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

2014-03-27 20:32王艳霞
江西教育B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老师板块诗意

王艳霞

柴可夫斯基一曲《如歌的行板》,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此曲也成为了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源于课堂生命的律动——节奏,本是循着节奏之美自然韵律,我试图去追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之魅力与创作秘笈之所在。

一、诗意语文课堂节奏的审美功能

1.彰显文本节奏的魅力。草木循序生长,候鸟飞回故乡……席慕容说,这是大自然抒写的节奏行板。朱光潜先生说:“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其实,语文教材文本,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都是一件件富有节奏的“艺术品”。每个文本的节奏潜藏于语言符号之中,是贯注于文本之中的生灵,是活的生命。但是不同的文本,其内在节奏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文本如大江东去,浪涛拍岸,汹涌澎湃;有的却如小桥流水,淙淙吟唱,舒缓轻柔。即便是同样温婉抒情的文本,也有迥异之处。

文本进入课堂,即是我们要加以选择和利用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建构起不同的课堂节奏。比如,有的教学内容要建构活泼、欢快、轻松的课堂节奏,有的教学内容则应采用端庄、严肃、紧凑的课堂节奏。王老师说,决定课堂节奏的一个内在机制在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加工,就缘于此吧。因此,教师惟有因文而异,以启承转合之功,让课堂奏响“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行板”,才能彰显文本原生的节奏魅力。

2.呵护儿童生命的节律。王老师说,决定课堂节奏的另一个内在机制在于课堂心理运动的曲线。一节课40分钟,其曲线规律一般为:第一个阶段0~5分钟,是兴奋期;第二个阶段5~15分钟,维持兴奋期;15~25分钟之间,学生处在疲劳状态,比较容易分心;过了25分钟,又回到兴奋状态,但比第一次低。下课前的7~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趋于衰退。生命的这种节律性活动,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一种基本和普遍的生物学现象。教师只有科学地运用课堂节奏,使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的节律与儿童学习的生命节律尽可能地和谐一致,才是尊重儿童主体,才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二、诗意语文课堂节奏的审美旨趣

王崧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课堂节奏的建构有如下策略:动静相生、收放相间、起伏有致、张弛有度、曲直相映、整体和谐等。从这些策略来观照王老师的课堂艺术魅力,我认为,诗意语文课堂的节奏美一般具有如下审美旨趣:

1.动静相生。对于“动静”,我这样理解:“动”意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有控制、有节律、有针对的让学生动手动口等实践活动。“静”意指课堂上学生凝神思想的那一刻,实质上是平静的水面下学生积极思维潜流的涌动。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和平衡观众的情绪。艺术课堂亦是如此,动而不“乱”,静而不“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互补,动静互依,动静互促,从而呈现出课堂的节奏美。

2.收放相间。王老师指出,“收”的地方就是凸显教师主体的地方,比如在课堂里的回顾、在中间环节的过渡、在某一环节,教师的概括、指导、评价、提升。“放”则是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体味、去把握。一味的放,节奏就散漫;一味的收,节奏则紧张,课堂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节奏。唯有收放相间,课堂教学才有真正的节奏感。

3.起伏有致。潮有涨落,山有峰谷,课堂以伏为主,起就是大高潮和小高潮。掌握了大高潮,小高潮,课就有节奏。试看王老师的每一节课,在课堂的黄金时间,都会出现满足听者期待和视听的大高潮;在课堂的某一环节也会出现诗意盎然的小浪头。这样的课堂,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富于节奏,引人入胜。

4.张弛有度。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一味的“张”或一味的“弛”,都属于某种强度信号的长时间刺激,都有损于美。课堂上,唯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张”与“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弛”相互交错,才会产生韵味十足的节奏美。

5.曲直相映。“直”就是课堂环节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清澈见底,对学生却缺乏吸引力;而“曲”则是课堂环节的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对学生而言,他们不知下一秒是什么,就始终充满着一种阅读期待。课堂上曲曲折折,一步一景,这也是一种节奏美。

6.整体和谐。王小庆老师《精神的诗学还是诗学的精神》一文评说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教学:他的课已经不能算作“课”了,严格地讲,应该是艺术品才是。确实,王老师的艺术课堂犹如一首动听的歌,主旋律清晰明了,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各个环节又有机关联,充满着整体和谐的节奏美。

三、诗意语文课堂节奏的审美调控

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若要形成充满韵律的节奏之美,在进行教学预设与课堂实践时,应有以下几种审美调控意识。

1.板块意识。王老师的语文课,如一座座华美的大厦,又如一首首撼人心魄的曲子,总叫人徜徉流连,叹服不已。王老师的课堂艺术带给我们这种建筑美、节奏美,源于这些课都有着完美的让人着迷的板块结构。

比如《长相思》,板块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板块二:展开想象,读出诗情。板块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又如《二泉映月》,板块一:发现一道风景。板块二:体验一段人生。板块三:感悟一片情怀。

再如《枫桥夜泊》,板块一:启——钟声出寒山。板块二:承——愁怀无处释。板块三:转——禅境听清音。板块四:合——经典传千年。

教学板块如是有规律的变化,使课堂产生“课始淡如水,课中醇如茶,课终甘如饴”的节奏美。

2.密度意识。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白之处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有密度意识,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运用写意式的粗线条;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应运用“工笔画”,以浓墨重彩认真描画。王老师也常讲,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一篇课文的教学肯定是有所教,有所不教,绝对不能胡子眉毛一齐抓。语文课堂唯有当“密”则“密”,科学地控制信息量的多少和流速的快慢,做到重点突出,详略恰当,才能构成动静相生、收放相间、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的节奏美。

3.统筹意识。课堂节奏,是教师、文本和学生三者和谐统一而有规律性的运动。而教学艺术节奏的整体和谐程度,则体现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教师在讲台上,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调动每一种乐器,才能演奏出节奏和谐、旋律优美的乐曲。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运用反馈原理,敏锐地觉知来自学生的情绪变化,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等等,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人民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老师板块诗意
诗意地栖居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被耽搁的诗意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