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炘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浅谈乙肝二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魏炘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宿州 234000
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接收的住院患者9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定量(TRFIA)法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检测资料,并总结其检测结果,以探讨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本组患者经检测后,其检测结果如下:HBsAb(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为(9.39±0.76)mIu/ml,HBsAg(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为(1.14±0.65)ng/ml,HBeAb(乙肝e抗体)检测结果为(2.37±0.58)NCU/ml,HBeAg(乙肝e抗原)检测结果为(0.63±0.14)NCU/ml,HBcAb(乙肝核心抗体)检测结果为(3.23±0.65)IU/ml。结论: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故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临床意义
据有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比约为10%(特指乙肝流行区),而其的诊断与后期治疗效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可见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在乙肝疾病的诊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1-2]。为进一步探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意义,对我院接收的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接收的术前检查患者90例,均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90例入选对象中,男性为53例(占比为58.89%),女性为37例(占比为41.11%);年龄层次:21-57岁,平均年龄为(33.1±5.7)岁。
1.2 检测方法将检测过程中所用的试剂与微孔反应条进行平衡处理(置于20-25℃的室温下);吸取25μl抗-HBc的样本处理液依次加入用于待测样本的反应微孔中;分别吸取100μl待检样品与HBsAg定标品、抗-HBs定标品和HBeAg校准品,且分别吸取50μl待检样品与抗-HBe校准品、抗-HBc校准品,按照顺序将其分别置于微孔反应条的小孔中,抗-HBe和抗-HBc需加入50μl的中和抗原。封片密封处理后,室温下震荡仪缓慢震荡孵育1小时;揭封条,用洗板机洗涤4次后,拍干;将铕标记工作液均为100μl分别加入到每个小孔中后贴封片密封处理,室温下震荡仪缓慢震荡孵育1小时,洗涤6次后,拍干;每个小孔中再分别加入100μl增强液,贴封片,采用震荡仪震荡孵育5min,在半小时内完成测定。
1.3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HBsAb(乙肝表面抗体)、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eAb(乙肝e抗体)、HBeAg(乙肝e抗原)以及HBcAb(乙肝核心抗体)的检测结果,并计算出各个项目的平均值。
1.4 数据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
本组患者的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HBsAb检测结果为(9.39±0.76)mIu/ml,HBsAg检测结果为(1.14±0.65)ng/ml,HBeAb检测结果为(2.37±0.58)NCU/ml,HBeAg检测结果为(0.63±0.14)NCU/ml,HB-cAb检测结果为(3.23±0.65)IU/ml。
传统的ELISA方法测定乙肝两对半血清标志物时,只能判断其阴阳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不便。一般而言,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中,HBsAg的灵敏度可达0.2ng/ml,采用ELISA法(酶标法)检测的灵敏度为2.0ng/ml,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就急性乙肝早期而言,尽早通过HBsAg检测以确定HBV感染,可有效缩短窗口期,而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内的HBV包膜蛋白免疫应答较为缺乏,使得HBsAg的表达不够,故而易出现HBsAb与HBsAg阴性,经定量检测后更易发现浓度低的HBsAg,从而有利于判断病情[3]。
HBeAg与HBeAb经定量检测后,可有效明确其转换时期,HBeAg表达能力较强时,可视为间接提示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下,故而其传染性也较高;当HBeAb表达能力较强时,一来表明有病情好转迹象,二来对于肝功能指标不理想者,其或与肝硬化、肝坏死等有关;HBcAb表达能力的高低则可直观反映出患者体内病毒的感染状况,可作为非活动性慢性肝炎与活动性慢性肝炎的判断依据。
HBsAb定量检测能够对抗体是否真正具有"中和"HBV的免疫力作出正确评价,对乙肝的预防起到监督作用。HBsAb的含量在10mIU/ml以上的病人在用ELISA检测就可呈HBsAb阳性结果,但并不能表明机体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而当样本HBsAb结果介于10-100mIu/ml之间的定性虽为阳性,但处于该时机内的HBV免疫力相对来说是较弱的,部分甚至不能预防HBV感染,故而只有HBsAb结果>100mIu/ml时方可认为具有抵抗HBV感染的作用[4]。定量检测中可参照HBsAb结果对机体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与HBV免疫状态进行判断,故而定量检测在高危人群预防免疫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中的意义重大,少年儿童预防乙肝方面尤甚。
以往临床上采用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虽然可有效反映血液中病毒的复制状态,但对病毒复制静息期HBV病毒状态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且HBV-DNA结果呈阴性时并不能代表患者体内的HBV已被清除,故而将该方法与两对半指标结合后才能使HBV病毒状态的判断更为客观[5]。
综上所述,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可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故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1]杨娜.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8):52-53.
[2]瞿良,王惠萱,李云,等.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10(06):516-517.
[3]阚跃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1149-1151.
[4]单桂秋,李秋生,肖绍英.检测乙型肝炎表现抗原的-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13(02):107.
[5]薛春杨,周建波.ELISA法乙肝两对半检测影响因素分析和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59-360.
R446.11+2
B
1009-6019(2014)09-01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