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丽
摘 要:笔者对语文作业批改的方法进行了20多年的实践探索,最终研究出了语文作业批改的“五改法”,即:一是“自改”;二是“互改”;三是“监改”;四是“审改”;五是“修改”。 学生是作业的主人,是批改的主体;教师是作业批改的主导,要凝聚作业批改的正能量,让作业批改充满活力和效力!
关键词:语文作业;批改法;探究
教坛,是我迎着晨曦出航的大海,是我踏着星月耕作的土地。在20多年教海搏浪泛舟中,对语文作业批改的探索历程的感悟,对我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业之后刚开始工作时,我对作业、作文都十分虔诚地批改,百分之百的认真。加之繁重的上课、辅导、备课,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当一个语文教师太累!这种感受我刻骨铭心。
有一天我发现很多的语文教师改作文不到三分之一,改作业都是稀里糊涂打一个大大的钩或者叉。从此我学懒了,作业、作文能少改就少改,能不改就不改。可是我的学生也变了,由原来的作业全交到后来的少交,甚至不交。我有些害怕了!可是,那一学期正碰上县教育局“两项常规”检查,校领导把我改的作业作为学校的“荣光”送去检查。可是,检查组说我改的作文太粗。校长一脸的疑惑和不高兴。我感到脸红。老老实实全批全改的我又回来了。难道教师辛苦批改作业,就是为了迎接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检查吗?那岂不是教师工作的悲哀吗?
我有幸到西安、延安聆听了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的学术报告。了解到他所代的课基本不教,作业基本不改,把任务压给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点令我耳目一新。我总在想:传统的作业批改,是教师辛苦的孤改,与学生被动的“一拿二看三扔四不改”,形成鲜明的反差,造成了教师的批改与学生作业反馈上的“两张皮”,违背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初衷,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到底有没有一箭双雕、省时高效的做法呢?对,把学生作为批改作业的主体!这样,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压实了学生的担子,学生又参与了教学,提高了批改效益。一种莫名的灵感闪过心头。我的想法与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既符合了课改精神,更为关键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我总算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悄悄地开始了作业批改方面的改革。我的做法是“五改法”:一是“自改”,学生用铅笔自己改,把自己作业上的漏洞先改正过来。二是“互改”,一般是同桌相互批改,用彩笔改(不能用红笔和学生作业相同颜色笔,以示区别),并写上互改者的姓名。三是“监改”,4~6人一组,民主选举1名组长,职责是检查学生的自改、互改的情况,并签上监改者的姓名。四是“审改”,教师在前“三改”的基础上,用红笔进行审查。经过前三关学生的批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教师只关注突出的问题重点改一下,随后再重点辅导。简单地说,就是“一审二批三评”。五是“修改”,作业发下来后,学生根据自改、互改、监改、审改的情况,把有错误的地方认真地改正过来。在下一次作业批改之前,“五改”者都要监督该生修改环节是否完成。师生合作的“五改”,层层把关,关关相扣;色彩鲜明,责任分明;多次修改,记忆加强;知识深化,技能拓展,融汇了师生共同的智慧,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性高效作业批改过程。
当然,作业“五改法”的真正落实,教师的范改很关键,常常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改法实施之初,我的要求很严格,答题的规范格式,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错别字、每一个病句、每一个答案等诸多方面,甚至对字数的数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常常让学生随意抽出几本作业,让学生写在黑板上,让部分学生用彩笔现场集体批改。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生放不开,教师检查多。但久而久之,我的学生真的改顺了,似乎都有一种“怪癖”,见了作业都想改,不改心里就发慌呢!经过小组长、科代表的检查不合格后,那些改得很差的学生,我就请他们到我的办公室来,实现面对面的培训。
“五改法”的发明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在互改的问题上,我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改法,批改者不一定是同桌,也可以自选信得过的、水平高的同学给自己面改,这样,批改者水平越来越高。我把作业“五改法”逐步应用到作文批改、黑板做题批改上,效果显著。
层层地批改,层层地把关,层层地督查,学生创造性完善,岂能不胜人一筹?“五改”的主人和主体是学生,他们是作业的创造者和雕刻者,精益求精,天地一新,岂不高效!
教海坎坷求索,岁月创新如歌。教学实践让我懂得,语文教学的智慧是:学生能做的而且能够做得更好的,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是作业批改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业批改的主导。教师要激励学生自主完善、群体合作、共同参与、取长补短,凝聚作业批改的正能量,让作业批改充满活力和效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君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