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霞 谢一民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移动环境下专业实习学习共同体数据平台的构建设想
邓小霞 谢一民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专业实习是学生进行技能锻炼和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计划任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实习共同体的建立,便于促进实习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实习生对自身知识的反思、助学者角色可以给实习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本文在移动学习和学习共同体涵义的基础上构建了专业实习学习共同体模式,指出了当前专业实习的现状,分析了专业实习学习共同体的组成要素,论述了此学习共同体对实习的有力支持。
移动学习;专业实习;学习共同体
专业实习是大学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把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专业生产和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并使学生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一直以来,我校所有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3-4个月时间不等的专业实习。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各动画影视公司或电视台进行专业实习,根据各单位规模,每个实习小组人数控制在5-10人左右。虽然每个实习小组都配备了带队实习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但是往往因为实习学生分散、学校带队老师少,带队实习老师不能全程跟队指导;实习基地规模和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专业实习仅仅是走过场,达不到教学计划要求的效果。
起点决定高度,专业实习是学生步入职场的前奏,是百炼成钢的最后一环。移动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实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崭新的实习指导模式,可以为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创建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为实习学生提供了解新知识、新理论,帮助实习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学习共同体”这个概念在学术界一直处于朦胧不清的状态。中国著名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家薛焕玉认为“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1]。由此定义可以看出学习共同体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为了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基层学习组织;②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群体;③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具有教学目的、任务和形式的系统组织。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杜威“教育即生活本身”的思想,鼓励学生成为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在同他人的合作中追求自己的利益。
移动学习是继远程学习、数字学习之后的第三种学习方式。国内学者王建华将移动学习概括为:主要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施的具有随时随地交互特征的数字学习方式[2]。移动学习以移动手持设备为载体,为学习者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便利条件。
学校是学习的正式场所。学校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情境,将学习内容抽象出来,并运用与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学习不同的方式来“教”会学生。学校学习即学“知”是正式学习的一部分,专业实习即学“做”是非正式学习的一部分[3]。专业实习将学生分散到各个实习基地,打散了班级授课制的形式。移动环境下“专业实习共同体”依托移动通信技术以位于不同地点的实习生为主体,指导老师为助学者,建立一个彻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共同体。实习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可以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地方参与这个学习环境。以“专业实习共同体”为桥梁,连接“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实现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实现评价和反思。
移动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实习共同体模型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共同体中的成员:由分散到省内各公司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习生组成。在学校班级授课制中,他们都是学习者,统一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在专业实习共同体中,他们的身份在不断变化,他们有时是其他实习生关于某个问题讲解的学生,有时是一个新颖问题探索的召集人[4]。
(2)共同体中的助学者:由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或其他优秀的实习学生组成。他们是领导者,推动和引导专业实习共同体的发展。例如,针对实习生在公司完成某个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或者提出某个主题供所有成员讨论。指导老师是共同体中不变的领导者。对于那些在共同体中参与主题较多且得到大家认可的实习生也可以成为共同体中的助学者。
(3)移动技术支持的即时通讯软件:手机QQ、微信、微博等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经过调查,2009级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达到94.1%,为移动专业实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设备支持。并且专业实习共同体具有很好的软件支持,成员有丰富多样的社会网络工具选择,能够为成员身份的建构和所在组织群体身份的建构创造条件。
(4)专业实习共同体中主题的确定与学习资源的准备。共同体中的助学者选择一些前沿的或者正在研究的课题或项目提供给共同体成员进行探索性学习;共同体成员也可以在即时通讯软件中上传关于实习的相关体会、反思日记,助学者引导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1)实践设计
“所有人类经验都受到我们使用的工具和符号系统的制约”[5]。工具和资源等在人类认知和自我形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专业实习共同体中,即时通讯软件和学习资源是学习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手段。社会性软件在专业实习共同体中促进成员之间的即时互动及助学者引导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社会跟随”。基于对移动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实习共同体模型的把握,笔者在2009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习中进行了“专业实习共同体”的实践。分别以在影视技术、动画制作以及游戏制作行业实习的学生为成员构成三个不同实习方向的“专业实习共同体”。并挑选平时表现好的学生为各共同体的助学者。以各方向的专业教师为领导者。在形成初期,由助学者以面对面的方式向各位成员介绍了移动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实习共同体的价值与作用,并告知在该共同体中可以进行专业实习内容相关的讨论。
在移动技术支持方面,笔者选择移动QQ作为交流的工具。一方面,移动QQ支持P C客户端、手机客户端多种访问与应用方式;另一方面,移动QQ也支持空间、群组与论坛等多种功能。此外,使用腾讯微云可以方便地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同步文件、推送照片和传输数据。实习生不但可以利用“空间”发布实习过程中的反思日记,而且还可以通过群文件共享、微云发布参与公司项目的总结,便于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反思。
(2)效果分析
笔者针对三个方向的40位学习共同体成员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全部为有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一是专业实习共同体效果;二是专业实习共同体的评价。
实习生参与共同体实践的时间为3个月,通过移动QQ进行实习相关内容的讨论。调查问卷显示,其中96%的实习生表示基于移动QQ的专业实习共同体对自己的实习很有帮助,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实习情况,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最后达到齐头并进;部分同学表示,实习共同体中的内容还可以更丰富;当有同学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时,共同体的集体智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支援。
部分同学则认为,专业实习共同体共享的资源形式还可以更丰富,比如使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少数同学则认为,使用移动QQ耗流量,当某个月的流量用完后,就不开移动QQ了。
实践证明,移动环境下的专业实习共同体对于专业实习效果的优化有着较好的支持。通过共同体成员、助学者和移动支持工具及各种信息资源等各个要素密切地交往合作,共享认知活动,达到了较好的实习效果。但是,移动学习和移动设备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专业实习共同体不能完全地发挥功效,比如:移动设备下载及上传文件还没有电脑方便、移动设备屏幕太小等。
[1]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06,16(1):69-72.
[2]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赵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Design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n Specialty Practice in Mobile Environment
Deng Xiaoxia Xie Yimin
(TeachingAffairs Division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ongzhou 425199,Hunan)
Specialty practice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teaching skills,which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ing tasks.Supported by mobile technology,the learning communit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cations among the interns,and will intensify the interns’introspection on their own knowledge.The facilitators will provide the interns with the advisable help.Based on the definitions of mobile learning and learning commun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n specialty practice.It points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pecialty practice,analyz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n specialty practice,and illustrates its effective support for teaching practice.
mobile learning;specialty practice;learning community
邓小霞,男,湖南永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教育。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篇号:[湘教通(2011)315号]。2011年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篇号:11C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