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山东 青岛 266003)
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是新型皮质激素类甾体抗炎药,用于对甾体类药物有效的各种眼科炎症及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病人63例,随机分为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组(A组)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组(B组)。病例入选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70周岁,性别不限;临床上确诊为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排除标准:对甾体类药物有过敏史者;最近2周内局部或全身使用过甾体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或其他抗过敏药物者;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结膜炎、角膜炎者;各种类型青光眼或有青光眼家族史者;眼压>2.79 kPa者;任何一只眼的最好矫正视力≤0.2者;在研究过程中需戴隐形眼镜者;最近3个月内进行过眼内或激光手术者;有麻疹、水痘等感染性疾病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4级者;最近3月内曾参加过其他项目的研究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孕龄妇女无安全性避孕措施者;因精神原因不能依从者;疑似或确诊有乙醇、药物或毒品滥用者;研究者认为其他应排除的病例。剔除标准:未按方案要求实施者;研究期间使用其他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疗效评价的药物者;合并或并发影响本研究治疗或观察的其他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A组、B组分别外用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的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与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每天点眼4次。
比较治疗后4 d与治疗前结膜改变和眼部瘙痒程度改变。痊愈:结膜改变和眼部瘙痒症状消失;好转:上述表现减轻或任何一样表现减轻;无效:上述表现无明显改善。其中痊愈与好转均视为有效。
比较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眼部畏光和分泌物的变化。消失:畏光症状消失,分泌物消失;好转:畏光症状减轻,分泌物量有所减少,或者任一表现减轻或减少;无效:畏光症状无明显改善,分泌物量无明显减少。
观察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
采用SAS 9.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比较采用χ2检验。
治疗14 d后,A组病人有效率为95.2%,B组为69.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86,P<0.05)。A组痊愈率为71.4%,B组为26.1%,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9.05,P<0.01)。见表2。
治疗14 d后,A组病人有效率为95.2%,B组为69.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86,P<0.05)。A组痊愈率为76.1%,B组为21.7%,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05,P<0.01)。见表3。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平稳,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有临床意义的改变。A组有1例出现眼胀痛,B组有1例眼压一过性升高,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结膜和眼部瘙痒程度变化(例)
表3两组治疗前后畏光和分泌物的变化(例)
nA211641B235117
近年来,变应性眼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更常见,其中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是最常见的类型[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甾体及非甾体类抗炎药、肥大细胞稳定剂、血管收缩剂及组胺受体阻断剂等[2-3],也有应用双效抗过敏药物的报道[4],其中以甾体类抗炎药效果最好。但是甾体类抗炎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即引起眼内压升高,会进一步导致视神经损伤、视力降低、视野改变和后囊下白内障等,严重影响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新型药物依碳酸氯替泼诺解决了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毒性问题,同时抗炎性强的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3-5]。依碳酸氯替泼诺易被水解为无活性的有机酸,用于眼睛治疗后,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的产物,降低了系统毒性,而抗炎作用比泼尼松龙更强,比其他糖皮质激素更安全[6]。依碳酸氯替泼诺良好的耐受性,尤其是引起眼压升高的低倾向性是其主要特点。
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的主要成分是依碳酸氯替泼诺,其药理作用是通过诱导磷酸酯酶A2抑制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减少炎症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生物合成,最终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7]。它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和不稳定性,高亲脂性可以使其易穿透角膜,高不稳定性可以使其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代谢,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组治疗14 d后较治疗前结膜、眼部瘙痒程度、畏光和分泌物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依碳酸氯替泼诺滴眼液在有效缓解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方面较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有明显的优越性。其安全性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类似,受试者能较好耐受。
[参考文献]
[1]DE SMEDT S, WILDNER G, KESTELYN P. 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 an update [J]. Br J Ophthalmol, 2013;97(1):9-14.
[2]ONER V, TURKCU F M, TAS M, et al. Topical loteprednol etabonate 0.5% for treatment of 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 efficacy and safety[J]. Jpn J Ophthalmol, 2012,56(4):312-318.
[3]张影影,代云海,潘晓晶,等. 局部应用双效抗过敏药物治疗免疫性结膜炎的效果[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4):343-344.
[4]马华贞. 那素达滴眼液治疗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2,56(2):278-279.
[5]万鹏霞,王晓然,宋亦悦,等. 氯替泼诺治疗干眼的疗效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 2012.48(2):142-147.
[6]PAVESION C E, DECORY H H. Treatment of the ocular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with Loteprednol etabonate[J]. Brit J Ophthalmol, 2008,92(4):455-459.
[7]AMON M, BUSIN M. Loteprednol etabonate ophthalmic suspension 0.5%: efficacy and safety for postoperative anti-inflammatory use[J]. Int Ophthalmol, 2012,32(5):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