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琼
摘 要:互联网金融作为近年来金融业的热点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划分了互联网金融的几种模式,回顾了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国内现状,论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难度和监管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2)-0078-04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热潮正席卷全国,成为2013年金融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当选为2013年中国十件财经大事和互联网大事。数据显示,2013年第1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639亿元,其中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增长迅速,达到470亿元。截至2013年7月,已有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截止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达到4303万人,规模为1853亿元。
一、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分为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六种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二)P2P网贷。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目前,出现了几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此类模式典型的平台有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部分业务)等,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此类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三)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四)众筹。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不断有人预测众筹模式将成为企业融资的另一种渠道,对于国内目前IPO闸门紧闭,企业上市融资之路愈走愈难的现状会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众筹的模式进行筹资。但从目前国内实际众筹平台来看,因为股东人数限制及公开募资的规定,尽管目前已经有“天使汇”、“创投圈”、“大家投”等股权众筹平台,但是国内更多的是以“点名时间”、“众筹网”为代表的创新产品的预售及市场宣传平台,还有以“淘梦网”、“追梦网”等为代表的人文、影视、音乐和出版等创造性项目的梦想实现平台,以及一些微公益募资平台。
(五)信息化金融机构。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
(六)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目前在互联网金融门户领域针对信贷、理财、保险、P2P等细分行业分布有融360、91金融超市、好贷网、软交所科技金融超市、银率网、格上理财、大童网、网贷之家等。
二、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一)国际。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蓬勃发展,国外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网络金融发展迅速。
网络银行。1995年10月18日,美国诞生了全球第一家纯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B,Seurity First Bank),标志着网络金融的崛起。发达国家90%的银行已经开始网络金融服务业务,如花旗、汇丰、樱花等全球大银行都成立了网络金融部门,从2010年后,通过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的用户比例急剧增加了六、七成。
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除传统金融机构推出的网上银行业务外,美国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公司,SFB、Telebanc、Net.B@nk等。
网络证券。美林证券成立了网上投资银行,以大大低于传统经纪公司的价格推出网上股票交易服务。新加坡与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通过联网,实现了上市股票相互交易,而香港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洲一些交易所也借助网络实现一天24小时的证券交易。
网络保险。最先出现网络保险的是美国和英国,现在美国已有超过50%的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查询保险费率。英国于2000年建立了“屏幕交易”网,提供本地汽车和旅游保险业务,用户数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
第三方支付。以英国西斯敏银行1995年推出的智能卡“MODEEX电子货币系统”为代表,目前著名的有类似Amazon Payments、PayPal、WorldPay、PayDirect等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日本樱花银行与24小时连锁方便店Am-Pm在日本联合率先推出了“方便店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和第一劝业银行联合组建了“瑞穗金融集团”,联合电通公司等61家企业,共同构建一种名为Em-Town的联合网上商店,向顾客提供存款和购物贷款结算等银行业务。
P2P市场。美国的P2P市场主要由Lending Club和Propser垄断,占据80%的市场规模,其中Lending Club的累计交易额近18亿美金。2013年12月初,Lending Club的贷款达到30亿美元,并不断推出如“Lending Robot”的新服务,表现出稳健的发展趋势。2010年创立的英国Funding Circle公司为小企业提供1—3年期的授信服务,并将企业融资项目打包在网上承销,邀请投资者认购。
互联网支付。随着移动通讯设备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
(二)国内。2012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2013年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行业不断加入互联网金融。2月19日苏宁电器更名“苏宁云商”。3月7日阿里宣布将成立小微金融集团。6月下旬农行成立“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7月1日余额宝上线。7月6日新浪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7月29日京东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8月29日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成立。11月6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放心保)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据央行2013年12月11日公布11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其中显示1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94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576亿元。住户的存款动力在金融渠道、产品多样化、普惠化的过程中减弱的态势明显。在此之前,余额宝等多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力,吸引了超过千亿元储蓄资金进入这些产品。
根据《2013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企业网银方面,2013年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63.7%,较去年增长10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网银活动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替代了63%的柜台业务,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为50.7%。
