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娟,黎泳仪,吴海民
(五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在低碳、节能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我国LED产业快速从一个单独的产业模式向多元化与自主化产业模式发展。我国LED产业迅猛发展带来了疑似产能过剩问题。产值方面,我国LED产业产值从2007年开始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2012年达2059亿元。投资方面,2012年我国LED产业投资额垂直下跌,仅为2011年的一半。其中,上游投资占比显然下降,由2011年的69%降至2012年的26%;下游投资占比却大幅提升,由20%升至48%;中游投资占比由6%升至20%。销售方面,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LED产品出口量较大下滑。大部分上市LED公司2012年收入虽增,但利润不增甚至下跌。其中,利润下跌主要是上游企业,中游封装企业亦不乐观。不少企业因盈利不足而宣布停产,甚至倒闭。2012年,大概3000至4000家相关企业倒闭。[1]
有鉴于LED产业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新兴产业,对其政策的扶持方向和力度等必须以解答我国LED产业的产能是否过剩及原因这一问题为基础,对我国LED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便显得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研究成果不多。
有关“产能过剩”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最早,爱德华·哈斯汀·张伯伦(E.H. Chamberlin)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提及“产能过剩”,平均成本线高于边际成本线来自于垄断竞争,从而出现持续的产能过剩[2]。马克思认为工业周期里有两个极端: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产能不足在经济周期的最高峰的区域,产能过剩则在最低层的区域。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均会对经济结构和效率造成巨大损失。李江涛把产能过剩界定为“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市场上产品实际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了有效需求能力的状态”[3]。赵健认为,产能过剩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和发达程度,他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能够提供超过人们正常的使用能力或者正常购买能力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4]。
有关我国LED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内容欠深入、欠全面,且目前未有针对LED产业提出该产业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多以产能和市场需求是否匹配为焦点而展开。李钰、赵磊等认为:近年的LED政策及其市场前景使该产业的在建产能远高于市场实际需求;加上上游企业对设备供应商产能的严重依赖性和国内外市场萧条,LED产能至少需透支3至5年的市场需求才能消耗现今积聚的产能,因而前景甚忧[5-6]。李秀杰认为:尽管LED上游投资过热,但终端市场尚未开发,其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政府推动终端市场政策的实行,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开拓,产业前景存在好转的机会[7]。
这种研究现状与我国LED产业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符,非常不利于LED产业的长远发展。本文拟在对我国LED产业产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指标和方法对我国LED产业产能进行评价,在其基础上探讨其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有利于我国LED产业的顺利发展。
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看,产能过剩主要有两种:需求萎缩型产能过剩和投资过度型产能过剩。因此,本文分别从需求角度和投资角度分析。
(一)市场需求的现状
国内市场中,传统照明仍占国内照明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LED照明产品在照明市场约占7%,其主要原因包括:1.价格相对偏高。一个有品牌的5W的LED球型灯泡的均价为30-40元,而同等普通节能灯只售8-16元,为消费者所选择。2.产品推广滞后。专业LED产品经营推广人士少,很多销售商对LED照明产品的了解并不充分,以至未能准确、全面地向消费者传达LED产品信息。3.销售渠道铺设不得力。我国LED产品一般经过零售商与大型商场销售,其他渠道非常少。销售渠道的不畅通导致LED照明产品难以销售出去。4.品牌效应不足。著名的LED产品品牌只有几个传统照明品牌,如飞利浦、松下、雷士、欧普等。与之相比,我国LED企业营销实力薄弱,品牌宣传推广滞后。5.市场“多、乱、杂”情况突出。LED投资热引来许多无经验的投资者,进入门槛低导致我国LED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多、乱、杂”情况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国外市场方面,我国LED照明产品约90%外销,主要销往欧美、拉丁美洲等国家。出口欧美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LED产品的销售。除部分LED产品出口仍保持增长势头,国外市场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LED灯具出口增长40%①。
