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丽
(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动漫艺术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造型艺术,突破了以往传统的艺术形式,充分运用“形、声、色”的组合,将艺术形象以“动”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赋予这些艺术形象以生命与灵魂。它应该是一种最没有或较少阶级、民族或时代差异的艺术形式,这也是动漫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人类的审美感受中,存在审美的共识也存在审美的差异,而动漫艺术突破了所有的界限,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青年人,都可以在动漫艺术中找到童真的记忆和审美的乐趣。当我们把动漫作品作为一种审美客体时,一切的限制将不复存在,人们会调动所有的视知觉,忘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动漫世界里自由翱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引发愉悦的情感感受。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对审美主体所产生的愉悦感受和欣赏、评价等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被称作为审美感受。而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美具有普遍性,人们对美的事物和形式往往有一些相近或相似的审美心理感受,人类在审美上较容易形成共识;同时,美又具有主观性,在审美活动中,总会伴随着个体的好恶爱憎,充满了情感色彩,审美感受往往又不完全一样。当今的动漫艺术利用感知觉的所有形式与语言塑造出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从而反映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是其真正的含义和追求,也是当代审美文化的真实体现。
作为一名动漫创作者,在所创作的动漫作品中如何做到既符合人类共有的审美共识又能利用审美差异突出作品的风格特色呢?这就不仅需要创作者能发掘本民族、文化中独具风格的审美特征以创作出不同的动漫形象,也需要我们遵循一些共通的创作手法,符合大众审美文化中一些既定的审美原则。因为能获得成功的动漫艺术作品往往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大众喜闻乐见并熟知的对象,能充分表达审美文化中的民族性优点,蕴含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思想,这样的动漫作品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使之成为创作者和观赏者之间精神和心灵交流、沟通、互动的桥梁。
审美意识作为人类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有历史继承性的一面,人类生活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心理基础和审美需要,不同民族之间是既有差异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因素,而在人的艺术思维中还存在一种直观的相似性,它决定了艺术形式的审美相似律,这种相似律的心理基础即审美的集体表象,因此人类的审美活动在广义上是具有共通性的。在动漫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的内心体验在外化为艺术世界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人类情感活动和审美意识中某些既定的基本规律。在动漫创作时遵循的审美共识应该说是一种相对性、沟通性的共识,是一种跨文化、开放性、变化着的审美表达方式。在动漫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首先关注的问题是:创作出来的视觉形象人们是否会喜爱?是否符合人类的情感需求?是否能满足大众的审美共识?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创作者平时丰厚的积累与储备,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的生命体验、特殊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感受人们相同或不同的喜好,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追求的情感、理想等,并能不断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才能准确地对动画形象定位和选择,使其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打破国家和民族界限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动画片《功夫熊猫》虽然是一部美国动画电影,但它是以世界人民都熟知并热爱的中国功夫以及中国国宝“熊猫”为主题进行的创作。该片以中国古代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了武林高手的故事。影片的主角——阿宝,是以人们熟悉知晓并深入人心的中国国宝“熊猫”为创作原型,其动漫角色塑造得十分可爱、善良、憨厚,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胖而笨拙的身体,不够灵活的身姿,有些胆小、有些怯懦但有颗勇敢追随梦想的心。片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反面人物“雪豹大龙”,它有贪婪的野心、黑暗的本性,为了让这一动画形象满足观众心目中对反面人物的整体印象,在角色塑造上特意加进了许多日常反面人物惯常的形象特征,如倒立的八字眉、凶恶的眼神、邪恶的心灵等等,使这一动画形象十分阴险狡诈又诡计多端,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反面人物形象认识的基本特征相吻合,与熊猫阿宝这种被国际公认的可爱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大众的审美情感有所依托,得到释放,进而对片中的动画角色认同并产生喜爱。该片为美国梦工厂动画出品,对于该片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境,正如导演John Stevenson强调的:“他们的艺术创作是想带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的正面信息,希望透过熊猫阿宝鼓励大家,只要努力坚持梦想,一定会成功。”这种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的精神应该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得到人们认同和赞许的。同时,电影亦透过阿宝与师父的师徒关系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又如中国20世纪60年代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改编自神话故事《西游记》,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戏曲表演等艺术特点,以民乐伴奏,采用京剧锣鼓打击乐增强效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片中刻画出孙悟空不畏强权、反抗压迫的叛逆性格,机智勇敢、聪明活泼的个性特征,代表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将民族风格中追求自由独立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反面人物:貌似端庄却心藏杀机的玉皇大帝,口蜜腹剑的太白金星,骄傲自大的巨灵神等等。通过这些性格鲜明的正、反面人物形象相互映衬,使得具有反抗精神又可爱可亲的孙悟空形象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还有由林文肖导演的国产动画片《雪孩子》,片中所展现的美好纯洁的快乐,细腻真挚的感情,以及雪孩子牺牲自己救助他人的高尚情操,在告诫观众做人的基本道理之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最美好的道德品质。从这些具有审美价值的动画片中我们可看出,在动漫艺术创作中遵循一些人类的审美共识、符合既定的被大众所认可的方式方法是创作动漫艺术作品最好的途径,而不能背离现实生活的一些传统审美意识去进行创作。
