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公信力

2014-03-28 11:05金晓哲
传媒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公信力公众信息

媒体公信力的逻辑起点在于公众信任,是一种公众的主观行为。因此,讨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必须围绕媒体和公众关系展开。全媒体传播中的新型传受关系,改变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对主流媒体保持和增强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速度考验。全媒体时代的公众信息需求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呈现出一种急切的信息饥渴状态。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来获取并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信息,一些利益群体抓住这一“机会”,伪造散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扰乱了舆论环境,甚至引起了社会恐慌。而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要经过采访、编辑、审核等专业流程,不可能做到像自媒体那样的随意地传播,主流媒体也不具备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信息采集传播基础。因此,在全媒体传播活动中,主流媒体的速度难免落后于自媒体,由此带来主流媒体传播上的“空白期”,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

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互动考验。全媒体时代,媒体与公众之间是开放环境中的平等关系,可以频繁密切地交流互动。而主流媒体虽然通过选取“最大公约数”话题、节目中直播观众观点、开辟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不断提高与公众的互动,但在互动形式、话题内容、响应速度、传播广度和交流深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掣肘因素。因此,主流媒体急需突破一些观念上的束缚,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公众互动途径和方式。否则,因互动不足带来的被新媒体牵着走的被动传播会进一步削弱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责任考验。迫于收视率、发行量、关注度等指标压力,一些媒体开始自降水准,迎合部分公众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选择一些偏离事实、骇人听闻的素材,以低俗、庸俗、甚至恶俗的方式进行报道,使得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广告新闻等时有出现。公众对于责任媒体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因此,无论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还是作为“社会公器”,媒体都必须坚持责任为先,社会效益为首、为重,真实、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传播信息。只有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才能根基坚固,经得起考验。

面对全媒体环境下的激烈竞争,主流媒体越来越意识到公信力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办法加强面向全媒体受众的公信力建设。自身努力与社会媒介素养水平提高相结合,共同形成了目前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三个有利方面。

一是主流媒体的全媒体素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全媒体发展趋势,主流媒体不断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加快技术创新、业务创新、流程创新,逐步建立起了满足全媒体环境下公众信息需求的基础架构,形成了以新闻网站、网络广播电视台、媒体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型传播体系。处于全媒体环境中的主流媒体已经程度不一地具备了满足全媒体受众需求的素质,这为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主流媒体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强化。主流媒体在深化调查、深度评论、深入人心等“深”字功夫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在舆论重心下移的全媒体传播中,主流媒体以求深、求准、求真的专业品质为自身的新闻报道、内容产品服务,由此形成的价值引领能力是目前自媒体等新媒体所无法赶超的。

三是社会的媒介素养意识正在增强。全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变得复杂而多变,各种媒体传播的信息会自我繁衍、自我膨胀,并偏离真实,甚至形成信息的“暴力”。2013年,网络上接连爆出多起微博“大V”造谣谋利、恶意传播事件,网民对网络信息越来越采取质疑、审慎的态度,尤其是在政府加强微博管理之后,随意发布和转发未经官方渠道核实的信息日益减少。

媒体公信力的逻辑起点在于公众信任,是一种公众的主观行为。因此,讨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必须围绕媒体和公众关系展开。全媒体传播中的新型传受关系,改变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对主流媒体保持和增强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媒体时代,影响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因素更多,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难度更大。当前,要善于增大和发挥有利方面,找准着力点,在深刻变化的传播格局中探索出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切实路径。

尊重事实和规律,着力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与责任。越是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主流媒体越是要坚持新闻原则,以事实为源头和基础,按照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和专业流程,采访新闻事件的各方当事人,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角度出发参与到事件发展中,以求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这既是主流媒体体现担当责任的要求,也是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包围中树立其权威地位的要求。同时,主流媒体不能只做信息库,更要成为思想库,以深度分析挖掘事物本质,以深度思考确立思想高度,通过思想魅力吸引公众、引领价值。这将有助于重新建立全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供求关系,为主流媒体再次赢得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融合和协作,着力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与影响。全媒体时代,信息随时传播,无孔不入。主流媒体受信息求证、事实调查等必不可少的环节影响,不可能在速度上超过无处不在的自媒体。但主流媒体完全有可能通过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并且与认证自媒体的协作,克服自身专业性带来的速度制约。主流媒体在加快建设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传播平台的同时,更要注重运用网络思维、网络语言和网络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发表观点,与网络媒体实现在硬件技术基础和软性行为模式上的充分融合。

转变观念和方式,着力增强面向用户的互动与服务。全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决定了主流媒体面对的不再是被动接收的“受众”,而是拥有更多选择权甚至决定权的用户。主流媒体需要真正突破“我报你读”“我播你看(听)”的思维惯性,既做到用户在哪儿,信息产品和服务就延伸到哪,又做到用户想要什么,就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兼顾社会利益与个性主张的产品和服务。显然,这是对主流媒体在政治领悟、技术应用、需求分析、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验,也触及了主流媒体组织架构调整和流程优化再造问题。主流媒体要加强对用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内容和特征,将内部管理的重点放在信息源、自身生产服务能力和用户需求的匹配协调上,高效率地利用内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与用户建立紧密的亲和关系。

强化激励和约束,着力构建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公信力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主流媒体的品牌塑造和市场价值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落到实处,就要通过制度和机制,将公信力与集体、个人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使促进公信力增长的因素得到经济回报,使造成公信力流失的因素受到经济处罚。主流媒体可以在国内记者公约、社会责任条款规范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更加详细具体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约束力,深化各方面对公信力的重视、理解和认同,形成自觉的追求。

猜你喜欢
公信力公众信息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订阅信息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展会信息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