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彬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达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辅助了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小学生日常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家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问题:“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上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就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为了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制作了展示撕拼过程的课件。学生在直观感知中验证了猜想,正确地建构了新知,学生在动手撕拼以后,进一步得到了验证,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完善了思维过程,也培养了想象能力。又如在“圆的面积计算”这节课,采用CAI课件,将圆分别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并分别拼成近似长方形。在此过程中,注重通过加亮闪动或加重彩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继续想下去,当分的份数足够多时,就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突破了重难点、渗透了极限思想,又快捷、省时,教学效果也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