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秋云
摘 要:该文介绍了歙县特色果品生产现状、发展优势、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特色果品产业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特色果品;现状;优势;问题对策;歙县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49-02
1 发展现状
歙县是皖南地区特色果品生产大县,特色果品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果树生产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由于歙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小气候环境,适宜多种特色果品的生产。其中:三潭枇杷、三口柑桔、三坑山核桃、徽州雪梨、富岱杨梅、姬川灯笼柿、宋村葡萄、金丝琥珀蜜枣、义城板栗等地方特色果品在省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08年出台了《歙县果品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果品产业已成为推进新农村、美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全县果品总面积9 200hm2,一般正常年份产量6.8万t,产值2.7亿元。其中:水果面积4 333hm2,产量5.5万t,产值1.8亿元。干果(主要是山核桃以及板栗),面积约4 867hm2,产量约1.3万t,产值0.9亿元。
2 发展优势
2.1 政策环境优势 为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歙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安徽特色果品之乡”的发展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全县果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生态环境优势 我县地处亚热带常绿果树和温带落叶果树的混交带,介于黄山山脉、天目山脉、白际山脉之间,境内地形复杂,光、热、水、肥、气多变,小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为发展多经作物,特别是发展亚热带常绿果树和落叶果树等特色果品提供了适宜生长的区域环境。
2.3 果品资源优势 既有南方产的柑桔、枇杷、杨梅,中原产的桃、李、梅、杏,又有北方产的葡萄、梨等,还有山区特有的山核桃、板栗、香榧、灯笼柿等果种。近年来,又先后引进了美国、韩国、日本、西欧等地果树新品种,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
2.4 区域格局优势 目前,“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格局已形成,如“三潭枇杷”主产于新安江上游的深渡至南源口一线,“三口柑桔”主产于新安江流域的街口、新溪口和正口一线,徽州雪梨主产于上丰乡,葡萄主产于布射河宋村一带,杨梅主产于雄村富岱等地,桃、李、梅等主产于低山乡镇一带,山核桃等干果主要在天目山系、杭徽线乡镇形成规模,这为我县果树业区域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5 交通运输优势 我县地处“两山一湖”旅游交通要道,毗邻长三角经济圈,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网络完备,果品运输便捷。
2.6 合作组织态势 近年来,我县已先后成立了多家果品合作组织、协会,并注册“三潭枇杷”、“三口”牌柑桔、“溪源”牌雪梨、“宋村” 牌葡萄等果品品牌。这为发展果品产业,打造果品之乡,加强果业组织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支撑。
3 存在问题
3.1 树(品)种混杂,基地布局不够合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果农对新品种的引进普遍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往往导致品种混杂或引种失败。且同一类树种间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当,难以适应现代商品生产需要。
全县有柑橘、枇杷、杨梅、梨、桃、李、梅、葡萄、猕猴桃、山核桃、板栗、柿、枣、猕猴桃等20多个栽培果种,但除柑橘、枇杷、山核桃已初具生产规模外,富岱杨梅、上丰雪梨、宋村葡萄、姬公尖柿、徽香猕猴桃等具有特色优势的优质果品规模尚小,生产基地布局不够合理。
3.2 基础设施落后,果园抗灾能力脆弱 我县为山区县,人多地少,发展果树生产主要是利用土层较为浅薄的山坡地,许多地方受经济基础薄弱及劳动力严重不足限制,建园时没能修筑防止水土流失的梯田、鱼鳞坑或蓄水池,排灌网渠不健全,运输道路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果园多数处于靠天收状态,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相当脆弱。
3.3 技术应用率低,果品产量不高、质量欠优 果树是一项前期投入较大,见效时间长的多年生经济作物,果园管理技术性强。由于目前大部分中青年均已外出打工,果农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农林科技推广机构人手少、经费不足,导致全县果树生产科学技术(如土壤改良、整形修剪、病虫草害防治、疏花疏果、套袋、测土配方施肥等)应用率低,目前,许多地方的果园大面积呈现养分单调,土壤退化、果树抗性差、果品产量不高、质量欠优及大、小年明显等现象。尤其是病虫防治的用药不当,往往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农药用量攀升,果品农药残留量超标,从而大大降低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4 贮藏加工及营销滞后,产业效益低下 近年来,虽然相继成立了柑桔、枇杷、杨梅、梨、葡萄等部分果品产销协会及山核桃干果熟制加工企业,但是到目前为止,县内尚无上规模的果品贮藏、加工及营销方面的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体系建设滞后,果品销售主要依靠个体营销户和果农自销,营销形式较为单一,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调查,发达国家水果采摘后商品化处理率几乎达到100%,贮存率高达50%,果品加工比例达30%。而我县则有80%以上的果品以原始初产品投入市场,未经产后加工或包装处理,果品的商品价值及商品率大大降低,产业综合效益不高。
