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萍,胡昭宇,曹 雁,赵德军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肝脏疾病诊断和健康体检应用最多的酶类检测项目之一,也是采供血机构对献血人员必检的项目之一。ALT活性测定受到试验方法和人体病理、生理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对献血员必查的5项检测指标中,其不合格率最高[1]。ALT的升高是导致血液报废及献血者延迟献血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进一步巩固献血者队伍,成为采供血机构工作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血液资源的浪费,现对本地区2008~2012年军队无偿献血人员ALT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1调查对象 2008~2012年贵州军队无偿献血人员3639例次,其中男性3135例次,女性504例次,年龄18~44岁。
1.2仪器和试剂 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速率法试剂盒(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公司、宁波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且批检合格。
1.3方法 由两名检验人员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分别对献血者的标本进行ALT检测,如2次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40 U/L),则判定为合格;如2次检测结果中有1次或2次为阳性(>40 U/L),则再次使用两种试剂对标本进行复查。复查结果中只要出现1次阳性,则最终结果判定为阳性;如均为阴性则判定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例次和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ALT不合格率 本组3639例次军队无偿献血人员标本中,ALT不合格55例次,不合格率为1.51%。各年度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年度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
2.2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 3155例次男性献血者中,不合格53例次,不合格率为1.69%;504例次女性献血者中,不合格2例次,不合格率为0.40%,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 以18~25岁献血者不合格率最低,而36~45岁献血者不合格率最高(表2)。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
2.4不同级别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 从级别结构上分析,以士兵的不合格率最低,其次是士官,而干部的不合格率最高(表3)。不同级别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级别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
血液是来源于无偿献血者爱心捐献的宝贵资源,1998年10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正式起步。近年来,随着医院临床急救用血快速增长,加强血源的组织和采集能力得到各个采供血机构的共识。同时,不断提高血液检验的合格率,降低血液报废率也是采供血机构所追求的目标。
ALT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临床上肝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原浆的可溶部分,当肝细胞发生炎症病变,引起细胞肿胀、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ALT释放于血液循环中,导致血清中ALT的活性增高,是评价肝细胞是否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但是,ALT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指标,多种非肝脏疾病的其他因素(如饮酒、熬夜、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也可以导致ALT的轻度升高,故ALT的正常与否并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的好坏[2]。因此,ALT目前在献血员筛选中的意义受到很大的质疑,是否继续采用,当前仍然没有明确的结论。通过对我院2008~2012年5年间采集的3639例次军队无偿献血人员标本中ALT结果分析显示,ALT不合格率为1.51%,高于文献报道广东深圳地区0.52%的不合格率[3]。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2012年无偿献血人员ALT不合格率在1.39%~1.64%之间,5年间ALT不合格率比较平稳,没有明显变化(P>0.05)。
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献血者(P<0.05),这与其他文献[4]报道一致,造成男女ALT有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与运动量、激素水平、新陈代谢水平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等有关。从年龄结构上看,献血者以18~25岁不合格率最低,而且36~45岁不合格率最高,可能是因为18~25岁基本上都是由刚入伍的年轻人组成,且入伍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筛选,其身体状况良好;而36~45岁都由干部及士官等组成,可能与其工作强度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有关。从级别结构上看,士兵的不合格率最低,可能与其生活和饮食都有一定规律有关;而干部及士官群体正处于人生的“打拼期”,其相对高的不合格率与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多重压力导致的生活无规律、体力透支等有关。
ALT不合格而导致血液报废的比例较高,从而给血站带来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巨大浪费,提高ALT检测项目的合格率是采供血机构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途径[5-6]。由于ALT活性增高受多种非病理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减少因为ALT增高而导致血液报废,以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首先应加强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宣传力度,引导献血员选择合适的时机献血,并充分做好献血前的身体和心理准备及干预,从而降低因药物、创伤、运动、饮酒、疲劳等因素而引起的ALT增高,减少血液的报废,建立一支安全性较好的低危献血员队伍;其次,应采取措施增强献血前初检力度,可将ALT检测前移到采血前,避免因ALT单项阳性而造成的报废率;最后实验室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采用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的试剂进行检测,防止因检测误差而造成的血液报废。
【参考文献】
[1] 于志强,王志红,吕冬冬.洛阳市献血员街头初筛和实验室检测不合格人群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4):253-254.
[2] 陈善华,王志红.献血员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重要性分析及评价[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10):674,684.
[3] 黄守民,张健,刘宜仲,等.深圳市宝安区2004~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5项指标检验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7(14):1789-1790.
[4] 孙家志,黄聪,陈辉莲,等.无偿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不合格原因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12):1712-1713.
[5] 王霞,卢媛,高明.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6):674-675.
[6] 马曙轩,刘景汉,李锡金,等.驻京部队无偿献血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7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