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

2014-03-22 07:33李红
源流 2014年3期
关键词:曲江区政府区委

李红

曲江区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和老促会着力扶持老区的基础建设,不断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据曲江区老促会负责人介绍,曲江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老区的发展很重视、支持,积极推进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老区梦”,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时间,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实现村村通公路,彻底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老区人民可以就医,“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一部分老区群众年人均纯收入接近全区农村年人均纯收入9400元的水平,一小部分己步入小康。

“十个扶持”将老区建设推上快车道

2009年,原广东省委汪洋书记提出对老区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同等优先”的指示,如同一股暖人心怀的春风,再一次吹响了老区建设的号角,当年韶关市委、市政府便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曲江区委、区政府紧接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曲江老区发展的五年规划。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有关老区农民年人均收入、饮水安全、自然村通公路硬底化、边远分散老区村搬迁、乡镇卫生院改造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等六大目标。区委、区政府要求区属有关职能部门和各镇根据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十个扶持”的要求,对口分工、落实责任、检查督促把老区实现脱贫奔康,建成美丽、幸福的老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向全面小康目标的“中国梦”的政治任务。实现老区梦就是实现中国梦。

为了加快老区建设步伐,做到有条不紊、集中高效,曲江区建立和健全老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2009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一名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区老促会领导、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韶关市曲江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全区老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老区建设五年规划的制定和老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将曲江老区建设推上了快车道。

路通水通电通,首先改善老区生活环境

修路建桥,筑渠敷管,立杆拉线,首先解决老区一些村民用电、行路和安全饮水等方面突出的困难。

2009年,针对仍有少数边远山区和老区的分散农户未能用上电的问题,区供电部门拨出347万元专款予以解决,全面实现区内户户通电的目标,使边远分散的老区农户从此彻底告别了点油灯的历史。

2010年,重点解决小坑镇上洞村委中粉坪偏僻老区村到镇主干线13公里长的水泥路铺设,结束了村民走烂泥路的历史。

特别是2011年以来,优先解决了30宗老区修路、建桥、安全饮水方面突出的困难。如罗坑镇新塘村委大营新村是一个边远仅八、九户的小山村,为了铺设500米连接主干线的村道,村民人均集资1400元,铺设至一半因资金不足而停工近一年。在镇的重视和老促会支助下,2012年10月全线贯通,群众十分高兴。又如枫湾大笋锅洞村有近40户人家,解放战争期间是我党领导的游击队的堡垒村,4.8公里的水泥路,全村集资28万元,区老促会重点扶持为解决出行困难群众迫切要求修通连镇干线的资金20万元,近期可动工,据资料显示,2012年,受老促会支助配套资金修路建桥的工程13宗,里程18.2公里,支助资金75万元,受益老区村28条,受益人口3095人;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农村政策精神,结合老区实际,2009年,区委、区政府指示区水利部门制定了老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三年规划.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2年底,在教区老区范围新建成23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布在全区9个9121个有老区的村委、193条老区自然村,工程投资937.98万元,除省、市投资占大头外,区级投资112.35万元,群众自筹81.78万元,解决了2.15万老区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随之明显。

兴水利修公路扶持老区基础设建设

规划和实施不具备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老区贫困村搬迁工作,让老区群众个个生活有出路;着力扶持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革命老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分布在生产生活环境、自然条件差的边远山区,一些群众生活非常艰苦,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仅靠扶持、投入远远解决不了问题,根本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整体搬迁,让他们到自然条件、生活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安家立业。曲江区党委、政府以及老促会在最近三年,通过省、市、区三级扶持和农户自筹,2009年完成了枫湾镇小笋村委上下李村和小坑镇上洞村委新屋村3个老区村68户329人的搬迁安置工作。2010年后,相继完成了沙溪镇凡洞大围、细围,华屋3个村245户1104人安全避险整体搬迁,罗坑镇瑶族新村48户186人、樟市镇芦溪石梨下26户126人等老区村庄的般迁工作.并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生活有出路”的要求。

