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征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引领作用的思考
相征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其思想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发展呈现出鲜明特色,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为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领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育团队,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创新舆论宣传路径,重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思想引领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年发展,成就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级知识分子最为庞大的群体,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是支撑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由于受当前形势的影响,思想政治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直接反映到高校中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大学生思想发展呈现特色化倾向鲜明、多元化趋势明显、时代性突出等特点。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当前大学生自身思想发展中既有积极一面,又有消极因素。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持久、强劲的动力,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发展历程的引领作用。
(一)大学生信仰出现危机,思想复杂多变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其内容极其深刻丰富,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和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领域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中体现着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特点,也就是说思想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决定人的行为。因此,如果人的思想出现问题,其行为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领域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其信仰出现危机,个人思想复杂多变。具体表现在:第一,信仰真空性。很多大学生自身并没有信仰,在生活中随遇而安并没有也从未思考过自己的信仰问题。第二,信仰世俗性。主要是指当前大学生自身对传统理想、信仰的疏离,不愿再响应传统思想号召为理想而努力。信仰世俗性是一种层次较低的信仰,体现在大学生对世俗权力、金钱物质等的追求和向往,大都具有很强的自私性、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2]。第三,信仰本位性。主要是指大学生将信仰基点定位在个体本位,以自己的实际需求为主,由此在思想领域将自身实际利益放在首位,表现为对个人利益的无限追求,过于追求直觉主义、感觉主义和个人快乐,从未想过要理性思考自己的未来和发展前景[3]。第四,信仰动摇性。信仰动摇性又可以被视为大学生思想复杂多变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对于思想领域发展没有长远规划,或者存在较为浅薄的认识而没有明确详细方向;另一方面则是在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中对社会和校园内充斥着的各种思想盲目信任,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认识而在其中迷失自我。
(二)社会环境发生巨变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观来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唯一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大学生思想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当前大学生多为90后,其出生和成长年代正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如火如荼的年代,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的成长轨迹,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当前大学生思想领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经济环境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都有很大提升,这在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利益最大化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在思想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产生怀疑或者疏远。第二,社会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而来的各类社会问题的频发,再加上官员和管理阶层的腐败问题都使大学生对党和社会信任度不断下降。第三,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侵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之而来的除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外,还带来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及西方多元文化,这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思想和传统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大学生思想领域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中小学阶段思想教育为之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为之付出艰辛努力,但是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知识体系有待更新;另一方面,思想教育沦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教育效果不显著,应试教育下的大学生教育效果是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教育需要的。
(四)各种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无处不在的普遍联系,某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对其他事物产生深远影响,能够完全摆脱其他因素影响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各种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存在和泛滥也是导致大学生思想问题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工作还是学习都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电视、杂志、广播等媒体。当前网络、报纸、杂志和电视等媒体不同程度存在的各种消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教育思想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由于受年龄和学识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经常出现人云亦云的状况。同时,大学生教育工作者缺乏思想引领,没有充分认识各种媒体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消极影响,并且没能及时引导大学生思想向正确方向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毛泽东也曾提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5]。在新形势下要改变大学生思想发展现状、促进其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育团队
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而言,改变目前困境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育团队,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度和强度[6]。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7]17。首先,完善人才引入和使用机制。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通过校内外尤其是外部公开招聘,为大学生思想教育补充急需人才。同时,要落实人才使用机制,更加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升其地位,保障其权益,使其感受到重视和关怀,使其能够安心工作并尽心工作。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和反馈机制,落实教师队伍监督考核工作。建立考核指标体系,保证指标体系科学合理,以此保证学校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工作能够有理有据。充分保障对高校教育思想工作者的监督考察效果。再次,完善激励措施提升工作效率。在现实工作中要实现固定激励和灵活激励相结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激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和发展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时指出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力量,能够逐渐发展壮大,代表着历史发展潮流和时代发展趋势。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相反它乃是一门随着时代发展,能够吸收当代最优秀文化思想精髓、与国情党情相结合而推陈出新,具有很强生命力的科学。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就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应该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体系中,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乃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7]17,由此可知,作为体现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指导。要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帮助大学生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习近平指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8]。因此,要组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基础理论仔细研读,认真剖析,切实掌握其中的思想精髓。并结合本校实际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纳入教学体系中,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等各种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思想教育营造适宜环境
针对当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各个层面应该积极协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创造最为有利的环境。首先,政府应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时增加社会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并推动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较高的就业率可以有效恢复大学生对社会整体发展的信心,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其次,社会群体应该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并付诸行动。政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广大群体应该增加对精神文明的关注并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采取积极行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群体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自身实际行动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次,高校应及时净化校园环境,改进思想教育软硬件设施,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还要及时补充既富有趣味性又富有智慧性的思想教育读物,有效满足广大学生的自学需求。
(四)创新舆论宣传途径,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要结合时代背景,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突出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及时创新马克思主义舆论宣传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领域重新构建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无论是国家、政府、社会还是高校等主体,都应积极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综合运用互联网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舆论宣传途径,营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氛围。同时,借助上述先进的舆论宣传途径,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1]颜晓峰.十八大报告有四个层面的重大意义[J].新重庆,2012(11):5.
[2]朱国栋,等.从我国目前的信仰状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兰州学刊,2003(4):45-46.
[3]刘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忧患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151-15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9.
[6]李鑫,赖淑芬.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54-157.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党建研究,2012(12).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1).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何宏俭]
C64
A
1001-6201(2014)01-0241-03
2013-11-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710036);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3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