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谭及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研究路径

2014-03-25 21:19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论思想研究

刘 峨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电大淮北分校,安徽淮北235000)

桓谭及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研究路径

刘 峨1,2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电大淮北分校,安徽淮北235000)

桓谭是一位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学界足够重视的历史文化名人,其重视实践、因材施教、德教为先、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等思想理念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启示。探究桓谭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和途径,提升桓谭的美誉度、知名度和认可度,打造具有本城本土特色的桓谭文化品牌,构建文学、文化和地方经济互动互赢的实用新模式,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桓谭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桓谭;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相山)人,是两汉之际承先启后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家,代表作为《新论》。桓谭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著名论点,表现出求真务实的理性主义精神和可贵的战斗者品格,对后来无神论思想发展有深远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文化断层、重心南移等种种原因,桓谭在后世的影响和后人对其的关注,远远与其应有之地位不相符。到目前为止,对桓谭及其生平、著作、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教育、人才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还存在很多空白之处。

一、桓谭研究之现状

学界对桓谭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天文、音乐、政治以及生平遭际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文革前。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桓谭的哲学思想上,主要研究者侯外庐、任继愈、钟肇鹏都肯定了桓谭反对谶纬神学、坚持唯物主义形神论的思想价值与贡献。侯外庐明确指出“桓谭思想是倾向唯物主义的”[1],任继愈在肯定桓谭对谶纬迷信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其朴素唯物主义的“形神论”[2],钟肇鹏《新论形神的作者应断归桓谭》确立了桓谭朴素唯物主义“形神论”的旗手地位[3],他的另一篇论文《桓谭和王充》则从4个方面论证了“王充思想主要方面是直接受桓谭影响的”[4],将桓谭、王充等重要思想家之间的思想传承问题这一课题摆上了诸多研究者的桌面。这一时期,桓谭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为后来桓谭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二阶段:“文革”特殊时期。特殊的时期造就了特殊的契机,20世纪70年代“评法批儒”运动给了桓谭研究一个新的切入角度。“桓谭被视为‘两汉之际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其法家思想及其表现成了学术界研究、挖掘的对象。”[5]59—63有关桓谭思想的论争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变成了儒家与法家之分,对桓谭的研究也从哲学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研究范围有所扩大。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安徽师范大学《法家人物传》编写组的《桓谭》、宿县安徽大学中文系桓谭作品选注小组的《论桓谭》,此外还有贾文昭、徐召勋《论桓谭的法治思想》。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在进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在进步,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桓谭研究为更多的学人所重视,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较之以前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开拓了一些新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桓谭研究史上的一次高潮。这一时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关于桓谭的论著显著增多,出现了新中国以来第一部研究桓谭的专著——苏诚鉴《桓谭》,对桓谭的生平与遭际做了深入系统地介绍,对其音乐及天文思想进行了详细评述,还深入分析了桓谭建武朝不遇的原因,可以说,该书在很多方面代表了当时桓谭研究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纠正了“文革”特殊时期桓谭研究中的一些偏差,重新认定了桓谭儒家学者的思想属性,否定了其所谓“法家代表人物”的论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研究领域上讲,桓谭思想的多个层面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台湾董俊彦《桓谭研究》分析了桓谭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陈玉璟《关于桓谭思想的几个问题》分析了桓谭与王充之间的思想传承[6],皮朝纲《桓谭美学思想发微》挖掘了桓谭的美学思想[7],蒋凡《东汉桓谭文艺思想述评》挖掘了桓谭的文艺思想,邱耐久、王廷奎《论桓谭的人才思想》和王廷奎、王强《论桓谭的人才观》对桓谭的人才思想进行了分析。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研究桓谭的著作涉及面更宽,如钟肇鹏《桓谭评传》对桓谭的生平和著作、形神论、反对谶纬和迷信、政治思想、美学思想以及桓谭与王充的关系等6个方面进行了评述;姜小东主编《中国美学家评传》把桓谭作为美学家来进行初步论述,指出了桓谭对美感教育的新观点。张子侠的论文《建国以来桓谭研究述评》认为建国以来桓谭研究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并对桓谭的生卒年、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综述[5]63;余洁平《经验与理性的双重变奏——桓谭述论》从5个方面对桓谭进行了全面论述[8];周琼《试论桓谭、王充和范缜无神论思想的相承与发展》、张涛《桓谭易学思想初探》、郭世轩《标新立异旷世逸响——桓谭文艺思想综论》、周扬的硕士论文《桓谭文艺及美学思想研究》分别对桓谭无神论思想、易学思想、文艺思想及美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郭鹏《桓谭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指出《文心雕龙》受桓谭《新论》影响较大[9],张馨心、庆振轩《桓谭〈新论〉散论》从分析桓谭经历入手,对《新论》中桓谭关于其自身创作原因、目的、经历的论述及对文学创作成功的基本因素的阐释和对作家的评价进行了探讨[10];王征《桓谭〈新论〉艺术论》从多个方面对《新论》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论述;孟凡玉《桓谭乐事考略》、《桓谭音乐活动探析》从音乐角度对桓谭进行了专题研究,殷晓燕、陈丹《论汉代思想家桓谭〈新论〉的文艺观》、袁文春《桓谭小说思想的新变》、孙少华《桓谭论赋与汉赋的“讽谏”传统》也从不同角度对桓谭进行研究,体现一定新意,表明桓谭研究的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另外,还有一些对桓谭的研究散见于对其他问题的探讨,如:王征的硕士论文《东汉建武时期文学研究》对桓谭《新论》的艺术成就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郭世轩的博士论文《士人认同与时局变——从思想史的角度论魏晋艺术精神的萌生》认为桓谭是一位卓尔不群的思想家,并且对他独特的政治思想进行了概述,对他的文艺思想也进行了简单论述。这一时期的论文论著数量不少,但主要是在已有研究领域进行的拓展研究,没有取得更加突出和有开创性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桓谭研究也很受国外一些学者的重视,着力点主要集中在桓谭的生卒年代和其《新论》的失传年代上。捷克斯洛伐克学者鲍格洛著有《桓谭的年代》、《再谈桓谭的年代》,认为“桓谭的一生,不可能准确的叙述,但以公元前43年至公元28年是很可能的”[11],他以史料记载的桓谭卒年倒推出生年,与很多中国学者从生年推知卒年的方法完全不同,为桓谭生卒年代考证提供了新思路。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对桓谭的生卒年代也提出了不同看法[12]。明代董说《七国考》卷十二《魏刑法》《法经》条,引用了桓谭《新论》所载的一段文字[13]。关于这段文字的真伪,历来多有争议。捷克斯洛伐克人鲍格洛认为《七国考》条文是董说根据《晋书·刑法志》伪造的[14],而日本人守屋美都雄却认为桓谭《新论》至明末尚存,董说可能看到并加以引用[15]。