在实施部分老区贫困村搬迁的同时,曲江区委、政府更注重着力扶持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大兴农田水利建设,2009以来,我区共实施16宗水利建设项目,其中包括12宗农田整治和4宗小陂头建设,总投入达3175万元,对部分老区农田灌溉主渠道、陂头、山塘水库,水圳进行修复加固。另一方面狠抓公路交通建设。2009年以来,曲江老区的公路建设重点转向抓通老区自然村道路硬底化。老区村群众踊跃集资,修路热情高涨,投工投劳,许多没有纳入年度计划的都纷纷要求提前加快建设,还不具备条件的也纷纷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改造,因此,老区自然村通水泥路的工作有突破性的进展。至2013年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4808万元,铺设老区公路硷路面149.1公里,建成桥梁4座,91%以上的老区村实现了通村的公路硬底化,总里程达310公里。在此同时,全区9个镇均建了客运沾,又在通老区的公路沿线建设了135个侯车亭和部分招呼站,具备安全通车的老区村适时开通了农村公交车,老区交通基本实现区、镇,村网络化。endprint

医疗改善新居耸立老区建成亲农村

经过三年的建设,曲江区老区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曲江区老区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纳入省改造建设计划后,先后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累计1778万元,大塘、沙溪、罗坑、小坑4间镇卫生院已完成改扩建3333平方米,先后投入使用;马坝镜卫生院已选定地址,大塘卫生院住院大楼和中央投资90万元的樟市中心卫生院住院大楼已落成使用。省财政各投资100万元的沙溪、小坑卫生院各800平方的业务大楼建设项目现进展顺利。为稳定老区卫生院的医疗队伍,提高服务水平,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省财政对全区9个乡镇卫生院编内医务人员年人平1.2万元和85个村级卫生站每年补助1万元的政策,及时足额将这块资金发放到位。值得一提的是,土建工程总投资4750万元、建筑总面积2.21万平方米的曲江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由于医疗基础设施的改善,老区人民可以“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

把老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从实施好农村安居工程、住房改造工程、新能源建设三方面着手,先后投入资金1324.64万元,在白土、罗坑、乌石、枫湾等钡完成了375户的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涵盖了罗坑、乌石两个老区镇和白土、枫湾两镇的老区农户.3年来,全区完成老区低收入困难户住房的改造任务350户,投放到户建房补贴资金630万元,每户补助I.8万元。其中“两不具备”的老区村庄罗坑镇瑶族村已经建成了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宜居新村。近3年来,曲江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地建设和农村太阳能的安装,以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沼气建设以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为主,采取政府+养殖场+农户三方共同兴建,新建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35宗,解决了680多户农户的生活用能。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富裕步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曲江区委、政府和老促会为老区人民想得更加长远,为了让老区人民尽早走上富裕道路,区委、区政府把扶持老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加快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工程。为促进老区现代农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抓住殊三角产业转移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显著沟成效。一是建立起枫湾石峰、乌石晟如、大塘东岗岭3个优质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二是先后引进了华农温氏智成食品公司、田园绿色农业和沃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落户曲江,已带动全区2.5万户农户发展生产,户均增加收入超过3000元。三是扩大马坝油粘来的种植规模,形成了樟市、白土、大塘、枫湾以及区外(原曲江县辖区)共15万亩的马坝油粘产业区。四是推动沙田柚种植,形成以樟市、白土两镇为中心,兼种柑橙等特色品牌优质水果生产基地。现白土龙皇洞,樟市北约、东约、五星等老区村种植沙田柚的有600户,面积达4000亩。五是精心打遗老区罗坑茶叶专业袄,已建立罗炕茶叶专业合作社,唱响了“哨花岩”和“果窦香”两个品牌。六是在小坑,乌石,罗坑3个老区镇建立起10 万亩的毛竹基地。所有这些,对发展老区农业增加老区农户收入超到很大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曲江区政府区委
2019 年-2022 年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表
那拉提
阵地前移接地气主动创新勇作为
——小店区委党校宣讲模式初探
曲江春晓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专题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区长“不开心”
曲江花生分段收获试验成功
西咸新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