(二)投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LED企业投资过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利好和利润空间高是其一。2009年开始,我国LED产业的外资达800亿元以上。2011年新增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共有132个,比2010年多58个,新增MOCVD设备多于400台。尤其是安徽芜湖、江苏扬州等地政府2009年至2010年间出台上游优惠政策,其他地方政府效法,因而上游投资过热。随着政府政策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我国LED产业投资重点渐渐从原来倾向上游环节而转向于中下游环节。整个产业的投资整个产业的投资都较之前趋于理性化。
入行门槛低和缺乏行业标准是其二。我国现时由于缺乏一定的标准、规范和检测体系,导致国内的LED产品良莠不齐,商家们为提高利润不惜投放虚假广告,影响了国内外消费者对我国LED产品的信任度,并影响我国LED产业信誉度的提升,市场拓展的难度增大。质量和技术问题导致我国的LED产品需求增长缓慢,这使整个产业的产品造成一定的堆积,对生产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产业产能的现状
1.上游状况
上游外延片和芯片环节属高技术、高成本、高利润和高风险环节,上游企业赚取了全行业利润的70%,因此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产值和产量方面,2012年我国LED上游领域产值为72亿元,约为2010年的2倍。但实际产出量高出了2010年的4倍②。这是由于产品价格下降和销量减少而致。LED芯片价格已降到2010年的30%;而因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上游企业难以获得新客户订单,只能勉强维持原有订单。投资方面,上游投资远高于其他环节,约占整个照明产业投资的50%。其中,MOCVD机的安装投产是投资的重点。至2012年我国LED行业共有917台MOCVD,比2011年多了114台,总产能是2010年的10倍。然而,2012年我国MOCVD的开机率仅5成,产能利用率也只有3成。
2. 中游状况
2012年我国LED中游领域产值397亿元,比2011年高出了24%。产量方面,我国LED中游封装产量已由2010年的1335亿只增至2430亿只。产品结构方面,SMDLED封装增长最为明显,约占到整个LED器件产量的50%,成为LED封装的主流产品。2012年我国中游封装企业数量自2011年的1700家升至1750家,其中被淘汰掉的多于200家,新进企业多于250家。但单一做封装的企业数仅占中游企业数量的15%,比2011年下滑了5%。我国目前封装产品均价下滑高于30%,LED中游领域仅能维持一般的毛利率。
3. 下游状况
2012年我国LED下游应用领域产值1590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37%。下游环节是LED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领域。产量方面,我国是最主要的LED应用生产国,除了LED背光产品外,我国LED应用产品产量占全球65%以上。我国约有1万多家LED应用企业,这些企业多是从传统照明企业转型而成。产品结构方面,照明应用产品增长达到40%,以28%的市场份额占首位;背光应用增长32%,占19%;景观应用增速为19%,占22%;LED显示屏增速亦放缓,在应用产值中仅占13%。价格方面,我国LED应用产品价格也呈下滑趋势,这让消费者更易于接受LED照明产品,但企业却因价格一直下降而遭受更严峻的盈亏考验。
(一)产能过剩的测量指标
产能利用率、企业库存等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产能过剩测量指标,这两个指标早为美日等国所采用。产能利用率是指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反映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因为产品多样化和计量单位不一致,按照价值量计算能更好地反映产能利用水平。产能利用率随经济周期而波动。据美联储数据显示,工业部门最好以81%的产能利用率运行( 即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过低可能会挫伤企业投资的信心,引起失业增加;过高可能会导致生产瓶颈,对价格尤其是生产者物价水平产生压力。企业存货水平是指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保存在他们库房里的产品数量。存货水平的最常用的评价指标是存货—销售额比(I/S=存货值/同期销售额),即按照当前销售速度需用多少天才能卖完存货,故又被称为存货可销售天数。一般而言,I/S为1.5个月较为合适。I/S太高会导致企业不再继续增加库存,从而引起产能闲置;I/S太低则导致企业会下更多订单,从而提高产能负荷。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指标,如产品价格、企业亏损面、资金利润率等。运用这些指标之时,应结合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影响[8]。
鉴于我国LED产业的有关统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未有统一的长期的权威的产业统计数据,只有LED上市公司公告等中的数据,因而本文选择I/S为评价指标。
(二)基于上市LED企业数据的我国LED产业产能过剩评价
样本企业包括LED产业链四大环节的主要上市公司,具体包括奥拓电子、大族激光、长电科技、长江通信、联创光电、瑞丰光电、中发科技、三安光电、德豪润达、东山精密、雷曼光电、士兰微、天龙光电、同方股份、雪莱特、阳光照明、证通电子、实益达、拓帮股份、国星光电、彩虹股份、鸿利光电、勤上光电A、洲明科技。通过收集整理这些企业的一季报告、半年报告、三季报告和年度报告,得出LED上市公司的存货商品额、主要销售收入。套用I/S公式,算得样本企业从2010年度至2012年12个季度的I/S值,并取其均值(见表1)。
