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敏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技职教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教学规模、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课程设置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未来就业的成功率。本文将主要针对台湾技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阐述,旨在为大陆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带来一定的启示。
台湾技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完全符合区域内行业发展的需要。据台湾地区行政部门估算,台湾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由2006年的9.95%,约227万人,至2016年增加到13%,约303万人,至2026年将超过20%,约476万人。此外,截至2010年底,台湾地区领取身心障碍手册的人数有16种类共107万余人,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4.63%,呈现上升趋势。加上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推广社区营造,鼓励成立社区发展协会,从事社区发展、营造、再造等建设,必将带动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的增加。因此,根据目前区域内行业结构需求,台湾技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设置了各类课程模块,如健康照顾模块、社会福祉工作模块、社区发展模块等,以顺应公办、民营社福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力需求。
由于台湾技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为兼顾学生特质,台湾技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特别设置2-3门社会工作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交叉进行。第一阶段的社会工作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主要侧重助人能力培养和社会服务实习,服务实数需要达到240小时左右;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社会工作实习则主要是针对就业准备所开展的实务工作,安排于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学期,一般在产学合作机构实习,服务实数需要达到720小时左右。同时,为促进学生在专业和个人成长,学校和系部都明确订立了实习制度和管理办法。系部一般会安排一位教师担任实习总督导,负责实习单位协调及实习安排,其他专任教师则负责实习期间机构联络及学生探访。实习结束后,学校将举办实习专题与成果发表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台湾技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会邀请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商讨,一起研讨环境策略、代表性工作,并规划各代表性工作的相关职责与任务,以帮助学生熟练工作中的各项职责、任务和活动步骤等。例如,台湾某技职院校规划出社会工作专业的代表性工作之一是“老年机构服务管理人员”,并分析出该工作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照顾服务实务能力、方案设计与评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专案管理能力、法令规范、计量分析与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又对各项专业能力进行了充分解构。比如,方案设计与评估能力具体包括评估并撰写以需求为导向的方案;执行方案;撰写执行记录与成果报告;编列和核销方案预算;具有方案管理的能力。再如,资源整合能力具体包括:提供相关讯息的能力和方法;协助案主建构个别化资源网络;具有资源劝募的能力;促进公、私社福机构间的相互支援;分析现有资源适切性的能力;开发新服务及拓展新资源的能力;以全人观点评量个案多重需要;了解财务资源的规划、组织、分配与运用;建设资料库与应用资料库软件;透过网络收集与汇整资料;透过网络进行虚拟团队任务。
为落实技职教育的理念,台湾技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重视实务课程的设置,并将其分为四大类实务课程:第一类是聘请具有实务经验的兼任教师开设实务性较强的课程,例如《方案设计与评估》、《基础护理》、《社区健康营造》等课程;第二类是邀请行业实务师资开设短期讲座,讲座主题有“老人居家照顾实务”、“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急救处理实务”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第三类是开设有学分的实务课程,如开设“照顾服务员”、“志愿服务训练”、“社会工作实习”等实务课程;第四类是开展校外教学、参访或体验课程,如赴社区发展协会、医院附设的护理之家、居家服务中心、教养院等机构进行职场体验和参与“高龄者模拟体验营”、“生死体验营”等。
同时,为了降低学生取得专业证照的成本负担,台湾技职院校将证照训练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有些学校设立了证照毕业门槛,若有未达到门槛的学生,需要增加志愿服务时数,以提高其实务能力。有些学校虽然未明文规定专业证照的毕业门槛,但却订立了“学生专业证照取得奖励办法”,针对取得不同等级证照的学生给予不同奖励。所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毕业时一般可以取得3张以上的证照和证书,如社会工作师、志工服务教育训练、初级急救员、照顾服务员职前教育结业证书等。
构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块是适应行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学生通过对不同模块的学习,构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相应专业本领。目前大陆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模块界限不清,如将专业模块划分为“社会工作管理”和“社会工作服务”模块,课程模块形同虚设。因此,配合国家发展需求、国内行业结构需求、学校及系部发展特色情形,构建出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块至关重要。系部应成立课程规划委员会,邀请校外专业人士、专任教师、校友及学生代表参与,规划出对应代表性工作的课程模块,如“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模块”、“健康照顾模块”、“社区发展模块”等,并分析出代表性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再依据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设计所需学习的课程,最后找出相对应的课证融合课程,以达到“一手学历、一手证照”的目标。
台湾技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以下课程值得借鉴:一是《实务专题》课程。实务专题课程是台湾技职院校为系统培养学生统整与创新能力、继相关专业理论和实习课程之后开设的以实务为核心进行专题研究或专题制作的必修课程。实务专题是以本行业、本专业特有的实际问题或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规律,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其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专题准备阶段、专题执行阶段和专题评估阶段。二是《非营利组织会计》、《健康照顾》、《社会工作与法律专题》、《人力资源管理》等跨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是指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也称交叉学科课程。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方案设计与评估》实务性课程。学生将来就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往往需要向政府、基金会和各种社会团体等提出申请,获得一定的经费补助。因此,方案撰写、执行与评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有莫大帮助。四是《服务学习》、《劳作教育》、《职场伦理》等通识教育课程。身为一名社会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专业技巧之外,更需要服务热忱与社会关怀。通过以上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敬业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工作伦理观。
一是调整各类课程比例,扩大学生课程选择的范围。大量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做到专业必修课程少而精,专业选修课程面要宽。这样,学生能在主动选择中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保证质量,学校应对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进行严谨科学的调研和论证,把好质量关。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学校则可以适当放宽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专业教师多开设创新性、实践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比如《老人膳食与养生》、《家暴与性侵害实务》、《终身教育》、《劳工教育与职业训练》等课程。二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采取延长实习时间、将实习时间提前以及将一次实习变为多次实习的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三是调整课程教学进度,推行课程集中教学制。所谓课程集中教学,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开设的课程门数减少,但每门课程的课时增加。比如以前某门课程每周两节课,实行集中教学制后,将课程时数调整为每周4节课。一门课程的“战线”如果拉得太长,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到后面忘了前面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内同时学很多门课程,学习负担相当重,学习效率也不高。因此,课程集中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理论学得更加深入,也能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校外参访和实习实训。
[1]付义朝.构建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N].中国教育报,2008-11-10.
[2]王建梁,梅丽芳.台湾本科层次技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通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