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焱超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南宁 530012)
在50m自由泳比赛中,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途中游时都采用少换气、快划臂、多重腿的技术配合形式。水平的较高运动员在50m比赛中一般只换1~2次气,特别是触壁前15m都尽量采用憋气冲刺,且个别优秀的运动员都具备一口气游完全程的能力。这是由于在快频率的高速游进过程中,换气会影响动作节奏,破坏身体在水中的稳定性。但减少换气同样会造成能量消耗过快,过早出现疲劳的情况。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极强的无氧供能能力和充足的体力储备。如果运动员竞技能力不高或状态欠佳,很可能在临近终点时因为缺氧而使游速急剧下降,被冲刺能力更强或状态更好的对手超越。多重腿是保证高速游进和最后冲刺的必要条件,频率快而有力的打腿不仅可以提供较大的推进力,使身体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面上游进,从而减小阻力,还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能力,使划臂所获得的推进力完全作用于躯干,避免划臂所产生的推进力会由于身体不平衡而造成不必要的流失。
第16届广州亚运会男子50m自由泳中、日优秀运动员在预赛决赛中的各项参数。
通过观察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中、日男子自由泳运动员在各项比赛决赛阶段的实况录像观察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
首先通过R.T.数据进行出发阶段的对比分析,其次运用公式计算运动员途中游时的划频、划幅参数,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运用。再运用公式计算出运动员们的发挥率,分析比赛中的战术运用。
从所得到的资料中总结、归纳、分析中国男子游泳队自由泳项目在比赛中的共性规律,找到比赛中与对手的差距,优势以及进一步确立中国男子自由泳项目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50m自由泳项目中出发环节占了整个游程的30%,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表1可以看出,吕志武的出发反应时成绩为0.66s,按照我国男子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R.T.)等级评分标准,优级为0.56~0.62s;良级为0.62~0.69s,[1]该成绩已经达到了良级水平。而日本队选手岸田真幸0.62s的出发反应时成绩已经达到了优级水平,是所有参赛选手中表现最好的,其出发能力极为优秀。两人在出发反应时方面相差一个等级。在50m这个对出发能力要求极高的项目中,差距较大。两人在游进到15m处依然有0.03s的差距,吕志武在出发技术、反应灵敏性、瞬间爆发力等出发能力方面均处于劣势。在比赛一开始的出发反应时上就已经落后,如果对手不在后程冲刺中发挥失常,那么就很难有机会实现反超。
表1 男子50m自由泳运动员出发段成绩对比
表2 广州运会男子50m自由泳决赛三国运动员途中游各10m分段划频、划幅技术参数一览表
图1 50m自由泳各10m阶段技术参数走势图
在游泳比赛中身体形态对于技、战术运用是有很大影响的,通常身高较高的运动员臂展更长,划水路线也就更长划频则较慢,而较矮的选手臂展较短划幅较短划频则较快,因此如果两名运动员身高差距较大的话,两人所运用的技术也会不尽相同。
在表2所显示的中日选手的技术参数中可以看出,吕志武身高185cm,两名日本运动员身高都是180cm。实战中运动员们普遍采用一冲到底的战术,比赛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冲向终点,最高游速都出现在第一个阶段,其中速度最快的是岸田真幸,达到了2.25m/s,其69.75次/min的最高划频与1.94m/次的较大划幅,是其最高游速的最佳技术组合点。
吕志武在第一阶段的划频最慢,但划幅最好,达到1.95m/次,因此也拥有较快的游速。随着比赛进行到第二阶段,其划幅与岸田持平,但划频已高于岸田,因此游速最快。在第三阶段的对比中吕志武的划频依然占有优势,同时又保持住了较大的划幅,所以在最后冲刺阶段速度依然最快。而岸田第一阶段的高划频虽然获得了最大的游速,但是同时也耗费了大量体力,以至于他无法在最后冲刺阶段继续加快划频,而划幅也在大幅下降,因此游速较慢,导致其在最后时刻被吕志武超越。决定胜负的是最后5m阶段,从最后冲刺成绩来看,吕志武的冲刺能力明显更强,2.13s的成绩是所有选手中最好的。从录像中观察发现,他在触壁前的几个划臂动作中并没有换气,同时其积极有力的打腿稳定了他的身体位置,增大了推进力也增快了划臂的频率,最终第一个到达终点。
从图1中的技术参数散点可以发现,决赛时吕志武的划频和划幅一直在最右侧浮动,并且散点更加集中,向左下偏离较小较平缓。证明其采取的是匀速游战术,并没有在比赛一开始急于加快划频提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划频与划幅的稳定性上,说明其在中途游阶段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划频与划幅,具备优异的速度耐力素质和划水时效性且竞技状态极佳,尤其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划频、划幅表现最好,因此才能在最后冲刺中脱颖而出。
岸田体现出身高较低划频较快的特点,在第一阶段就将划频划幅提高到最高点,表现出超强的速度能力,表明其采用先发制人战术。他在第二阶段划频下降明显,散点上下离散过大,虽其划幅仍可维持中等水平,但划频表现较差。第三阶段散点更是大幅向左偏离,表明其划幅变短,游速在最后阶段不断大幅降低,证明其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由速度耐力的缺失造成的。吕志武185cm的身高,划频67.48次/min、划幅1.95m/次符合在保证最佳划幅的基础上尽量加快划频的组合规律,因此发挥超常,可以认定这一组合形式是其在50m比赛中的最佳组合点。而岸田身高180虽获得2.25m/s的最快游速,但是其划频69.75次/min,划幅1.94m/次的高划频仅能保持一个10m阶段,影响了后程的体力发挥,因此并不是其在50m的比赛中采用的最合适的技术组合形式。
研究发现在50m自由泳的预、决赛中吕志武均超常发挥,其划幅表现出色,并且最后冲刺能力强是其发挥出色的最主要原因,但在出发反应时方面依然落后于日本选手,从绝对实力来看岸田的最高游速与出发反应时成绩优于吕志武,而其发挥极为失常的原因是由于最后阶段划频、划频的大幅下降所致,表现出速度耐力差的缺点。
在50m的比赛中划频虽然是影响游速的主要因素,与游速的相关性最高,但如果一味的追求快速划频会使体力消耗加快,使疲劳出现过早而严重影响到后程的发挥。因此在比赛中必须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竞技状态合理地安排技、战术,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划频与划幅组合点,才能够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中国队想要在短距离比赛中赶超朴泰桓和继续压制住日本队,应加强出发技术稳定性,提高出发反应时成绩。
划幅是保证游速的基础,要始终保证以最有效划幅贯穿整个比赛的始末,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加快划频提高绝对速度,特别是在后半程更应更加注意划水的实效性,避免发生划幅大幅减弱的现象。
[1]谭政典,刘苹.我国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R.T.)比较分析及评价量表研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5-117.
[2]张焱超,曾宇.第16届亚运会男子自由泳比赛中日运动员出发反应时成绩对比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96-98.
[3]梅雪雄.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殷玲玲.中、外优秀女子100m自由泳运动员技术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4):24-26.
[5]仲宇.不同水平女子运动员50m自由泳途中游速度和划频、划幅变化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2):93-96.
[6]梅雪雄.形态、素质对划频、划幅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1993(Z1):22-29,35.
[7]殷玲玲.世界优秀男子短距离自由泳运动员参加第27届奥运会技、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