

中西天山地区的GPS地壳形变观测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在中国境内的天山地区,由于“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伽师强震群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研究”和“十一五”“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等项目的支持,先后布设了88个GPS站点,并进行了多期观测;在境外中西天山地区,自1992年开始,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等数所大学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合作,先后布设了324个GPS站点,并开展了多期观测。

由于无法获得境外天山324个GPS站点和境内南天山GPS监测网54个GPS站点完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我们仅收集了两者分别在ITRF2005参考框架和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下的速度场。对于中国境内“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34个GPS站点的原始观测资料,选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高精度GPS数据前处理软件GIPSY和后处理软件QOCA,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策略和严密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这些站点的最新观测速度场。最后,对于境内外天山地区的两部分GPS速度场,以部分公共站点为“桥梁”,通过球面欧拉旋转变换,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中西天山地区统一参考框架下高精度、高密度的GPS速度场数据,为本区域现今地壳运动的定量研究和地壳形变的构造运动学建模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约束资料。

2 中西天山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定量分析

基于中西天山地区高精度、高密度的GPS速度场,定量分析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特征,主要认识包括:

(1)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跨中西天山地区的北东向水平地壳运动速度从南天山的约20mm/a向北依次梯度变小至天山北侧的哈萨克地区约2mm/a,反映了中西天山在印度板块北东向俯冲、推挤作用下的强烈缩短隆升。

(2)通过选取天山造山带整体固定框架,去除了天山造山带及其周围GPS站点的“刚性旋转”成分后,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天山造山带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结果显示:①中西天山存在明显的挤出式“流滑”运动。其中,西侧顺着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流出,而东侧则沿北克明断裂向东运动。②柯坪推覆体除南北向6~8mm/a的挤压缩短外,整体相对于天山造山带有明显的东向“流滑”运动,推测迈丹断裂有1~3mm/a的左旋错动;对于喀什凹陷与柯坪推覆体结合地区,南北向的挤压缩短量仅1~2mm/a。③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现今活动性有明显的分段特征,西北段有2~3mm/a的右旋滑动速率,中段没有明显的活动,东南段除3mm/a的右旋滑动外,还有一定的拉张分量。④克明断裂(Chon-Kemin fault)、契里克断裂(Chilik fault)均有明显的左旋错动,滑动速率在2~3mm/a。

(3)基于GPS速度场,计算、分析了中西天山地区的地壳应变率、剪切应变率,结果表明:①整个天山造山带受到强烈挤压,帕米尔高原与天山交接区域的最大应变率值达到了221.2nanostrain/a。柯坪推覆体的三岔口、喀什凹陷北侧等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的拉张。②以皮羌断裂—伊塞克湖西为界,天山造山带东部的应变率值大于西部,在西部吉尔吉斯境内纳伦盆地等4个挤压盆地为低值区,应变率值<20nanostrain/a;在造山带内部的那拉提断裂附近,存在应变率低值区“条带”。③天山造山带北侧的盆山交接地带应变率值较小,除阿拉木图断裂东段末端与伊犁盆地交接地区应变率值较大(>40nanostrain/a)外,吉尔吉斯山脉北缘等其他地区的应变率值<20nanostrain/a;而在造山带南侧盆山交接地带,除喀什凹陷东段及柯坪推覆体,柯坪地区的应变率值<20nanostrain/a外,其余地区的应变率值均>40nanostrain/a。

(4)基于GPS应变率场,计算得到与地震危险性直接相关的地震矩累积率。通过最大剪切应变率、地震矩累积率与地震分布的叠加分析发现,剪切应变率、地震矩累积率较大的地区,往往对应着地震活动相对频繁的区域;但在有些区域,尽管地壳形变比较强烈,但地震活动并不频繁,如纳伦盆地西部、柯坪推覆体三岔口东侧,这表明地壳形变的强弱与地震活动的频度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3 中西天山地区地壳形变特征的构造运动学模型解释

以中西天山地区396个GPS站点的水平速度场和部分可靠程度较高的活动断裂的长期平均运动速率为约束,采用半无限弹性空间断裂位错模型,构建了中西天山地区地壳形变与断裂活动的构造运动学模型,反演获得了各主要活动断裂段闭锁层之下的长期运动速率。在此构造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正演的连续计算,获取了整个区域连续分布的模型预测三维地壳运动场,并计算获得了模型预测的连续应变率场,取得了以下的主要认识:

