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民营银行破茧而出
◎ 蔡恩泽(晶苏传媒,南京210019)
民营银行最突出的特点是按照市场机制自主运作,这是相比国有银行的优势所在,但需以健全的信用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为前提。
2013年11月20日,山东禹城农商行获得银监会批复,从而引发一场首家民营银行„名分‰之争。不过,无论禹城农商行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首家民营银行‰的热议足以显示出人们对民营银行的期盼。事实上,已有36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预核准,目前正在银监会的批复程序中,民营银行可望破茧而出。
继1996年民生银行开张之后,已有整整17年国家未再批准新的民营银行。早在2003年7月22日,长达2000页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向银监会申请准入的论证报告,小心翼翼地摆在有关专家的面前,等待„三堂会审‰。当时,这 5家申请开张的民营银行有4家都将开门营业的时间锁定在2004年。可是10年过去了,却如泥牛入海。如今时移势易,民营银行破茧而出,应是正当其时。
政策给力,为民营银行铺路。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俗称„金十条‰),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9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10月15日,银监会又发布新版《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主要对法人机构设立条件、相关业务开办的行政审批方面作出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决定,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扫清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的障碍,在各地掀起了设立民营银行的热潮。
目前中国经济虽说总体向好,但经济增速下降,经济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中小企业更是闹钱荒,饥肠辘辘,嗷嗷待哺。此外,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国有大银行的授信缺口之间的矛盾,成了民企进入银行业的市场推手。民营银行具有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和市场灵敏度,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需要。在实务操作中,与大型商业银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以及审批程序相比,民营银行经营灵活,决策链条短,服务方便快捷,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而且民营银行具有草根意识,对本行业非常熟悉,特别在软信息的获取上,生根于民间的民营银行拥有相当的信息优势,对客户知根知底,极易沟通,可以为其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民营银行的定价机制比国有银行灵活,在资金供求操作方面也相对简便,加上规模小,不像国有银行管理层次复杂,线条很长,管理成本偏高。另外,民企办银行股东具体,产权关系清晰,经营责任明确,这与民营中小企业有诸多相通之处。
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掀起了一场金融创新浪潮,这将导致更加彻底的„脱媒‰现象。20世纪70年代,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银行业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双向„脱媒‰,即企业从向银行获取贷款转向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居民从将存款放在银行转向通过共同基金实现理财。而现在以互联网支付为代表的支付变革,使银行„存、贷、汇‰传统业务中的„汇‰(支付)业务也逐步„脱媒‰了。在此情势下,开闸放水,批准设立民营银行,吸纳民间资本,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是个重要契机,民营银行得以借势出生。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维是对银监会一个鞭策,既然互联网金融先声夺人,为何不能早日让民营银行入市呢?
因此,无论怎样,中国民营银行已经是怀胎十月的婴儿了,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降临人世的第一声啼哭。
有人说,在中国,民营银行是以„银行改革救世主‰的身份出现的。从这一概念问世的那天起,民营银行就被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认为,„通过对国际经验和中国历史、现状的比较可以判断,当前已基本具备开展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试点的条件。‰他主张按照„开放准入、严格监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选择民间资本发达地区启动民营银行试点。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也表示,„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宣示改革进程,释放改革预期,这对当前仍处在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尤其重要。‰。
设立民营银行对推进银行业结构调整、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竞争生态,增加金融服务供给,缓解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宏观融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设立民营银行还有助于规范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金融,将非法游资装进笼子,给近乎疯狂、丧失规制的民间借贷彻底降温。
具体来说,民营资本渴望进入银行业无非有三个主要的理由:一、希冀进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产业后,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使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简单点说,进入金融领域后,可以给关联企业贷款,使企业融资更加便利;二、将来民营银行可以上市,套现,这对企业来讲可是一本万利;三、因为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产业前景很好。所以将银行作为一种产业,企业进入银行业的目的是相信自己能够比外资银行、国有银行更有能力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从中赚取利差,从服务中挣钱。
那么,未来民营银行会是什么模样呢?媒体报道全国首部地方版《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已报至银监会,并被银监会列为„范本‰,成为制定全国版细则的重要参考。《办法》对民营银行的门槛设立、市场定位、股东资质、股权变更、公司治理、风险兜底、盈利机制以及机构撤销等方面做出了全面规定。其中,在民营银行的门槛设定上,顶层设计上有两种方案:一是不设上限,但门槛设定从100亿元起;二是10亿元起,上限20亿元,先搞试点。而民营银行是哪种类型的银行也要由监管机构裁量,大或小要根据申报人的意愿、资本实力来综合评定。目前,从政策导向上看,小微、三农和社区金融是重点领域。
民营银行运作的优势是灵活机动。但短板也不可小觑,与国有商业银行不同,民营银行规模小、实力弱、业务狭窄、风险相对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民营资本要进入银行业,首先要面对争夺存款市场的信誉挑战。存款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很多村镇银行最大的困惑就是吸收资金;其次,发起成立一家银行,不
可能一开始就有分支机构。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款、放款和结算。单个的银行没有畅通的结算渠道,企业就不会去开户;复次,是股权与真实控制权的挑战。如果进入银行是寻求控制权,股权是可以集中,拿着大股份但是不懂经营,未必能够真正落实控制权;最后,是人才的挑战和竞争。
显然,民营银行稚嫩的肩膀要想承担起艰巨的使命,还要有很多功课要做。
人们对民营银行寄予了太多的期望,甚至在其身上寄托改写金融版图的梦想,却忽略了隐含的变异因素。在当下的中国,民营银行是橘是枳,还难以决断。
首先,„生前遗嘱‰成紧箍咒。在2013年11月25日召开的„金麒麟论坛‰上,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进一步透露了民营银行试点的条件。他称,银监会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将坚持„纯民资发起、自愿承担风险、承诺股东接受监管、实行有限牌照、订立生前遗嘱‰五大原则。所谓生前遗嘱,就是民营银行设立前就要安排好未来破产倒闭的处理办法,还未生就要想到死,充分体现了„自担风险‰。而在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救助措施尚不完备,对民营银行未来前景无法预测的情况下,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为民营银行新的市场准入承担经营上的风险责任。这也是避免增加新的风险源和政府负担,维护现有金融稳定的无奈选择。
其次,难以撼动现有银行业格局。目前媒体报道的各种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均是以成立民营企业为股东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为方向。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说,对于全国广泛经营的五大国有行和八家股份制银行的冲击相对可控,对于当地经营的城商行、农信社来说,可能会形成冲击。从行业整体角度来看,民营银行遍地开花会降低行业整体的集中度水平,增加行业的竞争。然而,对于行业整体利润蛋糕的切分,影响确实非常有限。
再次,扶持草根经济重任在肩。民营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方面,具备国有商业银行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扶持草根经济的发展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民营银行更懂草根经济的发展规律。现有银行网点的服务优势受限于体制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在企业的成长发育以及创业扶持方面,创新空间仍然很大。这让民营银行有„可乘之机‰,完全能形成搞活地区经济的„鲶鱼效应‰。
因此,民营银行要走差异化竞争之路,要与大中型银行提供的服务形成互补,应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人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民营银行要采取全新的服务理念,心无旁骛地服务实体经济。要专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资金运用、金融理财、企业管理、增资扩股、市场咨询等力所能及的中介咨询服务。要突破传统的贷前审查、贷后检查的工作路径,与中小微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小微企业的贴心人。另外,民营银行在注意开展基于传统网点实体店面客户服务的同时,还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子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电子金融服务。
倘若如此,民营银行必将瓜熟蒂落,指日而待,并成就一番大业。
(作者为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