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兴趣之中学数学

2014-03-24 20:26刘爱花
教师·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数学兴趣创设情境

刘爱花

摘 要: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学数学,在对话之中学数学,在操作之中学数学,在思考之中学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兴趣之中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兴趣;创设情境;有效对话;操作激趣;数形结合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历来都是数学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针对如何认识数学教学,使学生学有兴趣这一问题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专家在教材编排上就考虑了怎样提升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下面我就谈谈如何使学生有兴趣学数学。

1.在情境之中学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新课改教材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给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像人民币的认识、比高矮、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分一分、统计等都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在教学中如果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就能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使学生明白:必须得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遇到的生活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2.在对话之中学数学,引发学习兴趣

有效对话,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如:5+4○4+5,要求填 “<、>或=”,正常的方法是计算两边,判断,填写。我让学生做完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两边相等,填等号。”“○前后5和4的地方变了”等。我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没有给结论。二年级再出现此题时,我在练习后引导学生归纳,一个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说:“我发现,○前后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的位置变了,和一样。”我根据他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加数的位置变了,和不变”。我又出了几个类似的题让学生验证,通过做发现真是这样。至此,学生的脑海中已初步有了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要形成对话,首先要让学生说话,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也不要紧,至少说明学生思考了,其次反映了有些学生“还不懂”等教学信息。数学课堂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本质的一种对话。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 “对话”,要动静结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思考之中,才能把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调动起来。

3.在操作之中学数学,呼应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的学习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让学生用七巧板中和正方形等高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描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进行转换成另一种更规则的图形——长方形,移动到长和宽与画上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重合。学生通过进行有趣的图形拼割转化,最后找到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联系,不难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得出想要探寻的问题的结果,其实是顺应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顺应正中下怀,学生高兴,老师轻松,在自然而然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数学知识,老师达到了教学目的。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4.在数形结合中学数学,使学生学习有兴趣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比如“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也就是把数量关系精确刻画的量与图形的直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象地展示问题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在一堂课教学中不是单纯地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相互交融,但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懂、学好,达到优教优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河满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数学兴趣创设情境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用生活助燃数学之光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