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之久等著.混杂堆积与环境.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 1086千字,大16开。全书正文共718页,外加彩图64页。定价260元。本书的“混杂堆积”(symmicton/diamicton) 是指冰川崩塌、崩滑、滑坡、泥石流等的堆积物,不是构造地质学中的混杂堆积(melange)。作者在前言中说,中国现代(气下)混杂堆积的集中分布带是在青藏高原外缘,尤其是在高原东部——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上,以及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再到大瑶山的中台阶到低台阶的过渡带上。它们既是各类混杂堆积地带,也是盆地的边界地带。从龙门山到四川盆地,从秦岭到鄂尔多斯盆地,从喜马拉雅山到恒河盆地……呈现出山地地貌到盆地沉积系列的全过程。层序上位于一套地层的底部,是新的地质演化阶段的起始。由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各类混杂堆积物,从冰川崩塌、崩滑、滑坡、泥石流等堆积物以及构造破碎物……都从山地上部向着线状河谷——人类居住、生产、生活等地集中地倾泻而下,在此过程的同时又形成多成因的堰塞湖,进而再造成湖水溃坝和溃坝堆积,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灾害过程,和一系列次生过程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还要惨重,让地貌第四纪工作者感到震惊和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作者在汶川地震现场看到北川中学就是被源自后侧陡坡上的一个大崩塌滑坡体所掩埋。因此,无论从沉积相的理论研究需要,还是从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都应该努力加强对各类混杂堆积的研究。此外,在中国东部第四纪研究中,把多种已经明确真正成因的混杂堆积,仍然“指鹿为马”地说成冰川堆积,并以讹传讹,误导中国第四纪环境的重建。对此作者以为应以混杂沉积研究为契机,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应该把伪科学、“赝科学”的招摇与科学上的百家争鸣区别开来。
作者们希望地貌第四纪工作者、地质工作者对混杂堆积这一复杂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混杂堆积研究的是“盆边”,而沉积学的研究核心之一是“盆地分析”,应当既有“盆地”也有“盆边”。只有把二者联系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盆”。 故作者恳切希望对“盆地分析” 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们能对进行“盆边”研究的后来者给予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