据“中国P2P网贷指数”统计,2013年末全国有523家P2P网贷平台,成交额874.19亿元,月复合增长率10.3%,年增长率超过300%。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一)核心价值的影响。互联网带给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核心价值有三方面:一是可以帮助金融产品实现客户精准定位的回归,有机会通过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完整精准分析来获取更加准确的客户需求;二是可以帮助金融产品实现产品价值的重构,包括实现全新的客户体验,拓展产品服务功能;三是可以帮助金融产品实现更多客户情感和价值方面的体验。此外,互联网技术平台还可以帮助金融企业进行更好的产品开发和投资管理。
(二)业务冲击有限。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对现有银行在业务上的冲击依然有限。银行有三大核心业务“存、贷、汇”,汇主要是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首先,目前来看整个社会主体的结算支付还是在由银行体系完成,整个社会财富主要的部分是在银行体系之间的转账,实现经济的流转。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在整个金融体系的支付规模里占比1%左右,并没有冲击到传统银行业的核心业务。第二,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业务性质有差异,跟银行负责的层级不一样。第三方支付所完成的客户之间的交易其实是二级帐户,始终脱离不了银行体系;而从资金来源方面看,因为互联网金融不能有杠杆,所以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依然非常有限,尤其是在融资方面。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的P2P提供的融资规模一千亿美元左右,国内可能还不到一千亿人民币,这样的规模相对于银行业来说显然很小。第三,互联网金融产品难以摆脱传统金融市场的定位。虽然余额宝等产品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金,根据阿里的客户实际使用资金特点进行了创新,但是这个创新并没有脱离货币市场基金的本质,未来发展中会遇到和货币市场基金一样的障碍。第四,政策监管方面上的宽松证明互联网金融目前影响有限。互联网金融目前发展很快,有很大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还没有进行适当的监管。实际上金融行业必然会有风险和监管,不同风险需要有相应的不同原则。从目前来看,由于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规模还比较小,现在为止金融部门保持比较宽容和观望的态度,但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挑战越来越多,受到监管会越来越多。
(三)理念影响巨大。互联网金融导入了平等共享的理念。互联网金融从单纯的支付中介转向信用中介和信息平台,实现与客户协同发展,并通过满足中小客户的融资需求,实现普惠金融的理念。
(四)技术影响深远。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带来的技术革命,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产生深远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对策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助推了互联网货币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已逐渐暴露,尽管人民银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布了管理办法和相关细则,使互联网支付行业有监管框架可遵循,但对P2P、供应链融资中介、信用支付等金融创新,还缺乏完备的监管规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严守三道红线不能突破。第一,非法集资的红线;第二,吸收公众存款的红线;第三,诈骗的红线。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经营范围和运行规则,使监管有法可依。线上监管需使用线下的监管和规则要求,在约束下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传统线下金融业务转到线上开展,必须要遵守线下金融业务的监管规定。
建立网络贷款征信体系。目前网贷平台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难以避免“一贷多”以及在一个平台上发生违约的贷款人又去另外一家平台贷款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应建立网络贷款征信体系,对存在“一贷多”行为的借款人进行重点审核,综合考量该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信用水平,并拒绝向存在信用违约或存在多平台恶性违约的借款人提供服务,从而杜绝恶性违约等行为的发生。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根据网络贷款数据库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存在系统风险爆发可能的平台适时发出预警。
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形成合力。可由政府牵头成立行业协会,由一些核心企业参与并共同制定行业规范。再由行业协会带动参与企业进行征信信息共享,为行业长远发展奠实基础。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互联网生存的,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是全方位的,除传统互联网风险,还面临新形势、新技术、新业态的安全风险挑战。因此,必须以国家安全战略为指导,建立包括国家金融行业主管部门、互联网服务机构和安全服务企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保障联盟。制定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标准规范,指导互联网金融业务服务平台安全建设和运营,建立互联网金融可信网络体系,采用可信计算,可信网络等互联网金融可信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金融: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15-17。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3]李麟,钱峰.移动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5]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6]谢子门.当今步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进一步思考[J].金融视线,2013,(5):12-14。
The Develop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WANG Yanqiong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 As one of the financial hot issues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finance has attracted public attentions increasingly.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mod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reviews its domestic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statu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on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supervision difficultie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financial innovation
责任编辑、校对:杨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