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
【内容摘要】繁简训练是图形基础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教师以格式塔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让学生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形式表现的技巧,为下一步的专题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思想和实操能力的基础。
【关键词】格式塔 图形 繁简训练
在图形构成教学中,造型的繁简表现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训练环节,课程中,学生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认识,再从方法上探讨形式表现的多样性。格式塔视觉原理正好为课程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从心理学层面解释造型的繁简问题,指出“好形”的判定标准,帮助学生走出单纯感性认识的局限,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恰当的设计处理。
一、繁简训练环节设置的必要性
图形构成属于设计基础课,其特点是暂时抛开实际应用的考虑,单纯做形式上的研究,给予心的思考和手的表达以极大的自由度,切实提高心手相应的设计能力。首先,学生要观察客观物象,进行外观结构的分析,再提取特征性元素进行重组,进而逐步深化和改造,过程可概括为:看——记录——提炼——重构。其中,看和记录是获得自然素材第一手资料的途径,物象信息在“眼——心——手”的转换中虽然已经存在系列加工,但这种加工在实践中更接近于写生。对处于设计初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最迫切要解决的是如何把绘画转化成图形。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来解释,这种转化实质就是元素的提炼和加工,属于某种程度的“简”。而“繁”是相对“简”而言的,即特征的强化和美感元素的添加,起到丰富形象、扩充成分容量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只“简”不会“繁”或只“繁”不会“简”是学生在训练中常出现的两个极端。因此,要设置专门的课程环节以强化繁简训练,理论和实践贯穿,讲究方法手段的运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以便在日后对应具体设计项目时,能更好地结合功能与载体等要求,在综合平衡间获得最佳的突破口。
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繁”与“简”
课堂实践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样式是好的?那样是不好的……应该说,相关理论知识的贫乏是造成学习困扰、阻碍前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理论导向是必须的,且意义非凡。如学生的图形作品,有时会内容空洞或表现单调;有时会元素多而无序,这同属于“繁简”处理中的典型失败案例,这时,教师可以借助“简化论”解释概念、分析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要阐明艺术表现中“繁简”的涵义,纠正其和“多少”在概念上的等同观念。“简”不是简单,而是简化。简单通常针对量而言,指组成形式的成分少,且成分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简化,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的解释,指的是“以尽量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材料组织成有序的整体”,其是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使用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换言之,有些物体的成分很多,但得益于结构分布上的秩序感,也能表现出典型的简化特征。“繁”是相对“简”而言的,其在保持物象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强化本质特征或添加辅助元素,使整体效果更丰富悦目,起到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这里的“繁”同样不以量为评判标准,应该解释为形式和内涵上呈现出的丰富性与可读性。“繁”的处理,重点在于视觉元素的组织规律性,反对随意拼凑和组合,当成分多的时候,它们相互的关系将影响整体效果,作品优劣起关键作用。
另外,“繁”和“简”并不是全然决裂的对立,它们有着内在的统一关系。在成熟的艺术作品中,往往表面样式显得简单,但内在构成关系却是复杂的。“简”不是没有内容,其以简化的样式表现出丰富的内涵;“繁”也不是纷乱庞杂,其要求在众多的视觉元素中见规整。繁复的表现中应蕴藏着严谨的规则和秩序,而这种规则和秩序又以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图形构成中简洁与繁复各有不同的外在表现,但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上却是一致的,并无优劣之分,繁复华丽如巴洛克、洛可可是美,简洁纯粹如现代主义推崇的几何形也是美。
三、格式塔理论与“两极渐进式”教学方法