(1)中西天山地区的GPS地壳运动速度场能够用构造运动学的断裂位错模型进行较好的模拟解释。GPS站点位移速率的拟合残差大部分<3mm/a,接近2~3mm/a平均观测精度。但在中西天山南北两侧的盆山交接地带,反演获得的逆冲断裂滑动速率与地质上的结果存在差异,主要与该区域逆冲断层基底滑脱面闭锁段底端深入天山内部有关。其中,天山北侧的断裂深入到伊塞克湖和苏萨梅亚盆地一带,而天山南侧的柯坪推覆体滑脱面闭锁段底端也并非沿着柯坪推覆体的前排断裂——柯坪塔格逆冲断裂的地表走向,而是深入到天山内部与迈丹—喀拉铁克断裂一致。

(2)由于柯坪推覆体的各排逆冲褶皱带均有上陡下缓的“犁式”特点,采用简单的“断裂位错模型”无法对其地壳形变特征进行有效的解释。本文根据各排断裂的几何特征建立了“柯坪推覆体模型”,更好地吻合了GPS观测结果。对于部分未能很好拟合的GPS站点,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采用的模型是对复杂断裂构造系统的一个简化,仅仅考虑了最前面的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和依木干它乌逆冲褶皱带两条活动最强烈的断裂,其他几排逆冲褶皱带活动性相对较弱,而柯坪推覆体由4~6排逆冲褶皱断裂带组成,因而会造成后排断裂地区的GPS站点实测速度与拟合速度的偏差;②由于缺少足够的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无法准确判断深部基底卷入逆冲断裂的准确滑脱面埋深等信息;③由于野外地质工作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断裂的所有断层都能获取可靠的断层参数。

(3)基于构造运动学模型正演计算的现今地壳运动三维速度场,显示现今中西天山地区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隆升速率约为(2.0±1.5)mm/a。考虑到天山的隆升历史及现今的实际隆升量,推测天山地区的挤压隆升很可能经历着由弱到强的递增演化过程,其强烈的长期平均剥蚀速率与GPS资料推算的长期平均隆升速率相当,约1.0mm/a。

4 柯坪—阿克苏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针对“中国大陆7~8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研究”工作专项(简称M7工作专项)基于Ⅱ级活动块体边界带上的地震空区、GPS观测的地壳形变高梯度带等因素,在西南天山地区初步圈定了“柯坪—阿克苏地震重点监视区”。考虑到下地壳上地幔粘弹性松弛效应作用的长期性,采用黏弹性静态应力触发模型,计算了西南天山及周边地区过去近百年间(1898~2012年)31个中-强震对柯坪—阿克苏地震重点监视区主要活动断层面上库仑应力的加/卸载状况,同时加入了由GPS资料所得到的长期构造运动加载下的应力积累。所得结果表明:①柯坪塔格逆冲断裂西段与阿图什—八盘水磨逆冲构造的交接部位、迈丹断裂西段、喀拉铁克断裂西段及柯坪塔格逆冲断裂带三岔口段的库仑应力处于加载状态,预示着这些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在增加(触发区)。②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的大山口—五间房段及附近的奥兹格尔他乌褶皱-逆冲带、乌什北逆冲断裂、南天山山前逆冲断裂及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的一间房段的库仑应力处于卸载过程中,预示着这些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在降低(抑制区)。③皮羌山等柯坪推覆体内部多排逆冲褶皱断裂带、秋里塔格逆冲断裂带、古木别孜逆冲断裂带及柯坪塔格逆冲褶皱带的柯坪岔口以北的阿依库勒段的库仑应力积累量较小,预示着这些区域的地震危险性未受周边地震的显著影响(不确定区)。

中西天山;柯坪塔格;GPS观测;地壳形变;地震危险性分析

(作者电子信箱,周德敏:zhou_demin@yahoo.com.cn)

P315.72+5;

A;

10.3969/j.issn.0235-4975.2014.11.005

猜你喜欢
柯坪塔格造山
黑龙江省造山带研究:关于洋壳俯冲造山和陆壳碰撞造山磨拉石的认识*
Micro Tug1 小小塔格
新疆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火山岩地层厘定及其意义
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焚书,只能烧掉物质,不能消灭思想
东天山卡拉塔格矿集区奥陶—志留纪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床的区别
非洲东南部造山型金矿成矿环境与资源潜力分析
柯坪遐想
如果我在柯坪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