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外”演绎精彩

2014-03-24 08:36左晓红
教师·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意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左晓红

摘 要:课堂中的“意外”随处可见,但并非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圆满地处理好。如何解决“意外”,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值得教师们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循境直入、化解“意外”, 巧妙迂回、摆脱“意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给教师们一些启示,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机智,把我们的语文课堂演绎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演绎精彩

1.巧妙迂回,摆脱“意外”

小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框架,给我们一些“意外”,让人措手不及,招架不住。教师可以将这些“意外”还给学生,通过巧妙迂回,引导学生,摆脱“意外”。

教学《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时,教师请学生说说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有哪些?学生寻词引句,侃侃而谈。当课正随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1:老师,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阿炳一定要把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呢?

师:(数秒后)同学们,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值得我们思考,有没有同学能告诉他呢?

(学生在愣了一下后,有的读书,有的思索起来)

生2:因为阿炳生活困顿,又身患眼疾,他没有亲朋好友,只能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

生3:因为惠山的月夜是很美的,从课文的“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我想阿炳一定是觉得这月夜太美了,情不自禁就倾吐起来,就像我们看见美丽的东西要情不自禁赞美一样。(全班笑)

生4:月亮是光明的象征,夜虽然是黑的,但因为有了月亮,夜也亮起来了。阿炳向“黑暗中的光明”倾诉,表达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很合适。

生5:课文中有一句话:“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可见阿炳很喜欢月亮,把月亮当成了一个可诉心事的朋友,他就将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它听了。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来当一回皎洁的月亮,闪烁的群星,来倾听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吧。(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

该案例中,教师面对越来越有主见的学生,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汲取学生传送的信息,并在“棘手”时,适时施出“迂回”计——将问题反抛给学生,巧妙“救场”,不露痕迹的摆脱“意外”,使原本困窘的场面生成为课堂中的亮点。

2.循境直入,化解“意外”

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常常是浅尝辄止或朦朦胧胧,造成对文本解读时匪夷所思的“疑惑”“误读”。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老师,对此不能鄙夷不屑,而应充分发挥其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作用,努力挖掘“疑误”的潜在资源,并巧妙地融进教学中,循径直入,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性阅读活动中与文本正确对话,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正确构建,在“疑误”中创造出“精彩”,生成充满活力的教学局面。

有时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是由于对文本内涵的模糊解读造成的,教师可以凭其敏锐的触角加以捕捉,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巧妙地将“意外”转化成挖掘文本内涵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误”“意外”无可厚非地存在于阅读之中,教师要善捕巧引,借题发挥,循境直入,化解“疑误”,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不再是抽象的说教,枯燥的灌输,而是充满魅力和激情的探求活动。

3.弃案投新,引领“突围”

课堂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活跃的思维挣脱教师的“牵控”,奔向“野外”。此时教师如果死抱教案将预设进行到底,那么课堂会出现僵局,步入冷场,犹踩“雷区”。面对“险急”意外,教师若随机应变,放弃预设,诱导学生生成,那就可能成功“突围”,迎来新天地。

其实,学生的思维“脱缰”带来的不只是难堪,还有机遇和挑战。“险急”之时,更需要教师机敏引领,彰显教学机智和调控艺术。上述案例中,教师理智地、主动地“弃案投新”,终于化险为夷,成功“突围”,那种峰回路转后的畅达,更让人刻骨铭心。

总之,课堂“意外”是智慧火花的闪烁,是课堂自然“曲线美”的展现。当教师遭遇课堂“意外”时,只要准确辨识,灵活应变,选择合适的策略,定能演绎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2]沈 倩.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J].上海教学研究,2005(9).

[3]陈 杰.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J].语文学习,2006(2).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南关小学)

猜你喜欢
意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