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生态治河技术研究与探索

2014-03-26 11:51黄长海李兆明郭振东
东北水利水电 2014年11期
关键词:桦甸市治河河堤

黄长海,李兆明,郭振东

(1.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2022;2.桦甸市水利局,吉林 桦甸 132400)

1 生态治河理念

生态治河就是提供一种生态环境,保证河道动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流清洁,流势自然蜿蜒曲折,有浅滩,也有深潭,时快时慢,河中有供植物生长的土壤,通过多种生物形态的河道必须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刷,河岸要创造保持空气、水分流通交换的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1]。根据这一理念,桦甸市改变过去传统的工程治河理念,运用生态治河理念,采用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河道生态建设。首先在栗子河、二道林子河进行生态治河试点,效果较好,又经过多年不断总结发展,形成了吉林省中部、东部地区生态治理中小河流的有效方法。

生态治河技术包括河道清障、生态堤脚建设、河堤生态建设,河道、堤防的封禁管理四个主要技术环节。

2 生态治河技术研究

1)清障是生态治河的前提条件。清障保证河道的行洪能力,桦甸市降水集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洪水冲毁道路、农田挟带的泥沙大量淤积在河道内,形成的大沙滩,严重阻碍行洪,必须清除河道中的大沙滩,保证行洪能力,然后进行生态治河。根据查阅资料及多年治河经验,生态治河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迎水坡和背水坡比为1∶2,并保留河流原走势,切忌裁弯取直。裁弯取直提高河道坡降,增加河道流速,不利于河道稳定。

2)生态堤脚是生态建设的核心。生态治河的关键是生态堤脚建设,堤脚直接抗击洪水的冲击,生态堤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生态治河的效果。

桦甸市中小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河道比降较大,水流速度快,土壤抗蚀性差,河岸侵蚀严重。针对这一特点,生态治河在河堤脚栽植柳树,柳树易活、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根系年生长量可达80 cm长),第二年形成根连根、根串根的生态堤脚,提高堤脚的抗侵蚀性能,逐渐形成牢固的生态堤脚。河柳栽植第一年,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弱,基本没有形成根连根的生态堤脚,为保证栽植的河柳生长一年,形成根连根堤脚,桦甸市在生态治河时采用编织袋镇脚方式,保护柳树生态堤脚一年。

桦甸市生态治河采取的方法是栽植河柳,加编织袋镇脚形成生态护岸的生态治河模式。具体方法:两侧堤脚清基河床10 cm,按水流方向交错码三层编织袋,形成编织袋镇脚,镇脚基础10 cm,在两侧堤脚按水流方向各修1 m宽的植树台,在植树台上栽4行柳树,株距20 cm,行距25 cm,只有达到这个密度,4行柳树成活以后才能在一年内根连根,根绕根,形成严密的生态堤脚。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达不到1 m宽的生态堤脚,抵抗不了汛期洪水的侵蚀。

建设生态堤脚,栽植柳树苗的深度必须达到30 cm,使柳树苗的根刚好接触水位线,使喜水的柳树沾水就能成活,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形成严密的生态堤脚。最后,植树台沙石含量70%以上时,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必须实行客土植树。

3)柳树苗供应是生态治河保障。生态治河关键环节是柳树苗供应,栽植的柳树苗必须是本地河边生长的柳树(俗称柳毛子或者河柳),不是山上柳树,这一点至关紧要。山上的柳树到河边栽植成活率不高。河边柳树喜湿易活,生长迅速,即使在含沙量70%河堤植树台上,自然成活率达98%,确保柳树根形成生态堤脚。

柳树苗培育是生态堤脚建设的重要条件,为提高柳树苗的市场供应和成活率,保证治理效果,桦甸市水利局专门建立了生态治河苗木基地,培育适合河边生长的柳树苗(河柳),年培育柳树苗近百万株,全部用于生态治河。柳树苗采用插干栽植的一年生树苗,苗高1 m左右,春季育苗,秋季或者来年春天栽植,成活率较高。

