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2014-03-26 08:48石晓霞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传统

石晓霞

(1.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2.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一、大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何谓大学文化

广义的大学文化“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1]任何一所大学的文化在发展进程中,都积淀和传承着传统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综观中西方大学的发展之路,大学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产物,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西方中世纪时期,许多学者聚集在一起探讨学问,就形成了大学。在学校的发展中,其人文精神不可或缺。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上任之初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先生所说的大师就强调了文化对大学的意义。

作为人才聚集、人文荟萃的大学,其文化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活动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每一位师生。在各高校追求建设现代一流大学的当前,建立先进的大学文化是题中应有之意。

(二)大学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大学是继承文化的机构,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2]大学之所以是人们心中神圣的殿堂,主要是因为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在大学建设中的传承和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越深厚,大学的发展基础就越坚固,发展就愈经久不衰。大学的这种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正深藏于其所在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文化传统之中。

大学文化建设不会一蹴而就,是个长期的过程,大学自出现以来,其文化建设就从未停止过。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大学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在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受到当时社会思想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大学文化的灵魂和根基。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渐进与连绵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现代大学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可选路径。建设有中国特色底蕴的大学文化,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加强对传统文化中积极因素的挖掘和继承,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儒释道三位一体,是当今大学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建设现代大学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爱国爱民、关注社会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讲求和谐的精神,崇尚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精神。在中国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如果缺失传统文化,大学就会失去自身的特点,缺失自身的文化底蕴。

历史和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没有继承,就割裂了历史;没有创新,就失去了时代精神。中国现代大学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责任,同时,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现代大学精神,形成中国大学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从而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二、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学校硬件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作为大学软实力的文化建设却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同时,很多大学在文化建设中,往往更注重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性文化精神的培养,忽略甚至否定了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传统文化因受到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挑战而渐失地位。一些大学在建设现代综合性大学的理念下,忽略了学校本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定位,出现了趋同化的现象。在现代大学校园中,由于大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席,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得不到认同和响应。与此相关,由于不够重视大学文化的价值导向,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理想信念缺乏、浮躁心态盛行、责任意识缺乏等不良习性,甚至导致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在大学校园中传播。举例而言,随着社会上追求利益最大化意识的膨胀,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意识和生命意识淡薄,缺失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心和正义感越来越受到冲击[3];越来越崇尚自我意识,大局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淡薄;贪图享受,沉迷网络和娱乐场所,攀比之风、浪费习气盛行,自立自主自强意识缺失,把大学校园当作挥霍青春和生命的乐园;不安于学业,不甘于清贫和刻苦,甚至远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学术浮躁与功利盛行……

这样的现状令人深思,更与传统文化追寻的理想格格不入。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大学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如何融入大学文化,已成为当今大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建设现代大学文化,需要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健康成长成才。

三、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在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使命决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优秀文化涵育优秀大学生。”[4]文化育人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之根本,大学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为潜移默化地育人。大学文化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都不可或缺。大学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阵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5]而现代大学也要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将历史文化底蕴积淀为大学文化的根基,同时弘扬时代精神,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土壤中大放异彩,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二)在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在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培育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举措。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格修养、理想道德情操等具有价值的人文哲理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应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经代代相传,对青年更具有亲和力,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面对现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不良习气,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提倡民族精神,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培育新时代的大学生。

(三)在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

世界一流大学很鲜明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具有先进的大学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所在。

当前,很多大学都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作发展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时,大学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在当代大学文化的建设中,仍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发展,将大学现代化的气息和厚重的人文底蕴相融合,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形成现代大学既具有文化特色又有人文积淀的的特点。

四、弘扬传统与倡导创新并举,推进现代大学文化建设

本尼迪特曾说:“一种文化,就像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每一文化之内,总有一些特别的,没必要为其他类型的社会分享的目的。在对这些目的服从过程中,每一民族越来越深入地强化着它的经验,并且与这些内驱力的紧迫性相适应,行为的异质项就会采取愈来愈一致的形式。当那些最不协调的行为被完全整合的文化接受后,他们常常通过最不可能的变化而使他们自己代表了该文化的具体目标。”[6]这表明,对一所大学而言大学文化应该是具有自身个性与特色的,而这种个性与特色无疑是深深源于传统文化。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一所大学必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性文化,弘扬传统与倡导创新并举,具有开放意识和全球意识,创新大学文化模式,扎实推进,才能建设出深具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的现代大学文化。[7]

五、结语

传统文化是大学文化之魂,大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新血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大学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中绽放新的光彩。因此,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方面,大学文化建设应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在历史潮流的发展下经久不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根基与灵魂,应为大学文化打造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大学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王冀生.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 [J].高等教育研究,2005 (10):5—10.

[2][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3]李德方.论大学文化个性 [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12(6):72—75.

[4]陈平,严燕.论文化育人视野中的通识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84.

[5]李伟明.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现代建构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4—66.

[6][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何锡章,黄欢,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56.

[7]尤冬克.以传统文化视角:现代大学文化的守望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45—48.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传统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