结果显示,我国LED企业的存货水平逐渐增多。2010年到2012年间,我国部分LED上市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增多。库存周转天数由2010年第1季度的91.59天,升至2011年第1季度的166.14天,再升至2012第1季度的158.49天,均大大超过了前述1.5个月的临界线。可见,自2010年以来,我国LED产业产能的确存在过剩现象,而且产能过剩问题逐渐严重。尽管本次分析只是基于部分LED上市公司数据,尚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的情况,但可以反映出整个行业面临的库存问题难以短期内被解决。
表1 部分上市企业2010-2012年存货周转天数
我国LED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供给方面,利用科技,规范市场,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为核心;需求方面,以培育国内市场和巩固国际市场为核心;另外疏通多元化销售渠道,使供需趋于合理的均衡区域。
(一)促进LED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
目前,我国LED产业中下游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较强,但上游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尚比较欠缺,因此,政府应在技术层面上,促进国内外同行在技术上的交流,加强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核心企业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继而实现联合攻关;颁布和执行用于激励关键技术突破、工艺技术开发、测试方法研发等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例如深圳成立LED专利联盟,搭建国内首家LED专利数据库,成员企业可以进行专利交叉授权,形成专利池这一创新举措,将十分有利于我国LED技术创新。
(二)制定并实行强有力的LED国家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
尽管我国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引导LED产业的健康发展,但多而繁琐的相关标准使得LED产品质量参差。政府应尽快建设LED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各类LED行业提供标准和检测指导,并且需加强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实施力度,从而提高我国LED产品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已通过了38项半导体照明国家标准计划。今后应该参考美国和欧盟的经验,不断更新标准要求,专门针对LED产品能效,出台专门的LED能效标签。
(三)加强规划与政策的合理性,提升政府政策效果
政府推出的行业规划与扶持政策,目的是为了让我国LED产业更健康持续地发展,规划和政策过于超前则会导致产业发展出现问题。政府应依据LED整体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与政策的合理性,推进LED产业更好地发展。政府可通过增加“事后补贴”等方式来推动我国LED市场的发展,将补贴惠及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从而有效防止“事前补贴”所带来的骗补、质量差等问题。把“事后补贴”推广到工业和商业领域,对于家用LED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从而起到培育市场的作用。
(四)加强行业内信息交流
一方面,我国LED产业目前缺乏领导者,建立行业联盟,能增强整个行业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流,着重为整个LED产业提供技术研讨会及有关技术研发的空间,并且可对全球LED产业的核心专利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建立LED专利信息文案,从而能使我国LED企业防范和应对专利诉讼案件。另一方面,目前我国LED市场出现“多、乱、杂”现象,无差异化的LED照明产品,让消费者产生鱼目混珠的感觉,降低了对LED照明产品的信心。行业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一个专业的供需平台,不但可以起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减少劣质的LED照明产品,而且能让消费者对LED照明产品进行更多的了解和对比,从而增强对我国LED照明产品的信心。
注释:
①高工LED. LED照明灯具出口出现“新大陆”[EB/OL].[2013- 02-18].http://www.alighting.cn/news/n011248927.htm.
②高工LED. GLII发布《2013年中国LED上游外延芯片产业调研报告》[EB/OL].[2013-03-07]. http://www.gg-ii.com/a/LED/310.html.
参考文献:
[1]佚名.LED产业“叫好不叫座”[J].稀土信息,2013(4):32.
[2] CHAMBERLIN E H.Chamberlin’s Monopoly Supply Curve: Reply[J].Th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39, 53(4): 642-644.
[3]李江涛.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32.
[4]赵健.关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J].经济经纬. 2008(4): 32-34.
[5]李钰. LED阵痛中前行[J]. 中国新时代,2013(6):46-49.
[6]赵磊. LED产业:“朝阳”本色难掩产能过剩之忧[J].中国经济周刊,2013(22):62-64.
[7]李秀杰. LED产业发展趋势[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