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晨
革命需要经费,战争需要财力。赣南是世界钨都,盛产堪称“钨金”的黑石头——黑钨砂,它为苏区提供70%的财政支撑和经济保障,帮助几百万军民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那么,赣南钨业地位如何?党是怎样夺取赣南钨矿的?党围绕钨砂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世界钨都
钨矿有十几种,我国主要有两种;黑钨矿(钨锰铁矿)和白钨矿(钨酸钙矿)。黑钨矿是炼钨和制造钨酸盐类的主要原料。质地纯正的钨可来制作电灯丝及伦琴线管的阴极等。由于钨金属耐高温而不变形,故用来制作钨钢(硬质合金)。钨钢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特别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温度下也基本保持不变,在1000℃时仍有很高的硬度。为工业上所用的高速切削工具和军事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坦克、装甲车、火炮都需要大量的钨钢。钨酸钠可用作丝织物的媒染剂,棉织物的防火剂,以及玻璃和陶器上的着色剂等;还可熔制成钴铬钨合金及其它金属的合金,用来制作各种合金钻头。白钨矿的用途主要是提炼制作钨铁,还可制作永久性磁石。钨酸是一种黄色颜料;钨酸钠可耐燃烧,用于制作电灯丝的原料等。白钨矿主要产地是湖南省资兴县与宜章县交界处的瑶岗仙山区。
由于钨矿是工业中的特种原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稀缺性和军事战略价值日益凸显。钨砂堪称为比黄金还贵重的石头。西方列强争相收购、囤积,出口需求激增,可谓为“特矿之首”。
钨矿在我国储量丰富,约占世界钨矿的90%以上,是世界公认的钨矿大国。我国的钨矿大体上分布于我国南岭山地两侧的粤东沿海一带,尤其是以赣南为最多,储量约占全世界的50%以上。赣南出产石英脉黑钨矿,这里矿点分布密集,数量众多,矿床范围宽广,规模宏大,赣南不愧为典型的世界“钨都”。
赣南钨砂的发现、开采始于清末民初,鼎盛时采矿点多达100多个,矿工达十多万人,年产销6000多吨。在1914年至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赣南钨矿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高峰,从而获得了巨大的世界性声誉。但因为中国工业落后,所采挖的钨砂全部出口,钨砂洞与市场全部被买办所垄断,他们帮虎吃食、贱敛贵出,把优质钨砂压成萝卜价。官僚、军阀、土豪劣绅、地痞山霸等利益集团为了从中分一杯羹,纷纷鸠占鹊巢,奴役矿工用原始方法乱采乱挖,导致矿区十分混乱,矿难事故、械斗不断,当地群众守着金山、银山讨饭吃,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进军钨矿区
1929年1月14日,朱毛红军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求发展。沿途只见矿井星罗棋布,钨砂晶莹闪烁,红军官兵眼界大开,为之欢呼喝彩。朱德赞不绝口:“‘特矿之首果不其然,‘世界钨都名不虚传。”毛泽东感慨地说:“如果能获得赣南钨矿资源,何愁我军给养没有着落?何愁苏维埃革命不能成功?”
1929年2月11日,红四军在瑞金大柏地一战,为我党在赣南、闽西建立根据地打下了基础。毛泽东抓住蒋桂、粤桂战争和中原大战爆发的罅隙,趁国民党无暇“剿共”的有利时机,在赣南、闽西一带攻城略地,纷纷建立红色政权,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遵照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中共赣南特委在第二次党代会后,开始把工作重心转入钨矿区,先后分别在于都县的盘古山(仁凤山)、大余县的西华山等矿区建立党组织,积极向矿工、钨砂商贩宣传革命道理,开展维权、罢工斗争,积蓄夺矿力量。
1930年三四月间,毛泽东率部攻下南康、大余、南雄、信丰和会昌等县,成立了中共西河行委(隶属赣西南特委)和安远、于都、会昌、赣县4县边界特委,并以当地矿工、农民为主体,组建成立了红二十六纵队和二十二纵队。在于都县仁凤山矿区,毛泽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编印了《仁凤山及其附近》小册子,下发到各基层党组织,指示4县边界特委的工作要以矿山为重点,以矿工为骨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最终实现钨区全境赤化。他对红二十二纵队的矿工新兵发表动员演说:“过去你们出生入死,从地底下挖出了比黄金更珍贵的钨金,但在官府的横征暴敛、奸商的巧取豪夺和地痞山霸的敲诈勒索等多重盘剥、压榨下,你们换来的是粗衣粝食,根本无法养家糊口。现在你们加入了工农红军,就可以拿起真刀真枪和他们对着干,直到把他们完全驱逐、彻底消灭!”
