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教育中传媒的应用实践和创新

2014-03-28 10:07:36胡沁熙
传媒 2014年6期
关键词:网络传媒人文校园

文/胡沁熙

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人文教育在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崇高的人文精神及丰富人文底蕴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传媒的迅速发展又为其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校传媒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呈现出百花齐放、灵活互动的新态势。在实践应用中,既要进一步发挥传统传媒的优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大创新力度,更好地迎接校园传播方式在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传媒的跨越式发展,使其在加强高校人文教育、传递人文关怀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传媒对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功能

大众传媒具有环境监测、文化传播、社会整合等功能,通过大众传媒,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对提高其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首先,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信仰。通过媒体对模范人物及其光荣事迹的宣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传媒的文化传递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通过传媒,我国传统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吸收其精华,学会认真做人,认真做事,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此外,通过传媒,人文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从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深思,促使他们个性和人格的完善。

最后,传媒还存在着一定的娱乐功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当今大学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审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休闲娱乐,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其各种美德,帮助其树立崇高的人文精神。

二、高校传统传媒的现状及其对学校人文教育的影响

高校传统传媒主要包括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校园电视等等,其中校园报纸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校报。校报是学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它除了对校园新闻进行日常报道之外,还同时有着引导师生舆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学生精神方面的需求。

然而,在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如手机、互联网等媒体的冲击下,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其次,校园电视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影响不是很大,受众面不是很广。这是因为电视配备需要大量的费用,同时电视台的运作需要一定的优秀学生团体负责,其内容主要以学校官方新闻为主,与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电视台相比,其采编及制作水平均有较大的差距,学生更趋向于通过社会电视来获取信息,由此校园电视影响并不大。最后,校园广播对学校的人文教育影响非常大,因为它较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运行起来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传播形式也很简单,每个学校基本上都会拥有自己的校园广播台。

可是,校园广播在学校信息传播中还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专业的团队运作,播音主持及新闻采集主要依靠选拔出来的兴趣爱好者进行,专业素养及知识水平较低;第二,校园广播虽然内容多样,活泼生动,但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其单向的传播方式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大多数学生在校园中并不能有效地接收广播信息,甚至身在其中而充耳不闻。这些缺点给校园广播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在无形中削弱了它的影响力。

三、高校网络传媒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1.网络传媒呈现出的特点。网络传媒作为新兴的高校文化传播方式,适应了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高效的信息沟通创造了更加适宜的平台。它呈现的诸多特点进一步增强了校园文化的传递和扩散,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传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高校可以将各种信息,如校园新闻动态、生活温馨提示、图书馆网上资料查询等放在网络平台上,给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其内容较之传统的传媒更加丰富。

第二,信息传播快捷。通过网络平台,高校可以及时更新新闻信息,以快捷方便的形式使师生及时获得相关的通知。

第三,交互性强。校园中存在的各种传播媒介,如BBS、QQ群、校内网和微博等,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具有交互性,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可能是信息的接受者。通过信息的发起、转发和分享,其影响力大幅度增加。同时,信息发布的自由性和与学生对话的宽松环境也体现了高校的人文关怀。

第四,以多媒体方式传播。借助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传播内容呈现出多媒体特性,使信息传播更加生动、全面和立体,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虽然网络传媒具有上述优点,但目前校园仍未完全适应网络传媒方式,在使用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给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带来了挑战。

2.网络传媒的兴起和发展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影响。网络传媒既是高校发展人文教育有效利用的手段,也是社会关注高校的便捷途径之一,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网络为师生提供了课外进行多层次、即时、平等的广阔交流平台,实现了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以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它通过新颖独特的方式丰富了校园生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活泼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

其次,活跃开放的网络传媒也利于加强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监督,维护广大学生的话语权,增强他们参与管理监督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此外,网络传媒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开放、豁达的文化心态及自由民主的社会意识,使他们在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兼容并蓄,以自强独立的精神更好地融入社会,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网络传媒的这些优势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益帮助。

但在分析网络传媒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其给高校人文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由于网络传播的隐蔽性和个性化特征,网上言论自由有时会变成网络言论爆炸,许多人在网络上乱发言论,并没有承担其相应的责任,从而使得网络上传言、诽谤、流言、谣言等等出现,给许多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严重扭曲了网络传媒存在和发展的初衷。再者,网络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如网络迷信、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泛滥,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传播的快速和波及范围的广泛容易使虚假信息滋生蔓延,不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信念。

四、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新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领域信息化和数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传媒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此背景下,充分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使新旧传媒相互渗透融合,共同打造强势的校园宣传平台,营造平等、互动、高效、友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加强高校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要通过对各种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势进行比较,加强各媒体之间的渗透。除了采取传统传媒方式之外,还应加强网络传媒方式的应用。网络传媒兼具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能够在传播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完整性,使学生在接受信息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中的单一信息。但是网络传媒监管力度不够,其操作也不如传统媒体规范和成熟。基于此,可以在建设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例如,为了加强对学生情趣的培养,可以将校报上的诗歌散文以广播的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建立相关的网站,将刊登在报纸上的文章同时放在网上,以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浏览和欣赏,并进行线上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其次,要挖掘更多的新型媒体,充分利用更多便捷的资源。在实际生活中,校报不一定有学生喜欢看,广播不一定有学生喜欢听,而手机的移动便携性、多媒体融合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当下高校师生最常用、最喜爱的新媒体。手机承载的校园精神文化更具时代性和创新性,方便广大师生更加及时地接触社会、掌握信息、感悟文化,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在接受时代新理念新思想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在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机的优势,促进校园精神文化更加有效地传播,使学生在其熏陶下健康成长。另外,随着微博的风靡,高校也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

最后,要加强高校不同传媒运作团队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多元化的高校传播方式给不同的运作团队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因此,各种团队之间可以定期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分享新闻信息采编和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使传媒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整合和利用。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传媒的专业化运作,而且也会给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

作为一种人文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传媒在高校人文教育的提高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新的发展理念支撑下,整合各种传媒资源,适时改革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传媒在高校人文教育中的功能,从而促使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1]沈天野.高校传媒的优势及整合[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2]张小俊.论网络传播在高校传媒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出版,2011(11).

[3]雷会萍,孙超.高校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及其综合运用[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出版社,2004(11).

[4]陈鹏.浅谈高校对新媒体创新性运用[J].中国石油胜利学院学报,2008(10).

[5]乔闻钟.拓宽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N].光明日报,2006-10-11.

[6]国玉霞.现代媒体与高校人文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11).

猜你喜欢
网络传媒人文校园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网络传媒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8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论网络传媒和传统传媒的传播互动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09:51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关于网络传媒低俗化问题的思考
商(2015年41期)2015-07-12 07:36:02
网络传媒影响下的体育教学研究初探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