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而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导致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闭合压而引起的不自主漏尿。 SUI是全世界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5 %~52 %[1-4]。它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难于启齿的症状严重影响女性患者正常的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是影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所有年龄阶段妇女的一个全世界卫生问题,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5-6]。其中有半数以上病人未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尿失禁已成为医疗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对盆底康复治疗中老年妇女SUI的效果进行评估。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SUI女性患者共86例,按自觉症状分为轻度患者46例,中度患者32例,重度患者8例。入选条件为:(1)年龄40~60岁; (2)排除既往泌尿系统疾病史和盆腔手术史;(3)排除长期慢性咳嗽、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4)未使用激素类药物;(5)了解并自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治疗组年龄40~58 岁,平均(49.76±7.25)岁,产次 1~3 次,病史8月~20 年;对照组年龄40~59 岁,平均(50.21±8.49)岁,产次 1~3 次,病史1~15年。2 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轻度患者各23例,中度患者各16例,重度患者各4例,2组患者在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使用Glazer治疗仪,对盆底肌的支撑、括约和性三大功能进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和盆底肌功能障碍进行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表面肌电评估通过经阴道表面电极记录盆底横纹肌潜在运动电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指导患者正确地收缩骨盆底肌肉以及自主性地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正常收缩。每隔1 d治疗1次,每次20 min,5次治疗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年龄、肌力和症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及电刺激肌电位。对照组由专人指导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避免负重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和习惯。
1.3 评估指标及方法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自觉症状评估、盆底肌力测试、1 h尿垫试验(1HPTV)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
1.3.1 SUI程度分级:(1)轻度:仅在咳嗽等增加腹压情况下出现尿失禁;(2)中度:行走及起立等日常活动下发生尿失禁;(3)重度:站立或休息情况下即会出现尿失禁。自觉症状治疗判定标准: (1)无效: 主观症状无改善。(2)显效:主观症状已明显改善。
1.3.2 肌力测评: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采用Oxford Scale,评分0~5分。
1.3.3 1HPTV:是通过规定的动作,测定患者漏尿至尿垫的尿液量,以确定是否漏尿和评估患者尿失禁的严重程度。方案采用国际尿控学会(ICS)推荐方案。(1)尿垫增重<1 g提示基本干燥;(2)尿垫增重>1 g为阳性。轻度尿失禁:1 h漏尿<2 g。中度尿失禁:2 g≤1h漏尿<10 g。重度尿失禁:10 g≤1 h漏尿<50 g。极重度尿失禁:1 h漏尿≥50 g。
1.3.4 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估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共22个问题涉及3方面内容,包括行为的限制、心理的影响和社会障碍。
2.1 2组治疗前后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肌力、漏尿量和I-Q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肌力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上升,漏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QO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肌力、1HPTV、I-QOL检测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组轻度和中度尿失禁患者在治疗后自觉漏尿症状改善,改善率分别为95.65%和81.25%,重度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后,轻、中度患者的肌力较治疗前有改善、漏尿量减少、I-QOL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前后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肌力、1HPTV、I-QOL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人体的控尿功能正常与否,有赖于尿道内、外括约肌解剖结构的完整性,神经支配功能的准确性以及盆底组织、膀胱颈和后尿道周围的筋膜和韧带等盆底支持系统对尿道支持作用的完好程度。SUI的发生与各种原因所致的盆底肌肉、韧带等支持结构受损松弛、括约肌功能不全有关。在无任何疾病发生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道周围及盆底组织萎缩、神经支配功能降低导致平滑肌的张力下降。盆底支持系统功能的降低,导致膀胱排尿贮尿功能发生障碍。女性的尿道长度及尿道的闭合压力也随年龄的增长而缩短或下降,从而导致SUI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此外,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加速了尿道黏膜的萎缩,导致尿道长度缩短,使其尿道支持功能及对尿液的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引发SUI[7-8]。盆底康复训练是通过主动和被动训练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从而起到防治尿失禁的作用。
本研究证实了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减轻女性SUI的症状并减少漏尿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轻度尿失禁患者95.65%显效,中度尿失禁患者也有81.25%自觉有效,但是重度尿失禁患者均自觉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轻度和中度尿失禁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力明显增强、1HPTV数值下降、I-QOL评分升高,这些均提示盆底康复治疗对于轻、中度SUI患者是有效的。重度SUI患者在治疗后盆底肌力没有明显改善、1HPTV数值稍微下降、I-QOL评分略有升高,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不排除是因为样本量过少的原因。但是对于重度SUI患者,其盆底肌功能状况较差,病程一般较长,患者心理负担重,短期的治疗可能难以起到明显的疗效,需要增加治疗的时间以及扩大样本量来继续观察。因此,轻、中度SUI患者首选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而对于重度尿失禁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应在外科和妇产科医师的综合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盆底康复训练同样可以作为重度SUI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巩固疗效。
虽然相关检测指标显示,通过康复治疗后SUI患者的漏尿症状和盆底肌的功能状况有改善,但是患者对于SUI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充满担心和恐惧,2组I-QOL评分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UI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对于SUI患者,除了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预防疾病的进展外,还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trinic T, Bukovic D, Roje D, et al. Epidemiology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emale inhabitants[J]. Coll Antropol, 2007, 31(2): 483-487.
[2] 石婧,于普林,乌正赉.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的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11(2): 214-217.
[3] 曹晓兰,徐惠成,梁志清.TVT与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对比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0, 24(5):357-360.
[4] 高茂龙, 王静, 王进堂, 等.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 2014,28(3): 230-232.
[5] Minassian VA, Drutz HP, Al Badr A. Urinary incontinence as a worldwide problem[J]. Int J Gynecol Obstet,2003,82(3):327-338.
[6] 段晓义, 谭笑梅. Prolift全盆底修补系统在老年女性全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J]. 实用老年医学, 2011,25(6): 470-472,476.
[7] 李春花.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健康指导[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5-66,143.
[8] 谢臻蔚,石海燕,周彩云,等.阴道前壁组织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3):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