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国
(成都理工大学 政治学院, 成都 610051)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杰里·波拉斯(Jerry I.Porras)在《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一书中强调,长久享受成功的企业拥有核心理念并为之奋斗是其持续成长的关键。因此,现代企业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在其成长为卓越企业中的作用,而且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共同的价值观。现代企业怎样培育卓越的文化精神呢?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1]。作为当前各行各业的价值标准和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也就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和建设的价值指导。
现代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不仅代表企业组织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而且具备相分离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现代化的新型管理制度和呈扩张化趋势的企业规模等显著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现代企业发展的本质不仅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精神的确立和发展。
对于我国现代企业而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举措。在现代企业中,为有序地组织和配置企业资源,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运行和管理规则,以对企业机构进行合理规范,形成能够有效维护现代企业运行的各种制度,即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指企业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规则的集合体,是约束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各种规定的总和。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主要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现代企业文化的引领与指导,也需要企业文化的基础性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而且能在危机时刻为企业创造奇迹。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任何现代企业真正的优势绝不仅仅是领先的设备、技术和资金等物质性因素形成的硬实力,而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等软实力。在现代企业中,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物质设备和技术等硬件条件很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只有领先的企业文化能长久延续其优势,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精神是十分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可以说,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尤其要加强企业文化精神培育,必须从战略高度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含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特色性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独具企业特色的文化标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企业不断探索和学习企业文化的构建,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误区和弊端:一是企业文化尤其缺乏价值内核,企业文化理念表现出“三多两少”的状况。“三多”是指表现企业文化精神的口号多、雷同多、空话多;“两少”就是指企业文化缺少创新性的灵魂,缺少个性化的价值核心,千篇一律的“敬业爱岗”、“追求卓越”等口号,反映不出企业应有的独特性和价值追求。二是不少企业在文化传承上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企业文化的标签化、碎片化趋势明显。有些企业过分盲从于西方文化,简单截取西方文化的片断或符号作为企业文化的标签;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直接生吞活剥传统文化的只言片语,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整体意识,使企业文化缺少必要的演绎、提炼和创新,以致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和超越。三是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认识和发挥不足。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最重要主体,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宿感,直接关系着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现代企业文化过分强调团队的重要性,过分重视企业文化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而缺少对员工个人价值的激励和发挥,使员工的个人价值淹没在企业团队精神中,严重挫伤员工的创新和进取意识,最终使企业文化因无法接地气而缺少根基和沃土,难以开出鲜艳的精神之花。四是一些现代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和效益,忽视了企业本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担当,以致文化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和错位,滋生出畸形和异化的企业文化意识,最终造成企业发展受阻。针对上述问题,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亟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指导、纠正和引领。
现代企业承担着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社会责任,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体现的道德水平和企业精神培养的境界意识都应当高于其它企业。因此,应该按照高标准、高期望和高水平的社会要求,对现代企业文化精神进行培育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其最大限度包容和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本精神。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企业价值观的就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从现代企业发展来讲,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促进科学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幸福的要求,并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企业员工,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作为我国当前最积极、科学和进取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企业文化的“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使现代企业文化具备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研究和探索现代企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助于企业培育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激活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形成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环境。
作为现代企业来讲,发展经济和追求效益既是根本任务,也是主要目标。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引领企业文化发展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培育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思想指引。因此,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企业中的践行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转型期,现代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不断形成多元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和利益格局,导致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与矛盾。企业员工面对冲突和矛盾的价值观念,往往会在价值选择上表现为无所适从,以致现代企业文化的主导意识被肢解或撕裂为文化碎片。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最大限度剔除消极、负面的非主流文化因素,发掘各类文化观念的积极成分,整合而成健康、进取的文化基因,以凝聚成文化共识,引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同时,企业文化体系是一个自觉建设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现代企业文化就会因失去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而迷失方向。