自由民主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权利,并且各种观念的多元化发展都是被社会所尊重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就会接触到各种新的思想和观念。另外,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也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新鲜事物和各种不同思想观念的机会,当学生接触越来越多的不同观念,就会出现很多观念是与思想政治课程相悖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权威性的认知。基于这一形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受到学生的挑战,并且课程传播的政治思想也很难被学生认可。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桓谭及其《新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出现了不少著作,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步拓展,但研究范围上大多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桓谭进行评价或对桓谭的生平进行考证,近年来并未取得较有突破性和更具价值的成果。尤其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桓谭教育、人才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还存在很多空白之处,值得再认识、再研究。而关于桓谭历史文化资源之价值也未得到应有重视,这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处女地,需要多角度探究桓谭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与途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硕果仅存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桓谭教育、人才思想之内涵

桓谭的教育、人才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及言论中(本文以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所收文本为依据),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实践

《桓子新论·本造第一》云:“余为《新论》,术古今今(术与述通,疑当作术古正今),亦欲兴治也,何异《春秋》褒贬邪?”[16]537讲是该书的创作目的,述古正今正是为了“兴治”。桓谭的思想不是纯学术的理论探讨,而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是以古为鉴,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对策,是为改变现实中统治者施政的弊端服务的。他强调实践,重视知行合一,以文学创作服务具体实践。

桓谭重视实践还体现在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巧上。《桓子新论·道赋第十二》有云:“余少时好《离骚》,博观他书,辄欲反学。”[16]550指出实践出真知,当大量阅读了别的书后,才发现还是《离骚》最好。

《桓子新论·道赋第十二》又云:“扬子支攻于赋,王君大习兵器,余欲从二子学。子云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谚曰:‘伏习象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16]550这里先是用扬雄“读千赋则善赋”和王君大“观千剑而识器”的实践经验,来强调亲身实践的重要性,最后以谚作结,指出熟能生巧,“巧”也是“习”的结果。桓谭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很清晰的。