4)堤身绿化、封育是生态治河的重要保证。为实现河堤的长期保护管理,两侧堤防的迎水坡和背水坡播散紫穗槐籽,用紫穗槐绿化和保护河堤。并在河堤后堤脚、复耕地栽植杨树保护河堤。为切实保护河堤不受损害,对于离村屯较近的重点河堤区域,用铁蒺藜围栏保护起来,实行封禁管理,防止河堤遭受牲畜和人为破坏,对于其它河堤区域实行人工封禁,专人管护,保证生态堤脚、防护林带的正常生长。

3 生态治河与工程治河的优势比较

1)堤脚抗侵蚀性能较强。生态治河第一年秋季植树,第二年春季柳树返青成活,柳树根深深扎入堤脚,经过一年生长,形成生态堤脚。实践证明以柳树根为主的生态堤脚抗侵蚀性能远远超过砌石堤脚。

2)生态堤脚抗侵蚀具有长效性。生态堤脚抗侵蚀长期效果远远超过干砌石堤脚,而且生态堤脚建成的时间越长,柳树生长的越好,柳树根扎的越深,相互串根生态堤脚越稳固,河堤的抗侵蚀性能越强。生态堤脚解决了工程堤脚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蚀性降低的缺点。

3)生态堤脚和堤身自动修复能力较强。汛期,洪水高水位运行,生态堤脚受到洪水的侵蚀,部分柳树、紫穗槐倾斜,树根裸露。大水过后,倾斜的柳树、紫穗槐利用自身的修复能力,扶正树身,裸露的树根重新扎入土壤,再次形成生态堤脚和堤身,生态堤脚和堤身受损后自动修复能力是工程堤防所不具备的。

4)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生态治河节约了大量国家资金。生态治河每公里投资约2万元;而干砌石工程治河每公里需要投资25万元。

4 生态治河效果

1)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目。生态治河是适应桦甸市河流现状和山区气候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不仅能够保护河道,而且还可以恢复河道附近的地形地貌,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水流含氧量的改善,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让鱼虾在清澈的河水里穿梭洄游,在树根形成的渔崴子繁衍生息。河柳树叶落到水里,成为鱼儿的饲料,而鱼虾等生物的排泄物又成为河柳生长的肥料,形成人与水环境、大自然和谐相处。

2)有效减轻洪水危害,减少水土流失。桦甸市通过生态治河模式治理的粟子河、横道河等49条段河流,每年可减少水毁耕地200多公顷,提高了堤脚抗侵蚀能力,减少了河岸侵蚀,降低了河道的输沙量,减轻了河道、水库、湖泊的淤积。

3)形成河道景观带。生态治河形成了一条条绿色景观带,绿化了河流,美化了周边环境。村民闲暇之余来到河边,欣赏波光淋漓的小河水,享受着绿化带的美丽景色,别有一番情趣。

4)新模式带动大发展。生态治河这种方法不仅投资少,可利用时间长,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工程措施受冻融、冲刷破坏严重的问题,符合中小河流治理的自然规律,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实践效果。2001年以来桦甸市植物治河49条段138.5 km,栽植柳树600万株,累计完成投资580万元。

生态治河理念逐渐为吉林省各地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通化县采用埋干压柳技术生态治河方法,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生态治河取得理想效果。伊通县、公主岭市采用柳桩护岸生态治河方法,苗木成活率,护岸效果均取得较好效果。

生态治河是中小河流治理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模式,体现了水利人为探求治水新思路所作的积极有益的研究与探索,并将对中小河道治理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生态治河是吉林省中部、东部地区治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一种费省效宏的好模式,适宜在吉林省中部、东部中小河流治理中推广。

[1]钱德林.生态治河理念与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水利,2004(11):43-44.

[2]高永敏,许士国.大连市生态型河道建设[J].中国水利,2004(14):53-55.

猜你喜欢
桦甸市治河河堤
早春的河堤
桦甸市举办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
秋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魏源应对河患的治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报春
新型有纺土工布在薄弱软土河堤工程中的应用
《治河论》浅谈
我好像答应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