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红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操作能力日益提高,而其信息素养却并不尽人意。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全新的理念指导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够发挥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下谈谈笔者近几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感触。
重视课堂导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课堂导入语言,可以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新知识。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学科不甚了解,因此对其充满了好奇。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尽快使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中,为课堂的成功开好头。
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很容易被调动起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但要使学生持续地处于积极状态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明确教学目标,紧抓教学重难点,精心进行课堂设计。有悬念的、新奇的提问设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你能把你的名字‘写入计算机中吗”、“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已经排好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打印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提问式的导入能从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理,从而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课堂,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最为关键的是,可以使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地探索教学知识,保障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发展性。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过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信息技术教学都是把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教学目标,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学科的人文内涵和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从纯粹的技能学习转变到兴趣的培养上,具体到某项计算机操作上,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操作技能,明白这种技能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这样,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并结合自身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与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
以往,我们习惯于教授学生操作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而不注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只有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及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存储信息,提高信息素养。比如,每到节日亲朋好友间都会以寄贺卡的形式表达思念,在讲授“Word的图文混排”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Word创作一张电子贺卡,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增进友谊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工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学习。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过程也会大有不同——在课堂中,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教授FrontPage网页制作的时候,我就简单地讲解一下常见的操作方法(表格、图片、动画的插入等),仅仅充当一名引导者,其余的版面布局、Logo图标设计等让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能积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规范讲解演示,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模仿是我们在学习新事物或新技能常用的方式,是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学生的动作、语言、技能、行为习惯以及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而学生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恰恰是教师,这对教师讲解演示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语言要规范。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说普通话,使用正确的名词术语,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如将“右击”说成“点一下右键”,将“撤消”说成“左拐弯”等。教师应该使学生听到、看到的都是符合规范的语言文字,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规范。
二是操作要规范。做教学演示的时候,教师速度要适中,敲击键盘和拖动鼠标要符合规范,必要时加以语言说明。这样,学生在自己练习操作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错误的操作行为,避免操作小毛病的滋生,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展示学生作品,感受学习成就感
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学生作品,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作品进行解释,指出好的方面以及需要弥补不足的地方。同时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共享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互相评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应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逐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了全新的考验。本文仅从重视课堂导入语言、转变教学观念、规范讲解演示、展示学生作品四个方面谈了一些感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到科学地分析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积极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并吸取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宿豫中学)
参考文献
http://www.edu.cn/20020327/3023657.shtml[DB/OL].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