(二)因材施教

桓谭强调实践的效用,也强调教育实践中的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

《桓子新论·祛蔽第八》云:“颜渊所以命短,慕孔子,所以殇其年也……如庸马与良马,相追衔尾,至暮,共列宿所,良马鸣食如故,庸马垂头不复食,何异颜渊与孔子优劣。”[16]544认为颜渊不自量力,不顾资质所限,却全力追摹孔子,超越了能承受的范围,“所以命短”。正如庸马与良马做同样的事,良马“鸣食如故”,庸马却“垂头不复食”。指出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先天的禀赋不同,所能达到的境界和成就是不同的。后天的努力虽然也能使人提高,但过则成灾,反而对人有害。

在《桓子新论·启寤第七》中桓谭指出:“孔子以四科教士,随其所喜。譬如市肆,多列杂物,欲置之者并至。”[16]544这是从实用角度探讨人才的培养使用,以孔子“有教无类”、“随其所喜”的教育方式来强调,教育不能采取“一刀切”和整齐划一的方式,而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喜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才。

(三)德教为先

桓谭曾被认为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本质上是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儒家学者,其思想中的儒家“德治仁政”理念非常鲜明。《桓子新论·王霸第二》:“故言三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义,使知好恶去就。是故大化四凑,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16]537这里桓谭先以“三皇五帝”施行德治教化为理论基础,然后进行具体分析,指出:欲使天下安乐,须教以礼义,使知好恶去就,这是强调教育之于封建统治的重要性,通过德教可使臣民崇德守礼,明辨是非,有效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达到“王天下”的目的。

《桓子新论·王霸第二》又云:“传曰:‘孔氏门人五尺童子不言五霸事者,恶其违仁义而尚权诈也。’”[16]537指出教育要从孩子开始抓起,要从小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仁义道德等正统主流观念的宣传教育,传递正能量。《桓子新论·谴非第六》云:“贤人之言有益于德化也。是故君子掩恶扬善,鸟兽尚为之讳,而况于人乎?”[16]543这里以“贤人之言”来强调要以德为先,“掩恶扬善”,通过道德教育营造社会齐心向善的良好风气。

《桓子新论·言体第四》云:“夫言行在于美善,不在于众多。出一美言美行,而天下从之;或见一恶意丑事,而万民违之,可不慎乎?故《易》曰:‘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所以动天地者也。”[16]540指出君子以“美言善行”之德对大众言传身教,能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动天地者也”。

(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桓谭所处的是一个动荡不安、政权频繁更替的时代,先有外戚专权乱政、王莽篡位,后有绿林、赤眉农民战争,直到光武中兴才稳定下来。作为一个积极用世的儒者,桓谭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清除时弊,兴治辅国,他多次上书“陈时政所宜”并因此获罪便是明证,他的著述言论也鲜明地体现了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的人才思想。

《陈明政疏》开篇有云:“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16]535《桓子新论·求辅第三》云:“治国者,辅佐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大才乃主之股肱羽翮也。王公大人则嘉得良师明辅,品庶凡民则乐畜仁贤哲士,皆国之柱栋,而人之羽翼。”[16]538桓谭重视人才的力量,认为任用贤才是关系到国家“兴废”的重要问题,明确指出人才不仅是“股肱羽翮”,更是“国之柱栋”、“人之羽翼”,将人才的作用与价值提到了一个崇高的地位。

《桓子新论·求辅第三》又云:“王翁自见以专国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权,使事无大小深浅,皆断决于己身。及其失之,人不从大臣生焉。更始帝见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师,恃民悦喜,则自安乐,不听纳谏臣谋士。赤眉围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败。由是观之,夫患害奇邪不一,何可胜为设防量备哉!防备之善者,则唯量贤智大材,然后先见豫图,遏将救之耳。”[16]538这里桓谭以王莽和更始帝不用“贤智大材”导致最终败亡下场的实例,来证明任用人才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兴亡,不一定在于边境的险要,不一定在于是否专国秉政,也不一定在于老百姓一时的忧喜,而在于任用人才是否得当呀。

桓谭不仅重视人才,更强调知人善任,有效发挥人才作用。《桓子新论·本造第一》云:“秦吕不韦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汉之淮南王,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16]537讲的是吕不韦、淮南王重视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实例。《桓子新论·求辅第三》云:“捕猛兽者不使美人举手,钓巨鱼者不使稚子轻预,非不亲也,力不堪也。奈何万乘之主而不择人哉!”[16]538则指出不仅要重视人才,更要善于选才辨才,将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其才智。

三、新时期桓谭系列研究之重要价值与研究路径

(一)对其人其文及其思想价值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桓谭系列专题研究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桓谭及其思想的各个层面,发现其中蕴涵的当代新价值。如深入挖掘桓谭的教育、人才思想,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能够提供有效地指引和借鉴启示。也可以借此研究提升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价值,挖掘、开发、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桓谭历史文化品牌,开拓文化产业,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进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构建文学、文化和地方经济互动互赢的实用新模式,最终实现桓谭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和谐统一。

