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析

2014-03-23 05:33刘佳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袁贵仁院系成才

刘佳月 吕 莉

(保定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析

刘佳月 吕 莉

(保定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本文以关于教育部长袁贵仁的《我的中国教育梦》这篇报道为契机,分别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四个方面谈了一下笔者对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点建设性意见。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的确为中国的声乐教育,尤其是普通高校音乐院系的声乐教育打下了坚实而辉煌的基础,而另一方面,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也着实表现出类如教材单一、缺乏个性、闭门造车等颇为严重的诟病,如何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探索、发现、建立更为合理、更为科学,更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每一个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迫切的现实需求。

《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8日刊上,刊登的一篇关于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的名叫《我的中国教育梦》的报道,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关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思绪闸门。文中清晰的描绘:当孟安明委员问道,现在国家有中国梦,那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袁贵仁略作思考,然后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袁贵仁部长的“中国教育梦”似一盏明灯一下子就点醒了迷盲中的笔者。笔者思如泉涌一气呵成完成此文,希望能对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开拓的思路;也想借着两会的春风,为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有教无类,营造公平合理的学习和考核模式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然而在当今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育模式中,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的却很难做到。

当下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主修的学生主要分为音乐学(本科)和音乐教育(专科)两个专业培养方向。从学历层面讲,对于这两个培养方向的学生必然要要有所区别,也正如大部分普通高校对这两个专业类别的学生无论在课时和课程安排,还是在具体各项要求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客观差别。但是若从声乐主修课角度来说,所谓“有教无类”则应该可以理解为声乐教学应该在尊重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因专业类别的差异而形成的专业教学方面的差别。声乐教师根据各层次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术要求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和要求,以满足学生在声乐技能方面的学习需求。

其次,声乐教学的考核,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演唱能力。长期以来大部分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学成果考核都以期终、期末的声乐考试为标准。学生在考场上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就可以定本学期声乐学习成绩,而且及格率接近百分之百。这样的考核制度,根本不能检验出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和态度,也不能做到对学生的真正公平。所以深化声乐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应该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全面的对学生声乐综合演唱水平的考核,从而促进教学成果的改善。笔者认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首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分级曲目库来对应学生的年级层次和演唱能力;其次,期末考核成绩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专业老师按学习态度、能力进展、学习效果等综合把学生划分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然后期末考试在对应的等级里打分。这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出勤、课下的练习形成一定的督促和制约,同时也对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因材施教,整体上把握学生成长路线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方法,更是教育的责任。

1、声乐演唱艺术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强的个性。每个学生不一样,每个学生的问题也不一样,所采取的解决办法必然也就存在着差别。因材施教,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认识学生上入手。我们可以把学生按照声音特点、学习经历等进行分类,在课程安排和训练内容上加以区分,并能及时的做好记录,这就好像给每个学生做了份备案,既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能更好地把握大学这几年的学历路程。

2、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存在着师资匮乏的尴尬环节。做到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其实还是观念的问题,声乐演唱形式多种多样,而我们的声乐课教学为什么只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声乐独唱式教学呢?一方面,模式单一,重复性劳动太强,浪费资源,也容易引起师生的厌倦感和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在比较压抑和紧张的状态,完全谈不上兴趣可言。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形式上加以丰富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一对一教学和一对多教学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一首作品可以很多学生一起完成,比如重唱、合唱、表演唱等,每个学生都是这一首作品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必须很透彻的了解和分析作品才能胜任,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间的配合能力和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终身教育,注重观念引导,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终身教育,强调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方面,声乐演唱独特的技能性和鲜明个性决定声乐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近些年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学却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普通高校音乐院系的声乐学生不可能像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那样站在更高的角度、高度去思考和选择自己的专业学习,可以说他们在升入大学的那一天就已经落在了一部分可能是他们竞争对手的后面,这时候,学生就会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练习不积极,甚至觉得无所作为,厌学、逃课。作为高师声乐教师这时候是学生的主心骨,一定在观念上加以引导,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声乐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声乐学习没有终点,理想和目标是可以随着时间和汗水的累积实现的。

另一方面,普通高校音乐院系的性质也决定了,大学阶段声乐主修课程的学习必然是专业学习的初、中级阶段,甚至是起步阶段。普通高校声乐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位置和学生的前景,要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需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达到更高的声乐层次而努力奋斗。

四、人人成才,为学生的艺术之路保驾护航

“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的结合起来。”人人成才,强调教育的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这一点可以说是前面几点的综合体现,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并以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发展的看待自己的成长历程,那么必然人人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人人成才。这是袁贵仁部长的“中国教育梦”,更是千千万万中华学子的学习梦。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声乐教育改革必然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环境。既然学生选择的声乐学习,那么作为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则应该责无旁贷的珍爱每一颗怀揣着声乐梦想的火苗,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与帮助。关心、爱护、鼓励学生不是放纵学生,要和学生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对待专业,要尊重真理,更要尊重艺术,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一定严格治学;对待生活,老师要向朋友,像家长,尽可能的关心、爱护,疏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上的阴暗、失落情绪,让学生觉得你更能亲近更可信。

袁贵仁部长的中国教育梦,看似言简意赅,但寓意深刻,甚至可以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今天笔者仅以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谈了一下自己通读《我的中国教育梦》这篇文章后对高师声乐教育改革的一些反思,希望能给中国的声乐教育同仁提供一些思路,共同思考普通高校的声乐教育改革问题,为中国声乐教育更上一层楼尽一点绵薄之力。

★保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0202

[1]柯进,张婷,高靓.我的中国教育梦[N].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8日.

[2]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季刊)2007年第三期.

G64

A

1005-5312(2014)02-0228-01

猜你喜欢
袁贵仁院系成才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袁贵仁:今年全国性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袁贵仁 浪尖上的教育部长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