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嫔嫔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安徽 淮北 235000)
2013-07-19,某110 kV变电站35 kV I段母线压变发生爆炸。检修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后发现,35 kV I段母线压变A相受损最为严重。手车A相保险管已完全破裂,绝缘支撑杆上部有烧焦痕迹,且A相压变发热,温度约为70 ℃,A相静触头仍存在。B,C两相熔断器、绝缘支撑杆外表均有烟尘覆盖。同时发现,压变手车及柜内存在严重破坏,无法处理。
7月21日上午,试验人员到现场对受损的压变进行检查试验,将35 kV I段母线压变所测数据与交接试验报告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A相一次侧直流电阻不合格,一次侧及二次线圈1a1n绝缘电阻值不合格;35 kV I段母线压变B相一次侧直流电阻不合格,绝缘电阻值偏低。35 kV I段母线压变故障后,主变35 kV侧空载运行。
7月21日下午,10 kV I段母线压变也发生爆炸。现场检查设备受损情况发现,压变手车整体受损破坏严重,A,C相熔断器已经破碎,A相压变严重溢胶,且柜体内部经受高温,外表绝缘严重脱落,隔离挡板活门无法落下。由于压变破坏严重,无法进行检查性试验,事故后,该站35 kV、10 kV压变退出运行。
2.1.1 35 kV压变爆炸事故的原因
将故障录波记录的2013-07-19T19:05的异常波形与正常的10 kV I母电压波形进行对比,发现35 kV I母电压峰峰之间的时间为40 ms,约为正常时间的2倍,频率为25 Hz,且零序幅值过大;35 kV I母PT(电压互感器)二次安装的消谐装置于19:02记录了母线谐振的波形,频率为24.2 Hz,开口三角电压为122.4 V。由此可以判断,35 kV I母PT故障时出现了主要为二分频的谐波。
2.1.2 10 kV压变爆炸事故的原因
查看10 kV综自报警信息,发现10 kV线路发生间歇性单相接地。调取故障时10 kV电压的故障录波图进行分析, 将其与正常的110 kV I母电压的波形进行对比,发现10 kV I母电压峰峰之间的时间约为40 ms,频率为25 Hz,且零序幅值过大。由此可以判断10 kV I母PT故障时同样出现了主要为二分频的谐波。
铁磁谐振一般发生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不同的谐波都可能满足条件形成谐振,但按频率不同可分以下3种类型。
(1) 基波谐振:1相电压降低,另2相电压升高超过线电压;或2相电压降低,1相电压升高超过线电压,PT开口三角上有电压输出,发出接地信号。
(2) 高频谐波谐振:3相电压同时升高超过线电压。
(3) 分频谐波谐振:3相对地电压同时升高并做低频摆动。
由2013-07-19的35 kV故障录波图分析可知, 10 kV和35 kV PT铁磁谐振为1/2分频谐振。1/2分频谐振的激发大都是在单相接地故障又突然消除的暂态过程中。由于其起振电压较低,在一定条件下1/2分频谐振最容易发生,一般电压并不高,但是PT的电流大,会使PT过热而爆炸,这也是PT出现烧坏事故的主要原因。而10 kV自动化后台综合自动报警信息显示,曾发生单相间歇性接地,导致相对地电压突然升高,使得PT励磁电流突然增大发生饱和,中性点发生位移,产生了严重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1) 投运PT前应进行V-A特性试验,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的要求,三相PT的V-A特性应一致,并在1.9倍额定相电压下电流不饱和。这样,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才可有效地降低发生谐振的可能。
(2) 将PT保险换成大尺寸规格的保险。
(3) 加装消谐装置。能够检测PT开口三角电压,计算零序电压5种频率(3分频/17 Hz、2分频/25 Hz、工频/50 Hz、3倍频/150 Hz、5倍频/250 Hz)的电压分量,若有故障发生时判断故障类型,如果是铁磁谐振则安装特定程序快速启动消谐元件予以消除,并显示保存故障信息,给出报警信号;同时建议在不接地系统的每个电压等级母线侧分别加装1台消谐装置。
(4) 加装消弧线圈。当10 kV系统电容电流达到30 A时,或35 kV系统电容电流达到10 A时,应考虑加装预调式消弧线圈,并将消弧线圈处于过补偿状态运行。同时应根据实际测量的电容电流的大小,考虑电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择消弧线圈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