企业文化是企业观念意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精神更是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核。良好的现代企业精神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武器”,是企业市场竞争“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精神就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智慧有机结合而成,是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观念外化,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在现代企业精神的培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基本准则,是提升企业精神的价值导向。
在我国现代企业中,人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因为,“人是世界上惟一主动追求发展的存在物”[3]。因此,现代企业精神要使员工的主体地位得到最高尊重和凸显,才能激活员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做到“先做人,后做事”。在激活主体意识过程中,作为引领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性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起企业文化的骨骼架构,主导了企业精神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和内在诉求,确立起现代企业精神的实质性内核,使其肩负起对企业和员工进行价值引领,并确保这种引领的高远性、人文性和现实性。因此,只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精神才能够主导员工积极的价值取向,确保企业精神在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不泯灭员工的自我意识和合理的个性化诉求,也能激活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励其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奉献、积极进取。
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并要求现代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目标指引,将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企业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利益有机结合,“‘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利润和员工福祉,从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和个人行为准则三个层面着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精髓深深地植入企业各项发展之中,激活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其核心追求是强国富民和繁荣昌盛。强国之梦是承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民主、富强、文明的热切期盼。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发展规律来看,任何国家、民族的进步都是精神和物质、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是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的最高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的价值要求,是对强国之梦进行的科学引领和准确定位。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现代企业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对现代企业而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不仅为企业描摹了强国富民的奋斗蓝图,还为企业注入了肩负国家兴亡、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处于改革攻坚克难时期的现代企业,尤其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来引领思想、凝聚共识,激发企业的信心与活力。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利益主体和利益格局均处在深刻的调整之中,以致各类思想观念呈现出碰撞、融合、冲突和矛盾交织的发展态势,滋生出潜在的社会隐患和现实的发展障碍。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类“隐痛”,亟需以党的十八大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必要的调适和有力的矫正。因为,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既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普遍性期待,也是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要求,更是支撑社会发展进步的理性意识和精神标识。事实上,现代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社会深刻转型之际,现代企业关乎社会各领域,不仅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也与社会进步深度融合。从这个角度讲,现代企业是践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的重要主体,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除了承担经济责任和政治责任之外,还要肩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社会责任,主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循环和发展。基于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现代企业理应成为践履公平正义的典范和表率,成为维系和遵守公序良俗的楷模与标杆,更加积极地展示出对社会发展的担当精神和开拓进取意识。对现代企业而言,商品交换和社会服务是其作用于社会的主要方式,并与千家万户发生各类经济联系。现代企业以“商品”为价值观念的传递纽带,展示其对社会进步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对社会民众形成正向的观念影响和价值示范。因此,现代企业应在商品生产、交换和服务过程中,成为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的排头兵和急先锋。具体讲,现代企业要切实践行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四大价值要求,一方面,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确立健康的消费关系,积极改善经济关系,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协调、高效地发展,切实承担起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在自由竞争、平等交易、公正合理、依法治理上下功夫,担当起引领社会进步的重大使命。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中,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仁爱友善思想和优秀道德传统的现代化升华,是激励个人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形成价值共识和汇聚思想力量上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渗透性和大众性。当前,中国的改革正在涉深水、过险滩,亟需当代企业顺应改革大势,紧跟时代步伐,整合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以应对各种挑战。常言道:人创造环境,环境孕育人。优秀人才不仅是良好道德风尚的耕耘者,更是积极健康的思想土壤孕育出的结晶。因此,现代企业的发展既要关注优秀人才的培养,更要致力于良好思想道德环境的建设。正如刘云山所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5]。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所有员工都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主体。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在为实现“强国富民”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企业精英中,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可以深层次地作用于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形成团结奋进的思想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01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1]。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员工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构成极为复杂,且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也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极为宽泛,服务的对象极为复杂多变。为此,在现代企业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制度规范,而且要通过“三化”(通俗化诠释、具象化演绎和典型化宣扬)的转变路径,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打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大、上”的形式约束和局限,有效实现“三贴近”,即贴近员工生活、贴近企业生产、贴近社会现实,确保其能够接地气,彰显生机与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开放而富有张力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包含了传统文化精华的现代化阐释,涵盖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中国化表达,还融入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性精髓。简洁的12个词语蕴涵了博大精深的理论诉求和价值愿景。作为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被现代企业员工理解和掌握了,就能内化为积极的价值导向,从而展示出耀眼的理论魅力。反之,再有力量的理论如果被束之高阁,远离社会现实,其光辉都难以照耀前行者的脚步,自然也就会被社会实践所抛弃。换言之,“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6]。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应有的价值导向作用,首要的任务是将其进行通俗化阐释,以使其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体系之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借助现代企业文化传播平台,对企业员工进行渗透和影响。
