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传递促进老区建设正能量

2014-03-22 07:24赵根树
源流 2014年3期
关键词:源流特约记者通讯员

赵根树

《源流》20年历程,艰难曲折,但在省老促会的领导和各地老促会的支持下,越办越好,是全国办得较好的期刊之一。

《源流》面向老区,服务老区,为老区建设发展鼓与呼和把脉支招。“卷首语”号召人们不忘老区、感恩老区、回报老区,给予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让老区人民尽快过上幸福安康生活;“老区风采”栏目激励干部群众学先赶先,争创时代先锋;“情系老区”栏目启迪人们关注老区民生,为老区多办好事、实事,排忧解难。“红色记忆”栏目唤起人们对为解放全中国而牺牲的烈士的崇敬之情,进而树立情系老区、回报老区的决心;“老区呼声”栏目为老区加快发展鼓与呼,喊出了广大老区干部群众和老促会同志的最强音。

《源流》2013年第5期“卷首语”《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号召力。肇庆市老区建设73 项“三个一批”事项,即一批老区需继续跟踪落实的事项,一批需争取支持解决的事项,一批目前尚需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事项的提出并获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是吸取了这期“卷首语”的食粮,进行深入广泛调研、综合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制定的,对促进全市老区加快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第6期刊登的《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建设的宝贵经验》一文,总结得非常全面、到位,也非常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确是一篇为老区发展把脉支招的好文章。第7期专题《关爱烈士后裔,促进老区发展》,介绍了省老促会坚持18年为烈士后裔助学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各地开展烈士后裔助学工作的经验、做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英灵,是一篇内容厚重、非常有社会意义和指导意义的报道。

《源流》越办越好,省老促会领导是关键所在。省老促会历届领导十分重视《源流》,把它作为宣传革命老区、推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主阵地,把办好《源流》视为搞好老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用心呵护,让《源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鼓手作用。省老促会历届领导无不把《源流》的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对扩大《源流》的影响,提高《源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省各地老促会是办好《源流》的坚强后盾,没有各地老促会,就没有《源流》的现在。各地老促会十分关心《源流》的办刊宗旨、方向、质量及发行和组稿等工作,不辞劳苦积极发动有关单位、企业家订阅《源流》,同时还鼓励、动员老促会同志及有关部门、热心人士多为《源流》撰稿。

特约记者、通讯员来稿是《源流》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近几年来,肇庆市每年投稿均超过200篇,老促会领导对每期《源流》都认真研读。在领导的鼓励和关心下,从2012年起,我也拿起笔杆子,和所有《源流》记者、特约记者、通讯员一起书写革命老区这片土地的真情和实意,汇集和传递促进老区建设无数的“正能量”。

要进一步办好《源流》,我想,首先要牢记办刊宗旨不偏离,把好内容关;其次,进一步加强领导,大胆改革创新;第三,内容上要有新突破,建议增加省内外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在立法层面上的内容;第四,进一步健全特约记者、通讯员网络,适时多渠道、多形式培训老促会人员、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用爱温暖老区,用心关爱老区,传承老区精神,传递老区心声,传播老区最强音,成就老区群众的梦想,让《源流》更上一层楼!endprint

猜你喜欢
源流特约记者通讯员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干” 字源流浅析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
韩国要造“迷你宙斯盾舰”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詹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