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
统计发现,牛津英语词典目前已经收录了大概1000个含有中文渊源的词,其中除了“大妈”这些新近在新闻上走红的词汇,还有类似taikonaut(中国宇航员)这样反映中国航天影响力的科技词汇。语言是思想文化交流的载体。在词汇上的“中为洋用”,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源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已经到了西方国家不能再漠不关心的程度。
从这些热词中,我们也看到世界看待中国的方式也在改变,由宏观的国家意识形态,转向微观的社会生活;由功利的政治经济研究,转向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关照;由带着偏见主动探寻,到站在中国角度分析和理解刚刚发生的事实。这样的变化虽然细微,却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趋向性变化。但长期以来,我们主动输出的有影响的文化却寥寥无几。在西方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来自中国的文化元素,大多还是服装、名胜古迹、功夫等碎片化的表意符号。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出于不同目的针对中国的误解、扭曲甚至妖魔化舆论也此起彼伏。
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我们曾经是忠实的倾听者。鸦片战争后,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国家坚船利炮中猛醒,提出了“洋为中用”的理念。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人又提出“拿来主义”,主张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来改造中国文化。直至今天,中国文化以其包容和谐的理念,消化吸收一切对中国有用的外来文化。
历史上,无论是丝绸之路、四大发明还是郑和下西洋,中国的文化传播,从来都是为了分享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互信。正因如此,中国文化从来不缺少倾听者,“中为洋用”就成为事实中的一种可能。而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就需要我们传播好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以其智慧和美感,对世界文化产生过极深刻的影响,如今,它又有了很多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内容。
将传统中国文化融合时代精神,以现代视角满足受众需要,讓世界了解一个鲜活的中国,认可昂扬向上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前景可期,中国元素也必将会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