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报纸的未来
张超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在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相对于新兴媒体,报纸依然存在着相对竞争优势,报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报纸可以选择数字化转型,也可以选择艺术化生产。作为媒介的报纸,永远不会消亡。
报纸;互联网;新媒体;媒介
2005年以来,国内报纸发展速度严重受挫,部分报纸广告收入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对于这一现象,我国报界把报纸发行市场低迷和广告经营困境,主要归因于基于传播科技的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高速增长。新兴媒体不仅改变了人们阅读新闻的方式,从传统媒体掠夺“眼球”,还为广告商提供新的广告运作方式,从传统媒体掠夺“财源”,进而掠夺传统媒体的“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还能走多远?
在悲观者中,菲尔·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提出,报纸已经不是在走“螺旋式死亡”之路,而是走在“直线式死亡”之路。他认为,报纸的垄断已经结束,因为报纸能够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正在被其他的媒体以更便宜的价格和更高的效率提供着。
当然,更多的人对报纸充满着希望。乐观者认为,只要有需求就有生命力,报纸作为传统纸质媒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新兴媒体所不能完全具备和取代的。那些怀抱精英新闻理想的人,甚至期望这个散发墨香的媒介可以凭借强有力的独立评论与人文关怀而成为社会公器。
当我们回顾报纸乃至整个传媒发展历史的时候,不难发现,在世界报业发展史上,每当一种新的大众传播方式出现的时候,报纸都会面临挑战与威胁,但最后反而都成为报纸新一轮变革与发展的契机。那么这一次,报纸会消亡吗?
(一)自身优势
从报纸自身的媒介特点来看,报纸仍存在新兴媒体无法替代的相对竞争优势:报纸凭借长期的新闻产品提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新闻敏感和新闻整合能力,能够为读者提供非常精粹的信息;传统报纸在过去的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是其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使得报纸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从根本上讲,内容是媒体运营与发展的内在核心。报纸以内容为王,是原创性最强的媒体,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内容提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网络等新兴媒体远远无法企及的。
(二)发展状况
从报业的发展周期来看,我国的报业还很青涩,无论是人均消费量,还是从报纸广告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远远没有达到作为一种产品和产业的成熟期。报纸是新闻宣传的基石,是构成国家宣传机构的支柱性行业,国家对报业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不会改变。而新闻传播行业对外部环境天生的敏感,对变革与发展天生的追求,决定了报业有能力不断汲取新的技术手段,通过自身的持续进步和不断调整,重新赢得行业竞争的先机和优势。
(三)媒介本性
在这个世界上,消亡的只会是媒体,从来不会也不可能是媒介。事实上,并没有一种死亡掉的媒介。石头过去的功能是记述,现在它的艺术化生产状态使它的记述价值大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永远不会消亡。同时,基于报业发展规律和中国发展实际的合理判断,报纸也不可能被网络等新兴媒体所取代。对于“报纸将会消亡”的预测,我们更有理由把它看作是一种严肃警告和善意提醒。
如果说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如何转型是一个“术”的问题,那么在虚拟货币、微博行动、隐私交互都已经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从头到脚的社会系统重构才是媒体转型背后“道”的问题。在已经看得见的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报纸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进行双介质运营;通过改型与重新设计去像“变色龙”一样适应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还可以通过免费报从商业模式上改变自己,仍然以发行量取胜,从而保持大众媒体的影响力。
报纸还有更大胆的反向的突围路径,进行艺术化生产,这也是知识分子在文字媒介上获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另一种归宿。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夺去报纸的大众媒体地位和神圣外表时,印刷版的报纸会收缩到最能保持精英思想理念的媒介特征上去,以纸为抵抗阵地,以制造新闻议程为方式,重新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
在已经确定的语境之下,想象报纸的未来之路并不困难。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媒介的报纸,永远不会消亡。种种探索与实践,或创新,或陈旧,但是这种努力的意义在于,它将使报纸在未来之路上看到更多可能性的美好景象。
[1][美]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新华出版社,2007-9.
[2]范衣锦、董天策.数字化时代的传媒产业.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4.
[3]王正鹏.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2.
[4]陈国权.新媒体拯救报业?.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2.
G206
A
1005-5312(2014)02-0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