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施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①——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2014-03-28 03:30刘俊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课外俱乐部分层

刘俊民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1 研究目的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中提出:“高等院校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某个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级运动员的水平。”[1]为了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更加多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质的教学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是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创新性地提出了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并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研究,以论证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为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在对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次改革的教学模式。以此教学模式为基础,对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评价。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需要,查阅陕西省图书馆、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电子检索系统,了解我国高校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程设置以及体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著作和相关文献,掌握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有力的理论依据。

表1 专家对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

表2 教师对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

表3 学生是否接受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调查

表4 分层教学模式是否可以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陕西工商职业学院8名体育教师和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8份,回收8份,有效回收率100%;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88份,有效回收率97.6%。

2.2.3 访谈与观察法

通过走访、电话及网络等方式对我省有关体育专家、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走访交谈,搜集有关此次教学改革的建议;跟踪观察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活动等情况,搜集相关资料,论证此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2.2.4 数理统计法

将获取的资料和信息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2.0和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2.5 教学实验

结合学校资源,设立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拓展、健身、健美操8个体育教学俱乐部,俱乐部依据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学生可结合自身特长及运动能力自由选择。初级教学班是针对喜欢篮球但又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而设立的;中级教学班是给已有一定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提供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和技能的机会;高级教学班则主要承担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任务,可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校外比赛。在此项教学实验的基础上,论证实施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

在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来分析,认为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是指以体育练习者自由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体育设施为依托,围绕某一项运动,以俱乐部为组织形式,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的差异性,自由选择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水平层次(一般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教学班,由专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体育教学模式,此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专长与学生需要的双重满足。

3.2 专家对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无法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主要有三基型教学模式、并列型教学模式、分段型教学模式、一体化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此类教学模式各有优点,但都依然没有脱离纯教学的思维模式,且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感受和实际需求。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是新时期高校研究教学改革的热点,它与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功能。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爱好、特长以及运动水平自愿选择教学内容、授课教师以及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热情。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教有所专,既解决了原有教学模式中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又避免了教师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因此,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专家们在对五种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对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其它教学模式在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充分考虑到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时,并没有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指明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3.3 教师对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88%教师对体育俱乐部多层教学模式的实施给予了充分肯定。体育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模式与现行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较是一种更为灵活、更多样性、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既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又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水平,解决了原教学模式中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

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实现《纲要》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某个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级运动员的水平”提供了保障。于此同时,更有利于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

3.4 学生对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的评价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项目、上课时间以及适合自己运动水平的教学班,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发展需求,又能真正实现《纲要》中“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目标;既能发展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又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调查中,还有10.6%的学生表示不接受或不好说,主要原因在于其体育运动根本不感兴趣,或对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还存有疑虑,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或相关人员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3.5 实施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对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来反映出来,两者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实际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而才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有了一定的体育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就有了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自信心和动力,自然会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这样既展示自我,增强信心,又促进了学社个体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了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加大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日常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只有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自信心,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通过跟踪观察发现,教学实验一年来,我校校园体育氛围有了较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第一,自主参加晨练(主要指出早操)的学生增加明显;第二,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第三,学生体育社团发展迅速,社团数量和会员数量增加明显;第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这些改观和变化,对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培育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终身体育理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校新建及扩建的体育场馆设施与体育教师数量基本满足现有学生数量的教学和锻炼要求,但随着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体育场馆设施、教师数量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就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室内场馆的数量严重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具有可行性。

(2)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实施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现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推进了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3)实施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原教学模式中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4)体育俱乐部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增加。

4.2 建议

(1)构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广泛性和自主性。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体育设施,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2]窦晓敏,张锦锦.西安市高校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4(5).

[3]郁俊,周君来.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

[4]蒋芠.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

[5]巫国贵,于芳.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09,9(2).

[6]付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

[7]郑国金.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

[8]黄林.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猜你喜欢
课外俱乐部分层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