在现代企业中,要让员工正确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员工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复杂性。从现代企业员工的构成来看,他们在文化基础、学科学历背景和家庭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认知和接受状况。基于这种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要让员工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必须对其进行通俗化的转换和阐释,使其贴近员工的认识方式和领悟能力。所谓通俗化,就是以简单、直白和易懂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贴近员工生活的表达。“要求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阐释时,要少用官话套话,多用大白话;少用长篇大论,多用短句熟语;少用单一的文字符号,多用群众喜欢的图片符号和喜闻乐见的小故事。”[7]也就是说,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对其进行直白式的“解说”,力求简单化每一个观点的表达,使其尽可能地贴近企业员工的生活,贴近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状况。通过通俗化的阐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简单化、直白化和生活化,展现其丰富而生动的理论魅力。这样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入”,即入脑、入心、入行,并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发挥其对员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夯实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基础,改善企业文化环境,充实现代企业积极进取的文化内涵。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凝练和抽象的方式概括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要求,即三个倡导。要将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之中,使之对企业员工形成强有力的思想导向,对抽象的理论进行具象化演绎是很重要的。价值观发生作用的机制“更多是通过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自觉、依靠人内心的力量来实现的”[8]。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在践行中不断得到认同和培育。因此,在现代企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6]。但是,在现代企业,对于高度抽象和凝练的理论概括,不是所有员工都具备自觉认同并接受它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例如,生产型企业员工构成就是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层次性,各层次员工的学习和接受方式千差万别。对于各个层次的企业员工来讲,纯粹抽象的理论宣讲几乎都无法产生实际的效用。基于企业员工的这种认知差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应该对抽象而凝练的价值表达进行具象化演绎,使其褪去理论的神秘和清高,呈现生活化、具体化、活动化的实践性本质,使其能够“落地生根”,并在具象化的演绎中升华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
所谓具象化演绎,就是要通过各类简单、直白和率真的表现形式,将核心价值观抽象的内涵演绎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图片和影视作品,并赋予抽象理论以艺术的美、生活的实和道德的善,使其以简洁而直观的形式作用于人的认知系统。这恰如刘云山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所说,“这就需要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6]。这就要求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多种平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员工的学习、工作、生产和生活之中,随时以鲜活、实在、生动和具体的内容,激活企业员工内心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让其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获得启迪,最终能够自觉地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此外,现代企业经常组织的各类重大活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象化演绎的载体和途径。因应丰富的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经营和生产模式、企业精神凝聚等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常常组织诸如各类庆典活动、促销活动、捐赠活动或认养活动,以及在企业内部主办一些重要仪式。在这些活动、仪式中,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巧妙地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是使其具象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进行具象化演绎,能更生动形象地展示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引导企业员工以感性的方式理解价值观、尊重价值要求,继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可以有效地促成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收与合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企业中进行培育和践行,既需要企业上下进行总动员,进行推广普及,也需要基于企业员工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在宣扬途径和方式上进行多样性探索。在现代企业,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企业精神的提升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进行归纳与提炼,并使之上升到相应的道德高度和价值境界。在归纳和提炼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都离不开时代典范和优秀人物的示范性贡献,以确立道德楷模和价值标杆。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通过推介先进性和典型性人物的价值选择,进行典型化宣扬。
所谓典型化宣扬,就是要通过弘扬现代企业内外先进楷模的时代精神和价值风范,确立价值标兵,为企业员工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让全体员工学习有榜样,追赶有目标。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榜样是一面精神旗帜,它能引领方向,催人奋进。因此,现代企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榜样的价值资源,鼓励员工走近身边的典范,传播各类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并从中获取榜样的价值力量。诚如古人所说“见贤思齐”,在人的价值情感的培育和价值目标的树立上,典型的示范效应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具体到现代企业,在企业文化中树立先进典型的形象,形成学习身边的模范、争做时代楷模的浓厚氛围,从而为企业精神注入“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可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企业更好地开花结果。
总之,处于改革前沿的现代企业,面对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并深受多元文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企业文化需要不断发展,企业精神也需要不断提升。加之,企业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和敏感性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需要大胆探索宣扬方式和途径,还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价值观引导模式,努力确保理论与现实的深度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2014-07-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820.htm.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理论版).
[3]沈湘平.从人的发展看主体教育的目的[J].教育研究,2004,(6):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5]刘云山.“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炼表达[EB/OL].(2014-01-04)[2014-07-0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1-04/5697643.shtml.
[6]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2.
[7]黄蓉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培育[N].重庆日报,2011-09-25(04).
[8]周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三个环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