中央苏区经济部长吴亮平说:“在一般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任务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钨砂与纸两项的生产。”他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要在工业生产中特别注意钨砂生产:“在帝国主义疯狂的准备战争的形势下,他们很迫切地需要钨砂,因为钨砂是制造军用品的重要原料。现在南昌、九江以及广东的国民党贩子们,为着抢夺帝国主义出卖钨砂的利益,正在那里像野狗争肉似的乱咬。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钨砂,是在我们苏区里面,我们应该用力发展钨砂生产,以其出口来加紧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并且我们要用很大的力量,来保护这种重要的钨矿的生产。”毛泽东也指出:“苏维埃有计划的组织对外贸易,并且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商品的流通,如食盐、布匹的输入,粮食与钨砂的输出,以及粮食在苏区内部的调剂等,现在是异常需要的了。”
击退粤系军阀
毛泽东在赣南的发展,令蒋介石寝食难安。中原大战结束后,他立即开始“铲共剿匪”,从1930年12月到1931年9月,他调兵遣将对中央苏区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并抛出赣南大余县钨矿作诱饵,拉拢粤系军阀陈济棠入赣攻打红军,达到借刀杀人、一石二鸟的阴谋。陈济棠趁机派粤军余汉谋部北侵赣南,企图把整个赣南纳入其势力范围。
党中央决心好好教训陈济棠,彻底打掉其嚣张气焰。1932年6月21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总部在安远县天心圩下令:首先要迅速、坚决地消灭入赣粤敌。林彪的红一军团、董振堂的红五军团直赴赣粤军的后方基地南雄,迅速攻占梅关,截断了南雄至大余县的交通要道,在南雄县水口镇重创粤军主力。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则分兵进迫粤北宜章、仁化,把盘踞在南康、上犹和崇义等地的粤军逼退到大余县、韶关县,然后关门打狗,向大余县守敌发起猛攻。余汉谋料定必死无疑,竟立下遗嘱,准备右臂扎上白布条投水自杀,好让部下认准标志收尸。
但中共领导出于统战考虑,点到为止,主动从韶关、大余、始兴和南雄撤兵,并遣返了4万粤军战俘。经此恩威并施,陈济棠为了保存实力,他消极反共,南线逐渐趋于稳定。
中央红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迎战北线来犯之敌,第四次反“围剿”大获全胜后,中央苏区进入全盛时期,总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50万,建立了4个省级——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省级苏维埃政权,60多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其中江西省22县,福建省15县,闽赣省16县,粤赣省7县,控制了大部分钨矿区。
毛泽民与钨矿
1932年2月12日,毛泽民筹划成立了中华钨矿公司,兼任总经理。该公司在于都铁山垅钨矿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并在会昌县白鹅圩创建了洗矿厂,统筹兼顾苏区钨砂的开采、收购、加工和销售。
毛泽民从基层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红军、矿工骨干充实干部队伍,在每个生产中队中增设一名指导员和工长,建立了一套权力集中、运行民主的运行机制。以公立铁山垅钨矿和白鹅洗砂厂为龙头,带动周边矿区的个体散户和短期零工,自愿结合成盘古山、上坪、蜈蚣山、吴山和庵前滩等5个生产合作社。其中盘古山合作社下设7个大组、130个小组,上坪合作社下设4个大组、28个小组,形成一个分布广泛、管理严密的生产组织体系。公立企业职工根据技术高低、劳动力强弱,每月领取4.5—6个大洋不同等级的固定薪水,吃住免费。各合作社所产的毛钨砂由中华钨矿公司统一收购,未挖到钨砂时,公司预付70%的砂款,待后逐步扣还。
由于矿山自然条件恶劣,疫病流行,大量矿工死亡。毛泽民开出月薪10个大洋的高薪聘请来郎中,因陋就简办起了矿山医院。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矿工,他拨出专款,给予救助。此外,他还以钨砂折价参股,广泛吸收矿工加入消费合作社,优先供应社员低于市场价的生产、生活物资。无论公立、合作社矿工,一律实行8小时工作制,星期天休息一天。
原先矿工采用短钎、小捶、单人打炮眼的作业方式,每班只能打入十几厘米深,耗时费劲,效率低下。后来毛泽民听从一位矿工的建议,改为长钎、大锤、双人组合作业,试点成功后,全面推广,平均每班进度提高到0.5米,2人可完成3.5人的工作量。毛泽民重奖了提建议的矿工,并签署通令嘉奖了他所在的中队,号召全体矿工“提高生产效率,实行革命竞赛,增加生产的新方法”。为了鼓励苏区军民踊跃提供矿产资源线索,他颁布布告:“苏区地域,遍布宝藏。一旦开掘,国富民强。军民报矿,一概有奖。”1933年4月,经泰和县群众发现、驻军上报,苏区又一个大型公立钨矿——小龙钨矿投产了。
在毛泽民的正确领导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矿工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壮大了苏区钨矿业。1933年,中华钨矿公司收购的钨砂,总量比1932年增加了将近4倍,仅于都县铁山垅和盘古山两矿的产量,就由1932年的648吨上升到1753吨,泰和县的小龙钨矿开工当年即达47吨。中华钨砂公司年产钨砂最高时达4000吨,有时一个生产中队日产2—2.5吨钨砂。截止1934年10月,中华钨矿公司职工发展到5000多人。