4 对策
4.1 优化区域布局 特色果品产业是一项前期投入大、但见效期长、综合效益高的产业,同时也是一项区域性、专业性、技术性强,与市场联系相当密切的产业。如“山核桃基地”可利用地处天目山系的三阳、金川、岔口、杞梓里、新溪口、武阳等乡镇传统连片果园进行适度改造;“三潭枇杷基地”和“三口柑桔基地”则可对新安江上游的街口、小川、新溪口、武阳、深渡、北岸至徽城镇南源口、富堨仁里一线乡村原有生产基地按标准化要求进行改造;“徽州雪梨基地”和“姬公尖柿基地”可以上丰乡为中心,向周边的许村、溪头等乡村推广发展;“宋村葡萄基地”和“富岱杨梅基地”则分别以桂林镇布射河宋村、雄村乡富岱为中心向周边乡村辐射发展。桃、李、青梅、板栗等果品则安排在北岸、霞坑、富堨、王村等低山丘陵乡村发展。endprint
4.2 调优品种结构 20世纪80、90年代我县果品相对短缺,发展品种过于单一,如新安江库区柑桔主要为大叶尾张,“三潭枇杷”80%为中熟的光荣及大红袍等,品种过于集中往往容易造成季节性的卖果难;另外,由于发展的果树品种主要以鲜食为主,加工型品种往往被忽视。要按照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调优果树品种。如在“徽州雪梨基地”应适当发展早熟翠冠、六月雪、喜水、黄金及黄冠、爱宕、大果水晶、新高等优质中晚熟品种;“三口柑桔基地”应压缩品质次优的迟熟大叶尾张,重点发展早熟宫川、兴津,适当发展特早熟“日南一号”以及适度试种贡桔、砂塘桔等新品种;桃树基地则应稳定巩固现有早熟水蜜桃,适度发展中晚熟优质耐贮的脆肉型桃和晚熟水蜜桃,重点发展加工型的黄桃。
4.3 加强良种繁育 以枇杷、柑桔、葡萄等良种科技示范园为依托,重点抓好品种筛选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严格加强对苗木引种、选育、推广过程的管理,建立母本树注册制度、检疫性病虫害防疫系统、苗木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等,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实行“果树种苗生产许可证”、“果树苗木质量合格证”和“果树苗木检疫证”的三证管理制度,保障品种的纯正性、适应性和苗木质量。
4.4 强化果园改造 我县果园多处山坡地,水土保持能力薄弱,特别要加强梯地、鱼鳞坑、蓄水池、节水灌溉、生草覆盖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力度,同时加强改种、改土、改树、改善技术管理等工程。保障我县果业朝着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4.5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含量 我县目前的果品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林业务技术部门应充分调动一切人才资源,通过培训、示范,加大特色果品优质化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具体应重点推广下列十项实用技术:(1)规范化建园技术;(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果园管理技术;(4)花果管理技术;(5)冬季防冻及伏旱抗旱保果技术;(6)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7)果树整形修剪及立体化结果技术;(8)山地果园生草保水增有机质技术;(9)病虫测报技术;(10)分期采收、果品采后处理技术。
4.6 实施品牌工程 要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和创名牌意识,加大生产精品果品和创品牌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电视报道、展销展示、旅游促销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慈坑山核桃、三潭枇杷、三口柑桔、徽州雪梨、姬公尖柿、富岱杨梅、宋村葡萄、徽香猕猴桃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果品。同时,加快建立和扩大名牌果品、精品果品生产基地,唱响“三潭枇杷”、“三口柑桔”、“徽州雪梨”、“富岱杨梅”、“徽香猕猴桃”等名特优品牌,以更好地占领市场。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果品促销、展评活动,在大力开拓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地市场的同时,还要争取条件开辟国外市场。
4.7 延伸产业链条 通过对果品进行清洗、杀菌、分级、打蜡、包装等技术处理,延伸果品生产产业链,提升果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有重点地引进和扶持果品贮藏、加工企业,以自然通风库、冷藏库、气调库进行贮藏保鲜,改善果品贮运条件;以枇杷、山核桃、青梅、杨梅、猕猴桃、黄桃、板栗等果品加工为重点,不断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服务于黄山旅游,打入上海等大中城市超市,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增强特色优质果品产业发展后劲。
(责编:吴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