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靖希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多种思维的过程。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形成与发展、内化及外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起到真情点染,归纳内化、拓展运用的作用。
一、真情点染
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效应,教学中教师的满腔热情必然能感染学生,形成教学情感的共鸣和高潮。一位教师在教学《史记》时,结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司马迁卑微而高贵的生命在血泪中被升华,最终凝结成千古绝唱《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这部《史记》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是多么的高。老师读这篇文章时,想起了这样一段话(出示),我们一起来读读——苦难给一般人带来的是叹息、伤心、沉沦,但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苦难是一笔财富,让我们坚强地面对苦难,笑对人生,执着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教师的真情点染,让我想起了特级教师于漪的话:“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质、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深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所以,一堂课如果只能完成课本的内容并不算是出色,可贵的是教师能够在结尾时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与情感,登高望远,适当点拨、拓宽,挖掘出教材内部更深一层的意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后跳出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学生才会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情感和信心。
二、内化归纳
《爱如茉莉》用清新、朴素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再读感悟内容,细读品味内容的基础上,在结束前让学生再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学生话匣大开:“爱是妈妈平时劳动的工具;爱是妈妈疼爱父亲的装睡;爱是妈妈微红了脸的嗔怪;爱是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爱是父亲直奔医院时焦急的心情;爱是父亲熬夜的陪伴;爱是父亲蹑手蹑脚怕惊醒母亲的脚步;爱是父亲布满血丝的双眼;爱是父亲打着哈欠的话语;爱是家庭生活的平淡无奇;爱是家庭的平平安安;爱是家庭成员的心心相印;爱是家庭的互相体贴、互相理解、互相支撑;爱是家庭联结在心中的洁白纯净的缕缕幽香。”
简单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如散文诗般滔滔不绝,简朴的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朴素的真挚,升华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接受了爱的洗礼,爱的熏陶。学生这样的情感共鸣跃出了课堂,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是一个整体,是作者情感的外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内容,需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结构,达到训练和整合学生思维的效果。
三、学以致用
教学如果仅就书本而进行,长此以往,必然形成僵化的教学模式。教而不活,学而不用,就失去了教学本真的意义。灵活的教学一定是水到渠成的导之生成,结尾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化书本为实践,化抽象的语言为生成的教材,由此形成结尾的高潮。一位教师教学《学会用“无字字典”》时,在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爸爸是联系生活实践帮聪聪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师:课文中爸爸联系生活帮助聪聪理解词语,咱也来试试,学查“无字字典”,谁先来?(生不知从何说起,师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是上课实践,你们目不转睛,仔细听讲,积极举手,有不懂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这让我们想到了……
生:专心致志!
生:全神贯注!
师:真棒!你再想,春天,我们走进花园……
生:我们看到花儿开了,鸟儿站在枝头唱歌,我们想到了“鸟语花香”!
师:你学会了“无字字典”,真了不起!
生:夏天,我的汗一滴一滴往下滴,擦汗的毛巾湿了,都能拧出水来。这不就是对“汗如雨下”最好的解释吗?
师:多么生动的解释!
类似于这样的运用,至少有几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学生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思维会更活跃,能更好地主动接受知识并在运用中掌握。二是有利于形成技能。拓展运用时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技能。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经常性地做观察、推理、综合、运用等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这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四是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品质。在拓展运用中,教师有意识要求学生做到完整有条理地思考或回答问题等,这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起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五是有利于双向信息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每次拓展运用之后,学生能及时知道拓展运用的结果,并对结果有所评价,就能将动作差距变为新的刺激,通过感知系统反馈回大脑中,促使知动协调的建立,这对提高运用和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
诚然,课堂结尾是因人而异、因本而异、因课而异的。但好的结尾无疑都具有艺术性:似镜子,由繁返简,让人一目了然;似桥梁,冲破阻碍,使人纵横惯通;似聚光灯,既能聚拢学生的思维,又能理顺学生的思路;似金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情感,由此收到“课已终,韵无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