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偏向于实验和应用的探究性自然学科,通过生物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要得多。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初中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应试性。但是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切实执行新课程教育。
一、探究问题意识教学的意义
探究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相应的疑问,并对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的意识。这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在新课程理念日益普及的今天,这样的探究问题意识培养教学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职工作者的注意。通过探究问题意识的教学,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起着重大作用。对于我们初中生物教学人员而言,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我们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问题意识教学的作用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通过对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意识教育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生物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来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属于学生,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探究问题意识教学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探究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在平时的生物学习中,学生就会更加注意思考、勤学善问。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注意问题的提出。在问题提出的同时,学生也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此一来,学生在提问、探索、思考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就会得到全面的发展。探究问题意识教学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保证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探究问题意识教学的策略
(1)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生物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对课本上生物知识点的罗列,对学生提出硬性的背诵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就是“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没有探究问题的意识,又怎么能够学好生物呢?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改变传统生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归还到学生手中,把学生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2)建立师生友谊,引导学生提问。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学生提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一旦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他们就会格外认真,相反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和学生之间建立朋友一样的感情是实现探究问题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学生在提问中出现的错误,我们需要合理对待,积极引导。一旦学生发言错误,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前车之鉴,予以强调。但是,不应批评,不应指责,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提问观,减少不必要的挫折。
(3)科学探究策略教学,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会从天而降,必须具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探究问题意识教学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在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积累。面对那些生物探究问题,不是学生不愿意探究,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就是缺乏科学探究的策略。因此,在日常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加强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教学。例如,在初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的教学中,为了研究植物得失水的原因,我们不妨采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实验。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既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辅之以必要的科学研究策略,得出植物细胞得失水与盐水浓度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授的不是生物学原理,而是生物学探究方法和策略。只有学生们自己动手了,他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实验得出的结论产生信任。
(4)教师及时答疑,激发学生们不断深入。初中生的阅历和常识还不够宽泛,对此,教师需要及时答疑。从实际教学中看,我们的学生为何会置那些不懂的问题于不闻不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囧事没有及时答疑,导致学生的问题被搁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是很容易进入生物学习的情境的。可是,他们往往不够深入,缺乏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探究。这里所说的就是创新意识。面对学生们的疑问,教师必须及时答疑。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生物学习兴趣;反之,也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和鼓励下,就会不断深入,更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总之,学生们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才能拓宽思路,敢于提问。初中生物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探究新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学科是最容易激发学生们探究问题意识的学科了。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意识是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四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