在现代动漫创作中遵循人类所共有的审美相似律的创作方式和原则是必要的,但我们也应该鼓励创作者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因为人既是社会整体的一份子又是一个个体的生命存在。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感受既受审美主体个性差异的影响,又受审美主体所处时代、民族、阶级等社会条件的制约。所以,审美差异不仅有个性差异,还具有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特性,一个国家、民族受到相同文化的影响,必然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某些共同因素,而这些因素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就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许多优秀的动画家都会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文化和特征融入到自己的动漫作品中,以构成自己作品的独特价值,如日本著名的动漫大师宫崎骏等。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突出个性,因为民族与民族之间也是既有差异也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因素,还是必须站在共识性的审美角度并结合具有自身情感特征的构思,使动漫作品既不陷入俗世既定的框架,又能实现人人心中预想的最美境界;既能遵循人类所相似的审美共识,又要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不同的组合、新的排列。
对于中国动漫创作者而言,怎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作品?这应该是当代中国动漫界正在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老生重谈中国早期的动画作品,其中有许多经典是都值得我们今天再去认真推敲和研究的,如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火童》、《金色的海螺》,皮影动画片《张飞审瓜》、《东郭先生和狼》,木偶动画片《孔雀公主》、《阿凡提的故事》、《崂山道士》等等,这些将中国传统艺术巧妙融入的动画片,以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色获得了世界的赞誉。其中水墨山水动画片《山水情》可以说是中国式动画的典范之作,其将中国传统山水画引入动画创作中,使平面的水墨形象“动”了起来,而整部作品更是充满了中国式的隐喻,将中国诗画般的意境融入到动画片中,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学意蕴特征。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该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利用水和墨在画面中自然渲染开来,一个个不同的场景就是一幅幅优美的水墨画,没有对白,却有丰富的叶笛声、琴声、水声、风声、动物声来配衬各种场景。该片将中国道家思想的精髓——道法“自然”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综合融入,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虚实相生的美学意境,将师徒情、山水情、自然情以最中国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达到了中国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这部动画片将中国绘画的水墨技巧发挥到了极至,其画面之精美与故事内含的哲理无不使人折服,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的美,以至于如今人们仍津津乐道,以此为骄傲。而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的动画片《天书奇谭》,影片的叙事结构秉承了中国文学和戏剧的叙事传统,在人物造型、场景设计等方面充分运用许多民族的东西,中国味十足的美术设计在这部动画片里达到了顶峰,充分借鉴了中国工笔重彩画、敦煌壁画、戏曲脸谱、戏曲舞台服饰、民间年画等多种传统艺术特色,无论是浓墨重彩或是轻描淡写都与影片的风格配合得天衣无缝,内容和形式别具特色,是一部集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动画佳作。当然今天的动漫创作不能完全重复和默写这些路径,但在进行动漫创作时将中国特色的气韵生动、写意韵致作为作品的美学追求和审美境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养分,再经过审美艺术的创作与处理,构思创作出不同于他国的、新颖的动画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艺术作品,应该是今天中国动漫创作者们需要去不断尝试和探索的。
总之,任何的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而动漫作品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可以更为直观、感性地将人类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进行深入挖掘。因此,在动漫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生活中观察与积累并加以主观理性的改造,遵循一些人类共有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把艺术创作的理性认识建立在人类共识的审美文化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本民族独特的审美差异,真正做到“和而不同”,这样才能创作出新颖的动漫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使观众的情感融入到动画中,让我们的动漫作品真正成为无国界的、民族的沟通文化、情感的艺术桥梁。
[1] 张颖.中国动画与“中国学派”研究[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35-198.
[2] 苏荟敏.美学的跨文化研究:从文化自觉到审美共识[J].兰州学刊.2007(3):175-177.
[3] 徐大鹏.中国动画创作中的审美问题[J].电影文学.2011(14):36-37.
[4] 李哲.论动画观众的审美心理[J].新闻界.2012(17):21-24.
[5] 钟令青.浅谈动画12原则[J].大众文艺.2011(7):31-32.
[6] 赵允智.丹青灵韵《山水情》——中国水墨动画的文化特质研究[J].电影评介.2008(1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