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大麦品种混杂退化

2014-03-23 11:56梁长欣周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麦性状作物

梁长欣 周军

预防大麦品种混杂退化

梁长欣 周军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友谊155811)

众所周知,啤酒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啤酒大麦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生产出高品质啤酒。目前中国的啤酒大麦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江淮和西南地区,而东北春大麦区主要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地区。在东北春大麦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除品种和栽培方式以外,防止主栽品种的优良种性退化也至关重要。品种一旦混杂退化,其优良性状很快丧失,从而失去推广利用价值。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如何防止大麦混杂退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大麦生产历史较早,栽培措施及良种繁育体系较为完备,品种退化现象比较少见,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较低,生产较为粗犷,目前存在一定的品种混杂退化问题。

大麦品种混杂是指某一大麦品种中,混进其他作物或其他大麦品种的种子。退化是指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变劣,如:抗病性丧失、抗寒力减退、产量降低等。

1 大麦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1 机械混杂

由于生产状况相对粗放,制种环节操作人员意识较为薄弱,在大麦繁殖推广过程中,要经过播种、收获、脱粒、晾晒、储藏、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操作过程,由于人为的疏忽或不按良种繁育规程操作,使所繁育的大麦种子内混进其他品种或作物的种子,造成机械混杂。

1.2 繁种田上茬留下的检疫性杂草混杂

首先,一些地区农业开发较晚,在许多大麦留种田中生长着野燕麦等检疫性杂草,在一些大麦地块每平方米野燕麦数量达到几十株。其次,一些地区作物比较单一,主要以油菜、小麦和大麦为主要农作物。在选择大麦留种田时,存在着上茬作物遗留种,这也是导致混杂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地区农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自留种,纯度不高,这种用种方式加快了品种的混杂退化,如果用投入产出比来计算的的话,未必划算。

1.3 生物学混杂

大麦虽然是闭颖作物,但是,在田间不同品种间也会出现天然杂交,导致后代分离,而出现不良个体,破坏品种的一致性,当机械混杂严重时,更会加重生物学混杂,加快品种退化速度。

1.4 病害

大麦的条纹病、黑穗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将感病的种子留作下一年的生产用种,造成病害大发生,引起品种退化。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存在,是在大麦生产中导致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1.5 大麦品种本身继续分离

有些杂交育成的大麦新品种性状不太稳定,基因纯合度不高,这些新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就会继续分离,产生变异个体,造成品种变杂退化。选留种质量不高,生产过程中未按本品种典型性状选留种,这样越选偏离度越大。此外留种地间苗时,把长势好的杂苗当成壮苗留下,也会造成品种混杂退化。

2 防止大麦品种的混杂退化的措施

2.1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应该从品种扩繁的源头抓起,建立优良的大麦种子繁育基地,选择繁殖地块一定要选择没有检疫性杂草和前茬不是麦类作物的地块。还要建立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采用由科研育种单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的原种,建立“三圃田”。由种子专业农场或专业承包户生产良种,种子部门进行良种生产安排、种子检验、收购,扩繁提供优质种子给农户;各级种子部门要加快种子繁殖基地建设,抓好基地技术培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隔离区域的设置等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繁殖基地。大麦新品种的原种,每隔3~4年要定期更新繁殖田的种子,保证繁种的纯度和质量,对于病害严重的种子坚决淘汰。

2.2在繁种和推广过程中坚持去杂去劣

影响大麦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是种子中混有变异大麦、小麦和燕麦的单株。首先严格检验幼苗,去掉杂株,以幼苗长势、叶形、叶色、叶鞘为形态指标将杂株苗去掉;其次去杂应以田间花期和收获前期为主,去杂主要根据株型、穗型、颖壳颜色、子粒性状、芒的性状、叶色、叶形等性状进行,凡与原品种标准不一致的植株都要彻底拔除。收获后将杂株、不典型株和劣株全部清除。对品种特征特性不是很清楚的也可以进行种植鉴定,即将样品在田间播种,在整个生育期进行比较去杂去劣。

2.3 防止机械混杂

机械混杂是促使大麦品种产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良种繁育制度。播种前的浸种、拌种等,要按不同品种分别处理。播种和收获时机车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晒场的场面、工具要清扫干净,不能留一粒种子。贮藏时,严格实行不同的品种分别贮藏,对不同的品种分别挂上标签,注明品种名称,防止混杂错乱;在接收和发放大麦品种时,包装上都应有不易毁损的标签;在安排良种生产田时应注意连片种植;对种子繁育田去杂去劣。混杂严重的种子田成片淘汰,杜绝机械混杂的发生;加强大麦种子室内检验,对达不到良种繁育标准的,一律不得扩繁与销售。

2.4 防止生物学混杂

大麦虽系自花授粉作物,不易发生异花授粉,但当相邻田块种植不同品种时,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天然杂交。防止生物学混杂的主要措施是在繁育时实行严格的隔离。在大麦良种繁育时,尽量一个繁育单位繁殖一个品种。或不同品种靠近种植时,应去除边行,以防天然杂交。

2014-01-03

梁长欣(1971-)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啤酒大麦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大麦性状作物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我的大麦哥哥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