在图形构成课堂中设计“两极渐进式”的教学方法。所谓“两极”即“繁”与“简”,“渐进”即在“两极”间进行加减法的逐步推进。作为基础课程,技法训练需要兼顾全面,偏颇容易造成缺陷,影响意念的表达,因此,由“简”到“繁”或由“繁”到“简”,都是必不可少的练习步骤,中间层进的过渡是对加减、收放程度控制的磨练。从造型来说,方法是多样的,要以格式塔理论为指导,要求学生创作出丰富的、不同性格的各种图式来,强调对度的控制和思考,研究不同繁简程度下形式的表现技巧以及对人所产生的心理效应。
(一)减法——“简”的开始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眼睛会倾向于把一个形状看成条件所允许的最简洁的状态。研究者通过大量试验证明,当人们面对简单而有规律的图式时,心情会自然愉悦和平静;相反,对复杂无序的图式,阅读会明显让人感到紧张和郁闷。因此,可合理解释出为何形式美感的制造离不开简化,或者说人们为何对它如此偏爱。虽然视知觉对物象有着自觉简化的倾向,但人们在从事艺术创作时,简化却不是可以随手拈来的本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相关的技巧。人的眼睛不可能瞬间捕捉事物的所有细节,大脑也不可能全方位地对形态进行把握,视觉只能透过事物的突出特征来认知、识别和记忆对象,且这些仅有的、数量不多的突出特征能传达生动气息,让人仿佛获得真实事物的完整印象。在简化中,无论是自觉性或非自觉性,只有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才能在千变万化中不失本色,不偏离航向,从而紧扣叙述的本意。这一原则落实到具体操作就是勾勒形象时,去除次要的部分,保留必要的元素,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体现在“弥合缺口”和“忽略参差”两个方面。学生进行图形构成课程学习时,往往有一定的素描写生基础,但设计是从零开始,由写生到图形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提炼,但什么是提炼呢?曾有学生提出疑问,提炼是否就是几何图形化呢?事实上,几何图形化不是过程,也不是唯一的终极目标,只是提炼后的某个结果。提炼的实质就是“简化”,在保留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造型细节进行去留的抉择,用减的语法逐步将参差、曲折抚成平整,将缺漏补至完满,根据减去量的不同,可以分阶段和层次进行处理,至“简”的形式则倾向于几何图形。另外,成分量的多少虽然对“简”的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结构特征,最终结果是组织排布的条理化、有序化,因此,对细节毫无节制地盲目舍弃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和聪明的做法。
(二)加法——“繁”的演进
虽然简化被认为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但不得不承认,表现中最低限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必要的。作为表现手法,“繁”的应用原则是多样化形式和深厚内涵的高度统一,达到组织成分的各司其职、各尽其位。使用加法达到“繁”的目的,所添加的元素有两重作用,一是信息量的扩充;二是形式美感的提升。由此,我们设计出以装饰为目的和以意义为目的的两组训练。以装饰为目的的技巧学习要求学生对特定造型元素进行重复、衔接、过渡、填充、变形等处理,增加内容上的充实感和可读性,如对普通实线的加工,可改造成点状线、手绘肌理效果的线、饰以二方连续纹样的线,只要掌握方法就能千变万化。而以意义为目的的训练则更强调图形的内涵表达,借助“底图关系”“异质同构”等理论,通过形与性合并创造出新的样式,并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深刻意念。如“异质同构”,将具有相同特点但不同领域的事物组合起来,即用一种元素的形去破坏或者去嫁接另一种元素,使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和连接,从而产生新的形与意。值得注意的是,对形的加法操作,其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都应服务于意义的表达,这就需要学生主动观察客观事物,师法自然,获取素材和灵感,找出本质特性,施以装饰、变化、排布、合并等操作,强化甚至夸张其本质特征,最终达到丰富内涵的作用。在这一练习过程里,学生容易走进遗失秩序感的误区,细节越加越多的情况下,忽略了对秩序的控制,最终走向杂乱和琐碎。“多”不等于丰富,错误的思想根源在于没有明晰“繁”与“简”的艺术本质,在成熟作品中,繁复外表下需保持简洁的内部秩序,两者包容共存,对立统一。两极渐进式的训练就是由“繁”到“简”,由“简”到“繁”,循环往复,达到共融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设计中通过实践和思考,真正体会秩序在形式表现中的地位时,才能创作出内容丰富又不失简洁风范的作品来。
结语
学生通过图形课程中的繁简训练,有效加深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解决图形设计中观念、选择、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常见问题,对格式塔视觉原理的学习,也有利于帮助解读纷繁的设计现象,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重视和强化相关训练,为日后的课程推进做好思想和技术上的教学储备。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E·H·贡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杨思梁等,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责任编辑:高薪茹)