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文
美国人一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都发生在汽车上,汽车全方位嵌入了他们的生命之中,犹如空气、水和食物一样是生命的第五元素。由于社会发展同步于汽车工业,一切都像是为汽车而生:所有地方都有超大停车场/楼,加油站不计其数,住房必有超大车库,道路上只见汽车不见人,有些街区甚至没有人行道。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在美国街上行走的话,要么是刚从汽车上下来,要么是正在走向汽车,要么是汽车出毛病了。
10分钟生活圈
城镇的商业区和医院、学校、政府服务等机构都建设在10分钟生活圈内,不过,这是汽车行驶的10分钟。每天早上,妈妈们开着7座车送孩子上学。如果去购物,选择有巨型停车场的购物广场,每辆车都有充足的空间,购物广场不仅有超市、餐厅还有服装店、一元店、汽车配件超市和玩具店,基本可以一站购齐所有生活用品。如果去星巴克这样的小咖啡店,也有独立的停车场,可以悠闲的喝一杯咖啡。午餐去快餐厅的话,不仅有停车场而且有汽车穿梭通道,在自动对讲机点餐,往前开到窗口付款取食物,不用下车五分钟就搞定了。如果去银行,ATM机就安装在汽车穿梭通道内,存钱取钱不用下车就可以完成,连药店都有汽车穿梭通道。周末休闲,开车进入一家汽车电影院,不用下车就可以看电影。在拉斯维加斯,还有一个汽车教堂,新人们可以在汽车里举行婚礼,牧师通过一个小窗口为他们举行仪式。基本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开车完成,驾车出行无疑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了。
31%的家庭拥有2辆汽车,35%的家庭拥有3辆或3辆以上汽车
形成这种局面,一要归功于一百多年前,美国汽车工业的先驱们不贪图高额利润,成功的将汽车推销给普通百姓,到今天31%的家庭拥有2辆汽车,35%的家庭拥有3辆或3辆以上汽车;二要归功于上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城镇建设,将全国的城镇全部用公路连接起来,使自驾车成为最为便利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这也源于美国的生活形态,美国大部分城市的市中心(Down Town)面积很小,除了纽约、芝加哥、旧金山等屈指可数的几座大城市拥有完备的公共交通之外,其他地方都要靠自驾车出行。即使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也多半选择郊区小镇居住,所以开车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这里12岁的小孩就开始学车了,16岁的孩子开着自己的车上学已是很平常的事,而不像中国人们拼命地攒钱买第—辆汽车。
另一方面,在美国驾车停车很方便,车位充足,道路配套设施也很完备。与中国的城市不同,他们从城市规划到交通管理都合理的服务于汽车出行的需要。道路设置方面,每个路口的每条车道都有明确标识和信号灯,转弯车辆不会与行人或直行车辆交叉,确保了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只要绿灯亮起,不必担心有行人、自行车或摩托车横穿出来,也不会有其他车辆变道或转弯,只管一脚油门即可。所以在美国市区道路车速都在50公里以上,20公里的路用时不会超过30分钟。停车一般都在停车场或停车楼,即使是路边停车位,也绝不会占用原来的行车道,人行道或草坪绝对不允许停车,停车场的残疾人专用车位也不可侵犯。有专门的巡逻车全天候查处违章停车,一旦违章停车,不仅车被拖走而且除了罚款还要交200美金的拖车费。
“自动化”与“汽车化”
我们刚到美国时,由于所在的密歇根州不能使用中国驾照,必须考美国驾照才能上路,所以饱受没有汽车的痛苦,出门就像没有腿脚,行动迟缓而费力。虽然有公交车,但驾车30分钟的路公交要用90分钟。有人批评美国生活方式“太自动化了”,但我认为他们错了:美国人的生活不是“自动化”而是“汽车化”。
记得有个夸张的说法,30%美国人都是在汽车后座上孕育下一代的。以我的观察,汽车确实是美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
初当车主的你是否也想知道美国人是如何用车,如何选车,如何养车,如何玩车,如何卖车的吗?我将在今年后续的文章中一一揭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