(二)桓谭教育、人才思想研究之主要路径

运用文学和文化的双重视角,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展开思辨与实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阐释和论证过程。在广泛调研、协作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别来研究桓谭教育、人才思想。横向以“知人论世”为前提,分析桓谭教育、人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桓谭生平与其教育、人才思想的关系,纵向以把握国内外桓谭相关研究的现状为基础,从中总结出关于桓谭思想中有关教育、人才方面的成果。在横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以其著作《新论》文本为研究依据,挖掘、提炼桓谭的教育、人才思想的具体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最后,运用文学遗产学和文化产业学理论,以地方实际为基础,对本地区桓谭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探索文学、文化和地方经济互动互赢的实用新模式。

桓谭重视实践的思想理念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不谋而合,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桓谭因材施教的思想理念与高职教育生源质量相对较低,且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须专门设计教学计划、编写实用教材的现实需要十分契合,高职教育必须量入为出,积极探索在短短3年的时间中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实践技能更强、就业竞争力更足的人才来;桓谭德教为先的思想理念与高职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培养理念完全合拍,成材必先成人,立德方可树人,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桓谭重视人才、知人善任的人才理念与集聚创新人才、建设美好中国的时代浪潮同频共振,高职教育要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总之,桓谭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密切配合,相互关联,依托桓谭故居、“桓君山藏书处”等遗迹作为核心载体,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文化资源与地方经济的有机嫁接与连体发展,打造具有本城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

四、结语

开展桓谭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是在学界总体忽视桓谭特别是其教育、人才思想及当代价值相关研究的情况下,对桓谭生平及著作进行系统地梳理、分析和研究,概括桓谭教育、人才思想的具体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填补桓谭专题研究的空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将桓谭教育、人才思想的系列研究成果与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与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桓谭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纳入学术研究之视野,有效践行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具有较强的开拓性。

[1]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58.

[2]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22.

[3]钟肇鹏.新论形神的作者应断归桓谭[J].人文杂志,1959(2):34—36.

[4]钟肇鹏.桓谭和王充[J].江海学刊,1963(5):29—31.

[5]张子侠.建国以来桓谭研究述评[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6]陈玉璟.关于桓谭思想的几个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1):47—52.

[7]皮朝纲.桓谭美学思想发微[J].固原师专学报,1981(2):24—27.

[8]余洁平.经验与理性的双重变奏——桓谭述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3):82—85.

[9]郭鹏.桓谭对《文心雕龙》的影响[J].南都学坛:人文社科学报,2003(5):61—63.

[10]张馨心,庆振轩.桓谭《新论》散论[J].社科纵横,2006(12):93—94.

[11][捷克斯洛伐克]鲍格洛,陶秋英.再谈桓谭的年代[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1):55—56.

[12][日]守屋美都雄.桓谭的生卒年代[M]//守屋美都雄.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附篇第三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52.

[13][魏]李俚.七国考: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56:366—367.

[14][捷克斯洛伐克]鲍格洛.李悝《法经》的一个双重伪造问题[J].东方文献,1959(27):75.

[15][日]守屋美都雄.关于李悝《法经》的一个问题[M]//日本中国古代史研究会.中国古代史研究.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65:117.

[16][清]作者不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严可均,校辑.北京:中华书局,1958.

2.Huaibei Branch,Anhui Radio&TV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China)

Contemporary Values and Research Approach to HUAN Tan′s Thoughts

LIU E1,2
(1.President Office,Huaibe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Huaibei 235000,China;

HUAN Tan who was a celebrity in history and culture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for a long time.HUAN Tan advocat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practice an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s.He also adhered to moral education first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bringing out the best in people and putting people in the right positions.HUAN Tan′s education ideas and its talent ideological training model can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guidance and shed light on the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practice.We shoul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ways to develo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HUAN Tan and ways to enhance his reputation,popularity and recognition.Furthermore,we should create Huaibei′s local brand of HUAN Tan Culture and build a win-win model of literature,culture and local economy,not only to provide a better service for the loc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but also to ultimately achieve HUAN Tan′s historical,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s.

HUAN Tan;educational thoughts;contemporary values

G40—09

A

2095—042X(2014)01-0068-05

10.3969/j.issn.2095—042X.2014.01.015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3-10-28

刘峨(1982—),男,安徽濉溪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高职教育的教学及研究。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qn13—08)

猜你喜欢
新论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东汉郊祀新论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论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