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桓,朱艳丽,罗 震,韩曼瑜,杨 珂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现代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截止到2014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 1016.7 万人,在校生 2933.8 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万所,年招生698.3万人,在校生1960.2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5.9%、44.5%。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年招生 318万,在校生973.6万,分别占高等教育的 45.5%、39.5%。另外有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5593万人。“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60%,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以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为例,近年来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70%以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这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阶段特征和现实需求的科学判断,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习近平主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近平主席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李克强总理向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李克强总理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总理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刘延东副总理在会上讲话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改革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马凯副总理在会上讲话指出,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职业培训政策,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与就业紧密联系的培训模式,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
会议从国家层面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统筹,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部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切入点、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同时,高等职业院校要系统培养各层次各类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要与行业企业联动,努力成为促进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要重视应用科研能力建设,重点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国家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充分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同步规划企业发展战略与职业教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获得长足发展,尤其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对口率和起薪均持续提高,显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但还要看到,我国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高中端产品的差距,加强城镇化建设,改善民生,职业教育还需要充分发展。2012年发布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统计报告》中显示,4634.28万名职工中,高级技师占0.76%,技师占2.34%,高级工占7.34%,89.56%均为中级工和初级工。而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与之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
焊接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目前世界工程技术界已公认将焊接结构用钢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的主要指标。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结构用钢量已达到钢产量的60%~70%。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加工业的高速发展,焊接在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焊接结构用钢量大幅度上升。社会对焊接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趋不足与落后,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焊接人才的需求,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职业学校来完成。由于焊接是一门集材料、机械、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同时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培养出的焊接技术工人参差不齐。因此,培养一批具有综合技能的焊接技术工人、高级焊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1)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就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心理和技术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2)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实践相比,又有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要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手,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质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以项目或任务型生产带动实训,合理安排实训地点、时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合格焊工和焊接操作者。
(3)加强焊接技术课程教学安全性教育。
由于焊接为特殊工种,焊工长时间接触有毒气体、烟尘,接受弧光的照射,对身体是一种危害。另外,由于焊接常用电能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来加热焊件,这些能源一旦失去控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和意识。安全的观念和意识的树立是提高安全教育效率和质量的保障,也是焊接技术课程教学的首要内容。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的危险性,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树立安全观念和意识的必要性,才能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和理解焊接技术的安全措施,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焊接技术的学习。
焊接技术安全教育应是职业课程教学重点内容。焊接技术安全教育应该充分根据焊接技术自身固有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安全教学的内容和细节,从而有效提高焊接技术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焊接技术安全教育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必须树立安全意识,二是必须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做好这两点,是提高焊接技术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中国已经毫无争议的进入了制造大国的行列,但离制造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能再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时期焊接专业职业教育已进入了发展的“深水区”,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2006年,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将支持约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的建设,支持500个左右高水平示范专业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于2010年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通过上述举措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使其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上述学校的焊接示范专业建设的成果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专家组织,具有非常设学术机构的性质,接受教育部的委托,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属于机械大类中的热加工小类。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是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各专业的群众性专家组织,有专门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焊接分委员会。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受教育部委托,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批准成立的对机械行业职业教育(高职、中职)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的专家组织。焊接专业属于材料工程类。
中国焊接学会是全国性的焊接专业学科及相关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中国焊接协会是由全国从事焊接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和培训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按自愿的原则组成的行业组织。
上述教指委和行业组织都有责任和能力推动焊接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各级职业院校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例如中国焊接协会机器人焊接(厦门)(南宁)培训基地分别落户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和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是中国焊接协会为适应我国工业界对机器人焊接操作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具有行业权威性的机构,中国焊接协会通过调研并将培训基地设在职业院校,是对职业院校师资力量和办学能力的充分肯定。
从2008年起,国家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国家的相关部委办共同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大赛”)永久落户天津,每年举办一次,已成为我国职教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我国目前已基本构建起国赛、省赛、校赛的全国职业院校大赛体系,“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局面进一步形成。2011~2013年在大赛中设置了中职组焊接赛项。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是国家一类技能比赛中规模最大的赛事,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2012年是第四届,每三年举办一次,每届都有焊工比赛项目。
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焊工)竞赛暨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全国选拔赛由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举办。2013年是第十一届,每两年举办一次。
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前三届分别于2004、2007、2010年举办并都包括焊工比赛项目。2012年是第四届,没有设焊工比赛项目。
世界技能大赛是全世界最高水平、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技能竞赛之一,堪称“技术工人的奥林匹克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于2011年第一次组队(6人,6项)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在焊接赛项为中国代表队获得了一枚银牌。2013年组队(26人,22项)参加了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了一银三铜的成绩。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15年8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中国将参加包括焊接在内的28个项目的比赛。
建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赛项中职组每两年举行一次,题目采用世界技能大赛结构件竞赛图纸,除焊接母材设置为低碳钢外,还需将题目做适当修改,以便更加适合中职生。焊接赛项高职组也每两年举行一次并与中职组错开,题目设置成机器人焊接,具体方案建议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中国焊接协会提出。
教育部在2006年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分别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3万名和10万名,天津大学有幸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任务,累计共十期,总数近500人。在培训中,这些骨干教师进行了先进教育理论与方法、焊接专业的系统理论及操作实践的学习;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前沿技术的探究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学员所在的学校及地区应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办的好坏,其产品——即毕业生是否受社会欢迎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建议各级部门将就业率考核延伸到就业质量的考核,将就业单位的级别及学生毕业一年后的薪金水平列入考核项目,以促使相关学校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培训。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的印发,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制造业对焊接技术人才越来越大的需求量,焊接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正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焊接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应该努力抢抓机遇,勇于迎接挑战,顺应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时代脉搏,逐渐改变原来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从社会现实、企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焊接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正如习近平主席期待的那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