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南坚持把开放作为基本省策,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着力构建开放体制,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要加快提升河南开放水平,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增强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作用。
一、河南对外开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外向度较低
近几年河南对外开放水平虽然有了较大提升,经济外向度由2009年的4.71%上升到2012年的10.92%,但与全国经济外向度46.83%的水平相比,河南对外开放程度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外贸出口结构不够合理
虽然河南省对外贸易规模近年来逐步扩大,但与其经济总量相比很不相称,201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仅占全国总量的1.34%,而且出口结构相对单一,像钢铁、铝材等初级产品、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规模偏大,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科技投入低和创新能力弱成为河南省外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利用外资水平相对较低
2012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仅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10.8%,分别相当于江苏省的33.8%、广东省的51.4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低于江苏、广东等沿海省市。
(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待提高
2012年,河南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仅占全国总额的3.18%,与发达省市相比,仅相当于上海市的54.45%,山东省的45.73%,广东省的23.10%,而且工程技术含量不高。
(五)对外开放环境不够宽松
尽管近年来河南对外开放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河南开放带动主战略已经提出多年,但一些领域的具体开放政策措施至今尚不完善。一些地方的政务管理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项目审批部门多、环节多,有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影响了河南对外开放进程。
二、影响河南对外开放的原因分析
(一)发展阶段的制约
目前处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内的我国10大外贸强省市中,上海、江苏、广东、天津等沿海先进省市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而河南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大概相当于全国2006年的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的滞后,是影响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根本所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虽然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2012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但由于资源型工业比重偏高,产业链条延伸较短,在出口商品中资源型大宗商品出口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较高,出口商品的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较小,不仅严重制约了河南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而且影响了河南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体制机制性障碍大量存在
由于改革仍不到位,特别是在追求GDP的政绩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不合理的审批制度、政策规定以及收费庞杂、税制缺陷、行政垄断、地区封锁、标准混乱等问题。
(四)地区之间缺乏利益协调机制
随着各地利用外资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由于缺乏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仍然存在各自为战、饥不择食的情况,各地过度竞争现象严重,甚至把落后的淘汰性产业也引进来,严重影响了利用外资的质量。
三、加快河南扩大开放的建议
(一)强力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宏大工程,要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的要求,高水平编制实验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高标准建设各类软硬件设施,建立完善高效率的管理运转机制,为实验区实现高速度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利用区位、人口、市场潜力等条件,发挥空海最便捷的通道作用,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强力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在全国形成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扩大出口是今后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新型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达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目的。支持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出口带动效应强、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大对服务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出台鼓励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
(三)提高对外招商引资的针对性
大项目大企业关联度高,聚集效应强,能够迅速形成“雁阵”效应。要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的精准分析,紧盯龙头企业、关注产业链核心环节,在重点产业引进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在关键领域引进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在注重引进大集团龙头型企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吸引中小企业的集团式转移,坚持以“龙头”带“配套”,以“配套”引“龙头”,形成以大企业为带动、中小企业配套跟进的产业“雁阵”发展格局和效应。
(四)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河南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互动,重点推动东向出海口和西向欧亚大陆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依托东向交通通道,密切与环渤海、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等经济区的联系,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合作领域。依托南向交通通道,推进与长江中游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珠三角产业分工。发挥陆桥通道功能,扩大向西开放,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联系,密切与西部地区在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依托北向通道,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产业链接和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繁荣。
(五)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体制改革,打破有碍于开放招商的条条框框,以深层次改革推动宽领域开放,形成内部改革与外部开放的良性互动。
(六)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
一是完善服务促进机制。继续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规范审批行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联审联批制、服务承诺制、无偿代理制、责任追究制,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事速办。要认真研究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措施,简化手续,减少环节,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便利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全社会开放意识,形成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让客商安心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二是破解要素瓶颈约束。创新用地方式,集约节约用地,保证重大招商项目用地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解企业资金难题。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大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力度,保证企业用工需求,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要素保障,为尽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对外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013B350)的阶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