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哲
(1.保定市第二医院磁共振室,河北 保定 071051; 2.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报道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乳腺癌、结直肠癌,成为了世界上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肺癌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肺癌的新型化疗药物及各种新型治疗方法不断推出,其疗效并不确切;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以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够及时帮助临床医师更改肺癌的治疗方案;对于肺癌疗效的评估还主要基于对肺癌患者肿瘤本身大小在实施治疗前后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因此探索一种新型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方法对于肺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CT灌注参数的变化对于肺癌疗效以及预后的评价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106例,均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排除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和放疗组,每组53例,化疗组患者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46~76(60.2±4.9)岁;病理类型:鳞癌23例,腺癌17例,小细胞癌13例。放疗组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44~74(62.4±6.3)岁,病理类型:鳞癌25例,腺癌16例,小细胞癌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理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化疗组采用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制药公司,生产批号:081120)130 mg/m2,每21日注射一次;联合长春瑞滨(齐鲁制药公司,生产批号:081215)25 mg/m2,在第1日和第8日静脉注射给药,以21 d为1个周期。放疗组采用放疗方案:对患者每周进行连续5 d的放疗方案,每次的放疗计量为2 Gy,总共放疗6周,使患者接受的剂量为60 Gy。之后两组分别将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标准[3]分为有效和无效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有效的患者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治疗无效患者为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完全缓解:患者体内目标病灶以及非目标病灶消失,且临床无与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出现;部分缓解:患者体内靶病灶的最大直径的总和与治疗之前相比基线降低30%;疾病稳定:靶向病灶既没有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的临床标准,也未达到进展的标准,没有新病灶发生;疾病进展:靶向病灶的最大直径总和与治疗之前相比增加至少20%,或者出现1处或者1处以上的新病灶。
1.3观察指标 观察CT灌注指数在化疗、放疗患者效果评估的应用情况及化疗组和放疗组中表面通透性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 多层螺旋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平扫,确定肿瘤直径最大的数个层面,再对已经选取的层面使用同层电影扫描,然后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电压为120 kV,电流为50 mA)对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等参数进行观察。
2.1CT灌注指数在化疗患者效果评估的应用情况 化疗组(53例)当中治疗有效患者为31例,治疗无效患者为22例,而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的患者在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CT灌注指数在化疗患者效果评估的应用情况
2.2CT灌注指数在放疗患者效果评估的应用情况 放疗组(53例)当中治疗有效的患者为29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为24例,而治疗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和表面通透性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的患者(P<0.05)(表2)。
2.3表面通透性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 在所有106例肺癌患者中有73例患者的表面通透性降低,表面通透性降低患者的生存期为(16.27±5.42)个月,而33例表面通透性升高的患者生存期为(8.95±3.86)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23,P<0.01)。
表2 CT灌注指数在放疗患者效果评估的应用情况
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肺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绝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化疗和放疗就成为了这部分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针对肺癌临床疗效的判断主要基于实体瘤治疗疗效标准,但是该标准对于肺癌疗效地评价主要为对肺肿瘤在实施治疗前后的体积大小的改变进行观察而得出,而形态学只是评价肿瘤进展的一个方面,对于肿瘤功能的评价对于疗效的判断同样重要。
CT灌注参数是一种近期被应用于评估恶性肿瘤进展的新型指标之一,肺癌的发生、进展与血管生成高度相关,血管的新生是肺癌增殖、转移的病理学基础之一,而在肺癌患者当中血管的改变可以造成诸多生理指标的改变,如肺部的血流灌注量以及机体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而这种改变可以具体反映在CT检查的相关参数层面上。马国林等[4]在研究中发现CT灌注成像准确显示肝血流量、肝动脉灌注量以及门静脉灌注量,而在肝癌患者中这些参数显著高于肝良性结节的患者。邓东等[5]也在研究中发现CT灌注指标的异常增高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肺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化疗是较为常用的肺癌治疗措施之一,而化疗效果在CT灌注成像上的体现在其他恶性肿瘤上已经得到研究,贾中芝等[6]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之后,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而且CT灌注参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此可见CT灌注参数对于血管新生的敏感性较强,但是本研究发现在化疗患者中,治疗有效与无效的CT灌注参数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小;②在肝癌的研究中采用的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局部化疗药物浓度较高,而本研究采用的是全身化疗,局部的药物浓度不足;③该组研究主要应用的为细胞毒性药物,该药物对机体内的肺癌细胞直接起作用,而并不影响肿瘤的血管新生。因此,CT灌注成像参数并不适用于肺癌的化疗方案效果评估。
放疗是肺癌治疗方案中可选择的一种,放射治疗当中产生的射线能够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打击的同时对肿瘤的供血血管进行破坏,可以使肿瘤细胞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而缺血坏死。CT灌注成像对于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疗效地判断已经有所研究,丁玲等[7]在研究中发现CT灌注成像能够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是否发生纤维化灶或者是局部复发瘤进行有效地鉴别诊断,有效地评判治疗后的效果。并且闫圆圆等[8]在研究中发现CT灌注成像可以应用于食管癌放疗效果的评估中。本组研究发现在采用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的肿瘤组织血流量、肿瘤组织血容量以及表面通透性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的患者,这说明CT灌注成像可以应用于肺癌放疗患者的疗效评估。
本研究发现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患者,其预后要显著低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以显著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为肿瘤的转移、侵袭提供必要的条件,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9],周娟等[10]在研究中发现对乳腺癌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而得出的相关CT灌注参数可以帮助预后的判断。但是,本研究的缺陷在于样本量不够大,还需要更足够样本的研究。
综上所述,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对肺癌疗效以及预后作出评估。
[1] 钱桂生,余时沧.肺癌流行病学最新资料与启示[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2):86-89.
[2] 周明,王远东,凌国辉,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化疗联合治疗肺癌的时序性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10):1743-1745.
[3] Eisenhauer EA,Therasse P,Bogaerts J,et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version 1.1)[J].Eur J Cancer,2009,45(2):228-247.
[4] 马国林,姜慧杰,陈敏.肝癌结节血液动力学变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5):1146-1149.
[5] 邓东,杨新官,张小波,等.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24-28.
[6] 贾中芝,黄渊全,冯耀良,等.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HIF-1α、VEGF与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9):1472-1475.
[7] 丁玲,苏丹柯,刘丽东,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感兴趣血管选择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1):32-36.
[8] 闫圆圆,李文武.CT灌注成像在食管癌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研究,2011,18(13):1054-1056.
[9] 耿倩倩,李毅,唐春卉,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nm23-HI蛋白在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6):439-444.
[10] 周娟,刘宝生,陆虹,等.乳腺癌化疗前后低剂量CT灌注血供变化特点[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5):46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