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违法、政府买单”是饮鸩止渴

2014-03-22 07:29张枫逸
源流 2014年3期
关键词:买单公职人员受害者

张枫逸

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政府前期代赔73万元;青海湟中城管队长打伤孕妇,政府先赔付20.9万元……近期,连续几起公职人员伤人事件的善后处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记者整理了近年来10起公职人员违法事件,发现事件发生后,有8成左右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先行赔偿。(2月17日《法制晚报》)

政府赔偿用的是公款,而公款源于民众所缴税费,“个体违法、政府买单”说白了就是,群众利益因为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受到损害,到头来还要群众自己拿钱补偿自己。这是哪门子道理?

对此,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政府负有管理失职等责任,需要对受害者赔付;二是考虑到诉讼时间较长,由政府先行支付,再由犯罪嫌疑人偿还政府。诚然,我国《赔偿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政府应依法给予赔偿”,但多起公职人员伤人事件中,当事人并非在执行公务,其后果完全应由自己承担,政府不应该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即使出于保护受害者的目的先行支付,也必须事后及时向违法当事人追偿。遗憾的是,法律规定的追偿往往不了了之。

政府赔偿常有,依法追偿不常有,这一方面源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从而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政府埋单,也是基于“崽花爷钱不心疼”和“息事宁人”的心态来和稀泥。在一些官员看来,政府出面赔偿既能安抚民众,又能“保护”干部,可谓危机公关的不二法宝。

殊不知,政府无原则的代偿而不追偿,看似解决了问题,却是在饮鸩止渴。正如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所言,“没有国家追偿为后盾的国家赔偿,实则是将官员的个人责任转化成了所有公民的责任,将官员的个人赔偿转化成了由所有的公民来为官员个人的错误买单。”让代表受害者一方的民众来买单担责,无异于对民众的“二次伤害”。更重要的是,公职人员违法却不用担责,无形中是对违法行为的姑息和纵容。有了这样恶劣示范,很容易致使更多人模糊对权利和法律的边界,有恃无恐,视黎民如草芥。

“个体违法、政府买单”的怪现状必须叫停。一方面,通过完善追偿标准、期限等相关规定,强化法律刚性,让“有偿必追”成为铁律;同时,要求当事部门必须向社会公开追偿进展、资金去向等信息,用社会监督来确保政府追偿的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买单公职人员受害者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我要试一试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必买单品就是她!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