苏区钨砂的销售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采取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并行的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蒋介石与希特勒密谋,输出钨砂等特种矿产换取其军火,严格限制地方军阀插手钨矿。因赣南钨砂多从广东出口,南京政府农矿部多次派人到广东调查、干涉,要求拟定统一的外运办法。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蒋介石进一步强化了赣南钨砂的专卖权,私商、民企被剥夺了开采、经营资格,矿工、砂贩丧失了讨价还价的权力。香港市价每担钨砂为130多个大洋,广东官方收购定价仅为36个大洋,即便如此,苏区钨砂还是找不到销路。
1933年4月,在毛泽东的主导下,苏区中央国民经济部、对外贸易总局相继成立,下设江西、福建两个省分局,15个县分局,并在水陆交通要冲设立了4个直属分局、11个采办处,着重沟通红白区域间的物资交易,大力促进钨矿产销。中央国家银行拔出100万大洋作为外贸基金,毛泽民亲自出马,通过赣州地下党员和开明商人曾伟仁(粤军师长李振球亲戚)牵线搭桥,跟广东军阀签订了钨砂交易秘密协定,每担钨砂定价为52个大洋。
中华钨矿公司采出的钨砂以每担9—15个大洋的价格卖给对外贸易局,外贸局以每担45—90大洋的价格销往白区,扣除每担运费3—6毫洋,剩下的差价几乎全是利润。此外,中央苏区还通过收取钨砂出口税获得财政收入,税率达50%。通过征收钨砂出口税,中央苏区又获得了一笔财政收入。
中华钨矿公司组织了100多人的运输队,把各处开采、收购的毛钨砂集中运送到会昌白鹅洗砂厂,经淘洗、加工成钨精矿供出口。赣县江口外贸分局打造了20多艘货船,配备了一支30多人的武装押运小分队,往返穿梭于白鹅圩至江口之间,大宗输出农副矿产品,舶来日用百货。钨砂从江口往白区则用船运往流经信丰的桃江与贡水交汇处,由粤军以“武装截运”的方式收货,原船上驶信丰。
粤军第一军军长余汉谋以储备公积金的名义,发动部下集资创办了双田公司,从赣南低价收购钨砂,高价倒卖到国外市场,大发洋财。副军长、第一师师长李振球利用驻防赣州的有利条件,联合亲戚曾伟仁,半公开化地介入江口外贸分局与双田公司的钨砂交易,也捞了个盆满钵满。
赣县江口贸易分局组织出口的钨砂共有5000吨之多。由于江口贸易分局在组织钨砂出口及物资交换等方面工作出色,受到了江西省苏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表扬。
然而好景不长,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在中央苏区外围陈兵百万,同时设置了8个纵深130公里的封锁区,修建了2900多个碉堡,颁布了13种经济、交通封锁条例,发誓要让“匪共不战而亡”。粤系军阀投鼠忌器,不得不终止了跟中央苏区的通商,转而配合北路国军向会昌筠门岭推进。苏区钨砂滞销,价格暴跌,中华钨矿公司濒临倒闭,中央财政收入剧减,国库枯竭,经济形势恶化,党政军民缺衣少食。
东方不亮西方亮。1933年冬至1934年春,中央苏区通过福州的一位老板找到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副官,约定双方以货易货,并在红白交界的庙前交货。十九路军占领龙岩后,中央苏区的钨砂从赣南经长汀县运到连城县新泉镇,再经古田运到龙岩。古田镇傅柏翠民团慑于十九路军的威势,不敢阻扰中央苏区与十九路军的钨砂贸易,还派人护送钨砂到龙岩。毛泽民还跟十九路军达成了商业贸易的协定,中央苏区积压的钨砂被贴上“国防物资”的封条,在十九路军的护送下,源源不断地从赣南经闽西龙岩,向潮汕、漳州、厦门出口,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危机。
由于博古、李德执行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路线,坐看十九路军失败。蒋介石镇压了福建事变后,随即把10多万入闽部队改为东路军,掉头向苏区腹地杀来。1934年9月30日,中央苏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长汀县东南的松毛岭失守了,罗炳辉的红九军团万余名红军壮烈牺牲,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长征。苏区沦陷,中华钨矿公司和外贸总局及其下属机构相继关闭、歇业,停止运转,来不及销售的钨砂,由陈毅、项英的部队转移或就地掩埋。
成就斐然
中央苏区从创建到沦陷,历年产销钨砂7890多吨,获得620多万大洋的现金收入,提供了70%的财政支撑,并且以货易货换取了大量的军需民用紧缺物资。用钨砂换回的紧缺物资有西药、食盐、布匹等。通过与赣州商号的钨砂易货贸易,中央苏区换回布200多统(1统20匹,1匹5丈),盐几十吨及价值几千元的西药。中央苏区与十九路军的钨砂贸易主要就是以货易货。
钨砂开采是中央苏区唯一的重工业,而钨砂贸易则是中央苏区对外贸易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中央苏区对江西钨砂的开采和对钨砂的输出,打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支援了土地革命战争。正如美国记者斯诺说“用一颗乌黑的石头,砸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的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