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转型要找准方向

2014-03-28 15:25:22姚林
传媒 2014年11期
关键词:跨界传统媒体媒介

传统媒体转型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只要日子还算过得去,转型的动力就明显不足,转型的收效也甚微,只是在近两年,传统媒体才普遍感受到转型的紧迫性,意识到转型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但这种转变并非主动而是被迫为之。

然而,一切都表明,媒体融合的时代、移动终端的时代已经到来,而2012年可以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转折年,2012年至今,变局正在加快。这一切都使传统媒体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转型已无生存的空间。

跨界,不仅为了生存,也是转型探索的需要。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传统媒体开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以报社为例,在物流、户外广告、旅游、酒店、网购、网络游戏、APP、房地产、产业园区、体验展示店、艺术品收藏品、销售房子等行业是“无孔不入”,有人说报业现在是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的确,生存比什么都重要。不少报社从这种跨界经营中获取了收益,一些报社的收入结构中,广告收入已经降到了50%甚至更低,报业对传统广告的依赖在降低。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些报业集团也向资本运作、产业重组、组织机构重建等方面迈开了大步。

但由此也招来一些质疑,说报纸不务正业。这给报业提出了一个问题,正业是做什么?报业只能靠做新闻来发展吗?那结论就一定是死定了,无非是早死或晚死的时间问题。笔者认为,多元化经营也好,跨界经营也好,跨界传播也好,都无可厚非,不应该把这些仅仅理解成为了生存做销售找收入。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就以“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理论而轰动世界,他告诉我们:媒介是人体和心灵的技术延伸,任何技术、一切技术都是媒介。当我们感受到社会化媒体、智能手机在释放着我们,同时又在绑架着我们时,手机实际已经成为了人体的一部分,成为人体的延伸,人的讯息传播形式、范围的变化都在手机应用中反映出来。在网络时代、移动时代、终端时代,内容是以媒介的变化而变化的。跨界不仅仅是卖东西,不仅仅是营销和销售,跨界同时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信息的服务,也是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服务。有人讲媒体传播的本质是服务,笔者是赞同的。作为社会机构形式的媒体,更应该把传播的职能建立在服务基础之上。

互联网就是在跨界中发展起来的,网络不仅进入了信息传播,还进入了消费、营销、企业、金融等行业,向一切产业跨界。去年的热词有两个,一个叫做互联网思维,一个叫做大数据。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或许百人就有百个说法。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的基本模式是连接和信息,是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媒体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连接方式的改变是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和商业方式的改变,也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时代的又一特征是大数据,而大数据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价值是各种相关关系。因此,互联网思维的关键是改变连接方式,建立新的相关关系。

转型,必须重构内容与渠道。在谈到转型时,我们必须要知道受众在发生什么变化。据CTRCNRS的调查数据,60%的受众认同推送新闻资讯的社交媒体是一种便捷的获取信息渠道,41%的受众认为不需要再看报纸。2014年随着4G的普及,全面进入终端和移动的时代已是事实。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传统媒体如何去重构内容和渠道?

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时代,要建立新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应该知道:人们相互分享的内容是什么?分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依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去做内容、做渠道,一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两位美国的研究者,研究了半年《纽约时报》刊登的7500篇经电传转发次数最多的文章,他们本以为这些文章会包含能帮助他人的事实性信息,但结果却发现,人们所分享的是能够唤起情感共鸣的内容,包括惊奇的、生气的、焦虑的情绪,都能够引起人的共鸣,这就回到人的本性、人的性格、人的思想、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感情的沟通交流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内容的情绪感召力是传播力的基础。重构内容一定要思考这个问题,内容调动不起来情绪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就一定会受到限制。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也不断地产生成功者和失败者。成功者的运作模式都是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内容和技术为核心。

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传统媒体对传播的垄断已经被彻底打破,但不少传统媒体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他们认为传统媒体必须存在的原因是,公众所阅读的严肃新闻大多来自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可以把世界以一种协调一致的方式组织起来,作为公共对话的场所,传统媒体体现了公民责任、社会公义和政治独立的价值。因此,他们认为人人都是记者是可怕的趋势,在互联网上的公民记者缺乏使命感,业余分子杀入新闻场是不无忧虑的现象。无论传统媒体处于什么样的忧虑,在这种思维下,转型必定是无望的。

麦克卢汉告诉我们:媒介最主要的方面,不是加载于它的内容,而是它的传播形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的变化。“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现在传统媒体的本质问题不是没有新技术、新媒体,而是内容已不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知道未来的传统媒体必须坚定地拥抱互联网才能获得新生,这要求传统媒体要重新塑造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传统媒体转型不是简单地把节目、内容搬到网上去,那仅仅是转场,转型必须接受另一个系统的“异体受精”才能转型为新的媒介,才能以新的形态生存和发展。

我们困惑,而困惑恰是创新之动力,我们思考,而思维正是转型之源泉。没有定型的模式,只有不断的探索,探索就是发展。

在网络时代、移动时代、终端时代,内容是以媒介的变化而变化的。跨界不仅仅是卖东西,不仅仅是营销和销售,跨界同时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信息的服务,也是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服务。

猜你喜欢
跨界传统媒体媒介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2期)2023-03-11 09:19:48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1期)2023-02-11 13:08:28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